乡村振兴战略论文:乡村绿化和美化乡村振兴战略中实践意义【完整版】

时间:2022-08-07 10:4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战略论文:乡村绿化和美化乡村振兴战略中实践意义【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乡村振兴战略论文:乡村绿化和美化乡村振兴战略中实践意义【完整版】

 

 乡村振兴战略论文:乡村绿化和美化在

 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实践意义

 1、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准确理解乡村振兴,首先应当对“乡村”的范畴和“振兴”的内涵有一个科学的把握。乡村,是城市以外的区域,包括广大农区、林区、牧区、沙区;振兴,既包括对乡村原来美好环境、纯朴民风等塌陷部分的恢复,也涵盖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重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虽然是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提出来的,但是,应当指乡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全面振兴。实施这一战略,具有重大的基础性、全局性、现实性、长远性意义。十九大报告指出,国家将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力争到20XX 年全国乡村绿化覆盖率达到 30%,2035 年达到 38%,本世纪中叶达到 43%,全面建成生态和谐、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生活富裕、各具特色的生态宜居乡村。

 2.乡村绿化和美化工程中常见问题 2.1 綠化品种选择盲目,绿化特色不突出

 美丽乡村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在绿化品种的选择上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有些绿化和美化工程中盲目模仿城市小区绿化和美化形态,在种植过程中,绿化档次较低,品种选择单一、廉价,乡村绿化和美化被看做是简单的种树种草。此外,由于缺乏规划指导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得绿化过程中,所配备的绿色植被结构单一、绿化效果低下。另外,一些乡村绿化和美化沿袭传统习惯,只是种植传统的树木,这样便很容易引发农村生态系统失调。还有一些地区没有将乡村绿化和美化同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依旧存在随处乱扔垃圾、随意排放生产,生活污水的情况,这些都影响了乡村绿化和美化的效果。

 2.2 农民绿化意识薄弱,植物保护不到位 在乡村绿化和美化中,很多农民依然有“种花种草没有温饱,种果、种树不能致富”的想法,他们普遍认为美丽乡村绿化带来不了什么实质性效益,只是停留在遮荫乘凉作用的认识层次上。其次,农村基层干部对乡村绿化和美化建设热情不高,缺乏组织积极性,认为乡村绿化和美化化不是发展农村经济的硬指标,对农村经济发展起不到带动作用。尽管乡村绿化和美化建设最大得益者是农民,绿化建设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但在村里,农民整体素质依然不高,往往由于农户绿化意识薄弱,对花草、树木的保护意识不强,从而导致不少美丽乡村绿

 化后的第一年还可以,但到了第二年只有很少的花草树木保留了下来。还有一些村民对美丽乡村绿化建设并配合,他们认为美丽乡村绿化与自己无关,是政府要做的事,所以绿化保护的积极性不高,这无疑给美丽乡村绿化建设带来了一定难度。

 2.3 政府资金投入不足,后期管护缺乏 通常情况下,乡村绿化和美化费用主要来源于城市财政补助经费,乡村绿化和美化投资这块经费往往不高,然而花卉樹木的种植以及后期养护都需要较高成本。草坪、花卉以及树木的种植费用、养护费用等都是乡村绿化和美化工程所包含的,一般这些经费都非常有限,因此许多绿化建设单位,只能在一些美丽乡村种植低廉的花卉、草坪和树苗等植被,这导致许多乡村绿化和美化的绿化质量不高。另外,在后期养护上,村里往往存在资金缺乏、管护经验不足以及无专职管护队等问题。因为缺乏资金的投入,不少乡村绿化和美化前期的造林绿化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管护期满后一般都不会再统一管理,只能靠村民的自觉自愿的看管自家家前屋后的花草、树木,进行维护,浇水、除草、防治病虫害。由于后续管理缺乏资金投入,仅仅靠村、组和村民管理,从而导致绿化幼苗死亡率高、牲畜践踏,缺株死株的现象较为严重,杂草较多,树苗长势差养。这样若干年后,绿化效果就千差万别,有的农户绿化培育管护效果较好,有的较差,

 有的甚至把当初的绿化成果破坏殆尽,严重影响了绿化的整体效果。

 3、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美化和绿化建设的原则 3.1 人本原则 以人为本,处理好人与空间环境的关系,创造宜人的活动空间、休闲场所和聚居生活氛围。应按“人―园林―人”的顺序来表达设计意图,研究人与园林绿地关系的行为心理,使园林美化同时具有景观、生态、游憩等多种功能,在其功能中寻找最适合环境的平衡点。

 3.2 因借原则 因地制宜,借自然环境景观条件与景观要素提升新农村开发的环境效益。根据宾阳县环境特点,在建设中强调自然景观特征,尽可能地保留村落、庭院以及所辖区域的古树、名贵树种。在乡村绿化和美化树种选择上,栽种本地特色植物,形成独特的园林美化。

 3.3 生态原则

 乡村绿化和美化建设不应以城市园林绿化作为模板,乡村一举成名自有它的魅力――生态。因此坚持生态规划原则,减少非功能性的硬化,创造生态优良的新农村环境。

 3.4 和谐原则 乡村绿化和美化设计通过对环境的设计使人与环境相互协调,和谐共存,创造出高品质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位。此外,在农村设计乡村绿化和美化景观时,切不可与农田争土地,要在农田以外的闲散地、荒地、道路、河渠、湖泊、庭院上做文章,最佳作品便是园林、农田、庭院三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3.5 经济原则 乡村绿化和美化建设很大程度上由于经济原因一直处于尴尬和被忽略的地位,所以在进行园林美化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和注重经济合理性,以绿化为主,水景、小品等设施配置可适当减少,同时在设计这些景观时,不仅要考虑考虑一次性投入费用,还应考虑其建成后的使用和维修成本。

 3.6 持续原则

 乡村绿化和美化建设不仅能将农村建设成为园林式村庄,并具有城市园林的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和保护、美化、游览、创造财富四大功能,缩小城乡差别的作用。

 4、在乡村战略中乡村绿化和美化建设的内容方向 4.1 在乡村绿化和美化景观建设方面,突出乡土特色在乡村绿化和美化建设中,本着“大街绿化成景、小巷栽树增绿、庭院花木点缀、空地园林填趣、村边片林合围”的园林建设目标,强调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要有现代化气息,人性化设计理念,注重服务功能完善,绿化、美化、香化居住环境。在绿化过程中注意观赏性树种与当地乡土树种的有机搭配,既有适宜观赏的雪松、石榴、腊梅、棕榈、玉兰等,又要有杨树、柳树、梧桐、国槐、苦椿、合欢等夏天冠大叶密适宜纳凉、冬天叶落枝枯,增强视线的本土大型乔木,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乔灌花草藤相结合的立体绿化模式和相宜的季象色彩,利用瓜果蔬菜进行辅助绿化,进一步体现乡村特征。可选种柿子、石榴、墨桔、葡萄、枣、杏等果树,挂果时间长、易管理;通过种植四季常绿的大蒜、葱、韭菜等常食用的蔬菜,既保持绿色常在,又方便生活;选栽既开花又结果,观赏实用两相宜的藤蔓植物,如丝瓜、南瓜、豆角等,进行垂直的空间绿化,还有利于房屋的夏季隔热,生态、实用并

 节能,一举多得。同时注重沿街路灯、休闲广场草坪灯、街心花园的亮化工程。

 4.2 乡村绿化和美化设施突出节约型建设 乡村绿化和美化设施设计应体现农村社区文化的特殊性,要为农民提供休息交往空间和休闲娱乐场所,所以设置儿童、老年活动健身锻炼场地和器械,起到点缀和强化景观效果的作用。建筑小品等硬质景观设计应具有功能性、观赏性和趣味性,要适合农村环境所需,以亭台、水榭、假山等适合农村环境所需的小品为主,形成简洁美观。农村水景设计还必须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和水源情况,利用现有水源,适当确定水体面积、深度和形状,采用多种手法创造以水为中心的动态和静态景观。

 结束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绿化和美化建设要结合农村的现实情况进行各项具体规划,制定一套针对性强的新农村绿化和美化系统规划原则,以达到新农村生活环境整洁、优美、健康、有序的目的。

推荐访问:乡村振兴战略论文:乡村绿化和美化乡村振兴战略中实践意义 乡村 振兴 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