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电影《大国粮仓》感想60篇(范例推荐)

时间:2023-03-10 12:10:08 来源:网友投稿

2023电影《大国粮仓》感想1  袁隆*,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人。大学学农的袁隆*因亲身经历上世纪六十年代大饥荒,让他不满足于在农业学校当了一名教师,于是转向研究杂交水稻。半个多世纪以来,袁隆*将“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电影《大国粮仓》感想60篇(范例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电影《大国粮仓》感想60篇(范例推荐)

2022电影《大国粮仓》感想1

  袁隆*,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人。大学学农的袁隆*因亲身经历上世纪六十年代大饥荒,让他不满足于在农业学校当了一名教师,于是转向研究杂交水稻。半个多世纪以来,袁隆*将“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个人梦想与“解决*人民的温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几十年来他披星戴月,寒来暑往,为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产量增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荣膺“国家科学技术奖”、“共和国勋章”、“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等多项国家顶尖荣誉。

  按理说,袁隆*专注水稻研究已几十年,早已功成名就,荣誉无数,完全可以光荣退休,安享余年,享受天伦之乐。然而,他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为自己的人生设置一个又一个更高的目标。这让我又想起2008年,当时已近七十岁的袁隆*在回应有关他落选中科院院士话题时曾说过一句话:“我没当上院士,还是说明我水*不够,所以我今后还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但是有一点,我努力并不是为了当院士,当时我的态度是如此,现在依然如此。”

  这些年来,袁隆*不仅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即使耄耋之年,他依然选择坚守在农业科研一线,每天戴着一顶草帽,卷着两只裤腿,在烈日下、在稻田里不分日夜地忙碌着,继续为实现“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梦想不懈奋斗、辛勤耕耘。这些年来袁隆*以解决世界的粮食问题为己任,在不断追求的路上,服务了百姓,也成就了自己。可以说,袁隆*用自己不懈的努力,不仅向世人诠释了一个农民科学家对粮食问题的理解,而且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更用其自身的实践,让我们懂得人生的意义就在不断的追求。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里,每个人都想要仰望星空,灿烂的星河也确实令人向往,但若不脚踏实地,锲而不舍,怎么能到达那些看似不可攀的高处呢?年轻的朋友们,让我们以袁隆*院士为榜样,始终坚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精神,并融于岗位、融于日常,以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敬业精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担当,答好人生每一道考卷,走好自己事业追梦路。


2022电影《大国粮仓》感想60篇扩展阅读


2022电影《大国粮仓》感想60篇(扩展1)

——2022电影《大国粮仓》心得60篇

2022电影《大国粮仓》心得1

  2021年5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院士逝世,享年91岁……

  依稀记得袁老曾经说过“在一束稻下乘凉。”当时有不少人他痴人说梦,现在看来只是未来的美好憧憬。

  袁老爷爷生在乱荡时代,他经历过九一八事变,见证过敌人的铁蹄践踏在我国的河山,又目睹过人民连温饱都无法保障,饿死在街头。

  年幼的袁老当时便立下“养活*”的愿望。在外国“权威”人士发表的文章中,明确指出“水稻杂交实验多次不成功,不少科学家或学者都认为水稻不具有杂交的特性。”

  袁老率领团队迎难而上,多次进行实验。这期间一直忍受着社会舆论,外国报纸也对元老团队的实验没有信心相信*团队能做到发达国家都无法做到的壮举。

  然而,事实证明,他是一个天才。他成功研发出了一种新型水稻——杂交水稻,产量何止增了一倍。

  自那以后,他永远被人民铭记,同时获得了共和国勋章,成为了具有影响力的院士之一。相信不久以后的将来,杂交水稻会越来越先进,长得像树一样高大,禾下乘凉梦不再是设想。

  只可惜他已离我们而去,再也看不到有那一天了……

  作为共和国的新一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血液,我们一定要铭记袁老的教诲,为人民,为国家而砥砺前行。

  袁隆*爷爷,一路走好!

2022电影《大国粮仓》心得2

  袁隆*90岁阳历生日,他在家中许下生日愿望,希望自己领衔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早日实现。去年,第三代杂交水稻单季亩产取得2092.6斤的成绩。袁老的生日愿望透露出无尽的家国情怀,我们共同企盼着袁老的生日愿望早日实现!

  袁老身上有很多标签,比如“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魔稻祖师”“最酷的90后”“90后梗王”等等。这些标签或大气、或诙谐、或酷炫,反映的是这位“90后”老爷子热爱田野、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本真。而这些品质,是需要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

  基层党员干部要永远热爱田野。“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袁老深爱着祖国,他把论文写在田野之上,把一生都贡献给了乡间,为的是实现“禾下乘凉”和“覆盖全球”两个梦想。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大都来自田野乡间,要时刻想着扎根祖国大地,将自己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如此才能不负韶华、不负青春。田野不只有秀美的风景,也有荆棘坎坷的泥路,但是只要我们把心沉下去,一定可以在把泥泞小路变成康庄大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基层党员干部要永远热爱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为人民服务是伟大而光荣的事业,袁隆*强调,不能搞牺牲产量来求优质,为了国家粮食安全,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应该要搞既高产又优质的800公斤的”。正是如同袁老这样伟大的科学家热爱人民、不断奋斗,才让我们解决了吃饱和吃好的问题,从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也应如此,对于人民要心存热爱,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凡的岗位上为人民谋福祉、谋利益,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2022电影《大国粮仓》心得3

  近年来,全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2.4亿亩左右,全*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7000多万人口。7000万意味着什么?每个人都能掂出其中分量。

  作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袁隆*不管声誉、贡献还是身价都达到了别人难以望及的高度。而就是在这种纷至沓来的鲜花和掌声、赞叹和仰慕中,袁隆*用他坚强的毅力和执着的追求,坚守着自己的本色,不为浮躁所动,不为金钱所惑,不为名利所累,完美地解读了自己的人生真谤——袁隆*就是袁隆*。

  本色农民。审视袁隆*的衣着打扮,可能无人能将那黝黑单瘦但精神矍铄的老人与世界顶级科学家联系起来。但正是这种朴实、憨厚的品性,铸就了袁隆*大功至伟的业绩。“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袁隆*是农民的儿子,他的根在农村,他血液里沸腾的是农民的执着、坚韧与忍耐,崇尚的是农民的朴实、朴素与节俭。既使在他成为名人后,依然一副农民模样,一点也不讲究,上商场专挑便宜货买。一次他看到衬衫打折10块钱一件,一口气买了10多件,“下田时穿起来方便”,典型的“*最著名的农民”形象。

  本色院士。有人说“学者和*民之间,隔着一片苍翠的原野,如果学者穿越这片原野,他就会成为一位圣贤”。作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唯一的*工程院院士、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就是这样一位圣贤之人,他对名利看得很轻很淡,常说“荣誉不属于我个人,属于整个*”,科学家那种“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道德情怀和志向操守在此演绎得淋漓尽致。在袁隆*看来,金钱的多少,无非是一个数字,一是不吝啬,二是不奢侈,只要能用就行。因而,他几乎将在国际上获得的所有大奖的奖金都捐赠给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以及教育和慈善事业。

  本色种子。袁隆*对人生的感悟就是人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作为世界农学泰斗,为使人类少一份饥饿、少一份困苦,他就像种子一样处处生根发芽,使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其带给他们的惠泽。从1981年至今,袁隆*先后举办了20多期国际杂交水稻培训班,培训了来自30多个国家的500多名科技人员,也应邀前往菲律宾、美国等几十个国家无私传授技术,让世界各地的人们分享丰收的喜悦。

  尽管袁隆*已是七十七岁高龄的老人了,但那颗奋进的心,永无休止的拼搏精神却一如既往,这就是本色袁隆*,全世界人民都为之景仰。

  袁隆*是“杂交水稻之父”、*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是令人尊敬和爱戴的科学家。他是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地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他几十年来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巨大贡献。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解决全球百分之六十人口的吃饭问题,袁隆*的贡献旷古烁今,“杂交水稻之父”名副其实。

  治学态度影响深远。袁隆*是新*培养的第一代大学生,饱受困难挫折,阅尽人间沧桑。无论境遇如何,他的身上始终流淌着家国天下的热血,青春年华挥洒在田间地头,须眉皓然仍然孜孜不倦于攀爬超级杂交稻的巅峰。一路走来,袁隆*的科研不乏质疑、失败、挫折,他始终保持埋头苦干、不畏艰苦的科研基本功,闯出一片新天地。他那句“哪有搞科学研究不失败的呢”,一直鼓舞着无数科学家博弈科学的竞场;他那句“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热讽,不要怕别人说你标新立异”,一直激励着年轻学子勇闯创新的殿堂。

  高尚情操受人敬仰。袁隆*的人生原则是淡泊名利、踏实做人。他无数次拒绝了来自国外的高薪聘请,因为他知道他和杂交水稻的根都在*。功名之下不忘初心,他始终铭记投身科学研究的激情与梦想,始终铭记把杂交水稻不断带向更高境界的不渝追求。对待成就,他极富人情味,常怀感恩心,把杂交水稻的功劳归功党和人民。生活中,他既不追逐时尚的消费观,也不把个人的财富看成是负担,曾因为多看了几眼豪车上新闻,却依然选择普通的车子下试验田。“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这就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袁隆*的卓越人生,就像他最热爱的种子一样,深埋在后人心间,令人从中汲取力量,传承使命。种子优良了,水稻才能根深叶茂,硕果累累。“禾下乘凉”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两个梦依然任重道远,但有“杂交水稻之父”的故事相伴,将激励更多的人为科技兴国而战,未来可期。


2022电影《大国粮仓》感想60篇(扩展2)

——2022电影《大国粮仓》感想

2022电影《大国粮仓》感想1

  袁隆*,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人。大学学农的袁隆*因亲身经历上世纪六十年代大饥荒,让他不满足于在农业学校当了一名教师,于是转向研究杂交水稻。半个多世纪以来,袁隆*将“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个人梦想与“解决*人民的温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几十年来他披星戴月,寒来暑往,为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产量增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荣膺“国家科学技术奖”、“共和国勋章”、“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等多项国家顶尖荣誉。

  按理说,袁隆*专注水稻研究已几十年,早已功成名就,荣誉无数,完全可以光荣退休,安享余年,享受天伦之乐。然而,他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为自己的人生设置一个又一个更高的目标。这让我又想起2008年,当时已近七十岁的袁隆*在回应有关他落选中科院院士话题时曾说过一句话:“我没当上院士,还是说明我水*不够,所以我今后还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但是有一点,我努力并不是为了当院士,当时我的态度是如此,现在依然如此。”

  这些年来,袁隆*不仅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即使耄耋之年,他依然选择坚守在农业科研一线,每天戴着一顶草帽,卷着两只裤腿,在烈日下、在稻田里不分日夜地忙碌着,继续为实现“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梦想不懈奋斗、辛勤耕耘。这些年来袁隆*以解决世界的粮食问题为己任,在不断追求的路上,服务了百姓,也成就了自己。可以说,袁隆*用自己不懈的努力,不仅向世人诠释了一个农民科学家对粮食问题的理解,而且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更用其自身的实践,让我们懂得人生的意义就在不断的追求。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里,每个人都想要仰望星空,灿烂的星河也确实令人向往,但若不脚踏实地,锲而不舍,怎么能到达那些看似不可攀的高处呢?年轻的朋友们,让我们以袁隆*院士为榜样,始终坚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精神,并融于岗位、融于日常,以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敬业精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担当,答好人生每一道考卷,走好自己事业追梦路。


2022电影《大国粮仓》感想60篇(扩展3)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感想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感想1

  5月23日,一个不幸的消息从长沙的一角传出来,在极短的时间里传遍了全*、全世界:

  袁爷爷逝世了!

  花圈、唁电、挽辞、眼泪、哀哭从*各个地方像洪流一样地汇集到长沙来。每一位市民的脸上带着哀愁的表情,每一位人民都为失去中华民族的一们灿烂瑰宝而惋惜。

  当我看到这个新闻时,我是震惊的,难以置信的,甚至怀疑这个消息的真实性。当我知道了这个消息是真的时,我心头一震,不禁为*失去这一技术人才而伤痛。这位手执放大镜,穿梭于稻田中的老人,这个解决了全*乃至全世界温饱问题的老人,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我没有华丽的词藻来哀悼这么一位伟人,因为一切的语言都无法描述出这位有着:“禾下乘凉梦”的.老人。正是因为袁爷爷的坚持不放弃,不惧艰险,排除人们的舆论的情况下,研究出了杂交水稻,救全*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袁爷爷除了“禾下乘凉梦”还有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没错,袁隆*爷爷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不仅心系全*粮食温饱问题,他还心系着全世界的民众!新*杂交水稻事业能够取得丰硕成果,离不开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但更离不开袁爷爷与广大科研工作都的努力!袁爷爷为*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袁隆*爷爷,一路走好!


2022电影《大国粮仓》感想60篇(扩展4)

——电影《大国粮仓》启迪心得3篇

电影《大国粮仓》启迪心得1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英雄,他们可能是消防官兵,可能是医护人员,可能是劳动模范,也可能是我们身边默默无闻的奉献者。而我心中的英雄,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看了电影《袁隆*》,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这位老人的坚持和努力。他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全部奉献给了杂交水稻,试验田地间,无论是烈日下,还是风雨里,我们总是能够看到他弯着腰,手捧水稻,仔细研究的背影。白天他去田里采集样本,晚上就查阅资料,整理数据,无数次因为醉心工作,他都忘记了吃饭。我还记得他为了寻找一株水稻,差点栽到水里的样子,我也还记得他研究成功后那欣慰的笑容。

  这就是袁隆*爷爷,我心中的大英雄,是他在我们*最需要粮食的时候,废寝忘食,反复试验,使我们全国人民吃上了粮食。我还记得袁爷爷说他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如今水稻越长越高,产量越产越多,全球大部分国家都在使用杂交水稻,想来袁隆*爷爷的梦想已经实现。

  对比五六十年代的长辈们,我们现在的生活真是幸福太多了!我们不用挨饿受冻,也不用吃树根、吃野菜,这样的幸福我们应该加倍珍惜,因为这是无数个像袁隆*爷爷一样努力的人奋斗出来的!

电影《大国粮仓》启迪心得2

  *自古推崇民以食为天。在2020年,当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时,这片曾经落后的土地却有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淡定与从容。从曾经的食物不充足到如今面对疫情「不慌」的背后,正是因为如今的*已是「大国粮仓」,有了应对风险足够的底气。《大国粮仓》以动情的笔触讲述了**领导人带领*人民在70多年里如何解决温饱问题、端牢手中饭碗,*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不仅成功解决了近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居民生活质量和营养水*显著提升的光辉的历程。

  用世界9%的耕地,养活世界20%的人口。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带领*人民之下都一一变为现实,堪称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奇迹。

  《大国粮仓》可谓首度全景式披露了诞生这个伟大奇迹背后的历史细节:从主粮到饲料粮,从肉类到蛋奶果蔬,《大国粮仓》全面展现了*农产品生产的发展历程、经验、重点和未来走向,并从历史的纵深角度和当下的现实出发,对它们的种养、生产、思想汇报范文存储等方面进行深入讲述和系统表达。以简单生动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党领导人民创造的奇迹全貌。

  这个奇迹,便是从曾经的吃不饱,到实现全面小康。人口多、粮食少、大面积荒地盐碱地、产能低下……这些都是拦在解决*人「吃饭问题面前的绊脚石。面对这重重困难,70多年以来,**领导人领导人民迎难而上,用吃苦耐劳的品性战胜天灾与贫瘠,用科学有效的政策创造举世瞩目的伟大奇迹。

  新*成立以来,「土地改革」的推行极大地*了农村的生产力;「统购统销」粮食调配政策的实施,保证了特殊时期人们的吃饭问题;加大建设「现代化农业的步伐,让北大荒成了北大仓。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吃得饱还要吃得好」的新追求,面对「一些耕地流失、农民离开田地」的新困局,勤劳智慧的*人民「插上了科技的翅膀,用「卫星导航」实现插秧机自动插秧,大大节省人力物力;用「稻蟹共生」、「稻鱼共生」、「稻鸭共生」等天然生态的种植方式,实现让人们吃得安全、吃得健康。

  新*成立初期,由于粮食紧缺,不少老百姓不得不寻找玉米、大豆等作为代食品。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当小麦、水稻等主粮产量充足以后,玉米、大豆便从曾经的代食品转变为经济实用的饲料粮。

  同时,为了改善耕地不够、大豆进口量逐年增加的情况,**提出了「大豆振兴计划」等政策,以保证自身玉米、大豆的产能。同时,通过「间套作技术」等技术创新手段,全面的范文写作网站在有限的土地上充分利用其价值。

  从紧缺时代不得已而为之的「替代粮」,到富足时代经济实用的饲料粮,大豆和玉米的生产,从侧面折射出了*的农业与*人民的饭碗在70多年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巨大的时代变迁。

  我们不慌的底气在哪里?《大国粮仓》徐徐为我们揭开实现这一历史性转变的伟大历程:

  首先,是政策惠农。

  粮食生产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大国粮仓》细致地描绘了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上,从政策提出到技术落实的全貌。

  从取消农业税,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脱贫攻坚,到实现全面小康。中央对于「三农」工作的重视程度,可以从连续多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关注农业得以了解。立足于现实之上的每一项强农惠农政策,都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其次,是科技兴农。

  农业要振兴就必须「插上科技的翅膀」。如今,技术人员不仅可以利用卫星「种地」,还可以把几千年来「看天吃饭」的*农业,改造成运用现代化科技的「智慧农业」。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我们不仅摘掉了「缺粮的帽子」,还生产出了质量更优、绿色安全的粮食。

  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和推广,正是科技兴农的最佳典范。1975年范文网,以袁隆*为首的水稻科研团队终于培育出了杂交水稻,*均亩产约650公斤。之后十年间,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累计达到11亿亩,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1996年*又提出「超级稻计划」。如今,我们的第三代双季超级杂交稻亩产已经突破1500公斤。

  此外,还有人才助农。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不仅要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还要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仓廪实,天下安。正因为有政策惠之,科技兴之,人才助之。每当我们端起沉甸甸的饭碗时,就获得了不慌的底气。

  在*的领导下,*人民从「吃不饱」到「吃得饱」,再到「吃得好」。一颗一粒,*的粮食装满了*的饭碗;一「砖」一「瓦」,几代人的心血构筑起了这个伟大的.奇迹——「大国粮仓」。如今,我们可以用诸多数据,勾勒「大国粮仓」的伟大奇迹:

  看产量,从1949年粮食年产量2000多亿斤,到如今连续6年每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在保障*人口粮基本消费的同时,工作总结范文今天的*还生产了全世界差不多半数的猪肉,牛羊肉产量也比新*初期增长了几十倍;

  看库存,如今稻谷、小麦等粮食的库存量,能够满足14亿*人一年以上的消费需求;

  看品种,14亿*人每天要吃掉12亿多只鸡蛋。*水产品总量已连续32年保持世界第一,全世界近70%的西瓜、32%的柑橘、50%的苹果、98%的杨梅,都来自*。而且,*还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产和消费大国。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将继续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科技应用是“北大荒”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的重要力量,大数据,物联网、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在“北大荒”垦区有了广泛的应用。从“人拉肩扛”到全程机械化,从“靠经验”到“靠数据”,如今农业技术员不仅可以利用卫星“种地”,还可以把几千年来“看天吃饭”的*农业改造成运用现代化科技的智慧农业,让*饭碗装上质量更优、绿色安全的*粮食。放眼大江南北,科技助力,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挑上“金扁担”,藏粮于技让广袤田野孕育着新的丰收图景。

  从吃不饱到吃得饱,从吃得饱到吃得好,这是**和*人民共同创造的世界奇迹。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具有极端重要性。在建党百年、“十四五”开局之年,*将继续坚持“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的战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十四五”新征程,*人的粮食奇迹必将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谱写出新的华彩乐章。

电影《大国粮仓》启迪心得3

  在2021年5月22日13:07分,国家正式宣布杂交水稻之父袁隆*逝世。

  你一定听过这个名字,但你可能还不知道他的故事。他就是被世人称之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爷爷,我们吃的每一粒粮食都离不开袁隆*爷爷的功劳,他在病危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天气,因为天气的好坏会影响田地的生长。因为*世界人口暴增,粮食也渐渐供不应求,袁隆*爷爷曾立下誓愿,他不会让每一个*人饿肚子,如今每年的粮食产量高达5亿。

  袁隆*爷爷为人朴素,从不摆架子。他会在下雨天骑电动车去田地,身上穿的是45块钱的地摊货,他做事从来不大肆宣扬,他的孙女曾说根本不知道爷爷是干什么的,因为爷爷看上去像个农民。有记者曾经采访,问袁隆*爷爷有没有人把他认成农民,袁隆*爷爷是这么回答的:“有啊,很多人觉得我像农民,这样不更好吗?我本来就是一个农民!我并不感觉羞耻。”

  有人肯定有疑惑,他中这么多水稻肯定有上千万的收入吧,其实并不是,袁隆*爷爷曾表明过,自己也有工作,一个月收入也才6000。袁爷爷种植水稻并不是为了钱,只是为了每一位*人能够吃饱饭。

  袁隆*爷爷两次登上热榜,第1次竟然只是因为他买了两部手机,有一辆豪车和一栋别墅。人们只看到了他做了这些,并不知道这两部手机加起来才几千,其中一部还是用来送给助理的。也并不知道爷,爷拥有的并不是豪车,只是一辆国产代步机。别墅呢是国家奖励给他的!是爷爷应有的奖励!这栋别墅最后给改装成了水稻种植公司。就是因为这些,爷爷在网上受尽了谩骂!现在想想真是可笑!向袁隆*爷爷默哀!

  袁爷爷,人们永远会将你铭记在心!你的每一次付出,都不会被世人遗忘!


2022电影《大国粮仓》感想60篇(扩展5)

——2022电影《大国粮仓》启迪感悟60篇

2022电影《大国粮仓》启迪感悟1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凡而又伟大的`人。他们如夜空中闪烁的星星,照亮了黑暗的天;他们也如大海中的浪花,推动了世界的进步;他们又如一个个巨人,用他们坚实的肩膀撑起了一片蔚蓝的天空。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就是一位撑起全国14亿人口温饱的巨人。

  袁隆*花尽毕生心血在稻田中,他的一生几乎都是在稻田中度过的。在他年轻时,看见人们连吃都吃不饱,很多人甚至被饿死。于是,袁隆*潜心实验,终于研究出了一种产量很高的水稻。有了这么高的成就后,袁隆*并没有停止钻研。年事已高的他还是经常在麦田中穿梭。袁隆*用他坚固牢靠的肩膀,撑起了全国人民的希望。

  在2019年年底发生的疫情中,也涌现出了许多民族的脊梁。钟南山爷爷义无反顾,用他坚实的肩膀撑起了全国抗击疫情的决心。

  新冠病毒不约而至,它残忍地剥夺了多少万人的生命,使多少家庭破碎,使多少人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就在这混乱的时候,钟南山爷爷如巨人般站了起来,用他舍己为人,义无反顾的精神感染了无数民众。他身先士卒,带领着和他一样伟大无私的白衣天使和病魔斗争,和死神抢人。因为他,多少病人重获健康,多少家庭团圆幸福。钟南山爷爷用他无私厚重的肩膀,撑起了一个健康的国家。

  在教育方面,也有一位巨人,用她温暖却虚弱的肩膀,撑起了农村女孩的希望。

  这位可敬的人,名叫张桂梅。她开设了一所免费的学校,专门收一些没钱上学的农村女孩。现在,在这个科学进步的时代,还是会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不让家里的女孩上学。而张桂梅就成了他们温暖的“亲人”,给了她们读书的机会,教她们读书写字,。在今年,**还授予了她国家“七一奖”。这位巨人——张桂梅,用她为人着想、同情他人的肩膀,撑起了一片人人*等的教育环境。

  这一个个强壮有力的肩膀,共同撑起了祖国的未来,撑起了美好的蓝天。

2022电影《大国粮仓》启迪感悟2

  不畏艰难,将个人价值与奉献社会结合

  为了杂交水稻事业,袁隆*几十年如一日,矢志不移,视科学为生命。刚开始研究时,许多人说他是自讨苦吃,他坦然回答:“为了大家不再饿肚子,我心甘情愿吃这个苦。”研究条件的简陋艰苦、滇南育种遭遇大地震的威胁、上千次的实验失败,都动摇不了袁隆*研究杂交水稻的决心。强国必先强农,强农必先强种。袁隆*深谙这个道理。

  以实践求索真理、验证真理,不断创新

  科学家是真理的捍卫者,是事实的追随者。袁隆*坚信实践能发现事实,发现真理,并能验证真理。袁隆*常说:“电脑很重要,书本知识也很重要,都是基础,但是电脑和书本里面是种不出水稻来的。”

  袁隆*认为,科学是没有止境的。只有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才能成果迭出,常创常新。先后成功的“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从*均亩产300公斤左右提高到5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的水稻产量,就证明了这句话。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我毕生的追求和梦想。

  引用指导:袁老与钟老这对“衣食”无忧组合,可以用作联系现实的素材。袁老发展杂交水稻,解决饥饿问题,造福世界人民。钟老疫情危急时挺身而出,坚守抗疫一线,力挽狂澜。二老以一己之力,造福万千人民。

  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引用指导: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认为,科学家的工作最重要的是“顶着太阳,趟着泥水,下田”。而七十多岁的高龄的袁隆*在获500万科技大奖之后仍然一天下田两次。“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袁老用行动告知我们:实践才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日复一日田间的暴晒,让袁隆*变得瘦削、黧黑。可这也正体现了他的坚持、努力与敬业。


2022电影《大国粮仓》感想60篇(扩展6)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观后感 (菁选5篇)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观后感1

  2001年12月初的一天,袁隆*刚结束对委内瑞拉的应邀考察,就乘飞机直抵香港,出席被香港中文大学授予荣誉理学博士的仪式。*时穿着极随便的他根本没带领带,为了出席正规场合穿西装配领带,他就和同行的人上街买领带,同伴都劝他买条金利来领带,他嫌贵,不肯买,拉着同伴到地摊上去,买了一条花100元港币能买到6条的领带。他拿过领带,在胸口上比试着,笑笑说:

  “蛮漂亮嘛,怎样样,精神吧,这叫价廉物美,比名牌差不到哪里去,来来,你们都来买……”

  “不买,不买,袁教师,你当然啰,身份不一样,再差的东西穿到你身上,都成了名牌,我们不行啦,要靠名牌撑门面。”

  见同伴都不愿买,他只好自我买了几条,调侃道:“哦,我晓得了,你们不买是舍不得掏钱,我老袁大方得很,见人白送一条,怎样”

  当时,袁隆*的三儿子和三媳妇正在香港中文大学读书,听说此事后特意上街买了条金利来领带,晚上到老爸下榻的宾馆给他系上,嘱咐老爸明天出席仪式时,系他们买的这条,但第二天,他还是系上了自我在地摊上买的那条,到香港中文大学去了。事后,他将儿媳买的那条领带留给了儿子。

  或许有人会说,花自我的钱,当然心痛啦,花公家的钱,就不一样。此言差矣!应当说,他花公家的钱,比花自我的钱更“抠门”。他是全国*,2006年2月25日,他乘飞机到北京去开3月3日召开的每年一度的“*”,出发前,他就“沉下”脸交代买机票的人:

  “别买头等舱,就买经济舱,就是买了头等舱,你也得去退掉。”

  原先,有一次买机票的同志研究他工作连轴转了几天,为了让他在飞机上休息得舒适一点,就买了头等舱。登机前,他才发现是头等舱,硬逼着送行的秘书退掉头等舱,换了经济舱。上机后,头等舱里空着位置,加上空姐熟悉他,尊敬他,请了他几次去头等舱,既然不花钱,他就去了头等舱。事后,身边的同事笑他专坐不花钱的头等舱,他说,空着也是空着,浪费资源可惜。

  袁隆*这位“中心”主任坐飞机花钱“抠门”,审批费用更“抠门”。当初,“中心”建好分子实验楼装修铺地砖时,经办人递交给他一份购物清单,他一看,一块600x600的地砖单价50元,嫌太贵,便仔细询问怎样回事,经办人回答说,分子实验楼搞实验时经常用化学溶液,而这种地砖防酸、碱,防腐蚀,防滑,材料不一样,所以价钱就贵。袁隆*这才同意购买。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观后感2

  微风拂过,整片整片的稻苗都弯下了腰,它们在鞠躬,为它们的.父亲鞠躬。“稻香十里飘,长空万里香”,所有的稻苗都随风而起,恭送这位伟人的离开。他不是战士,却拯救无数生命;他不是诗人,却书写动人篇章。他便是培育杂交水稻第一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

  袁爷爷说过:“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以前曾多次梦见在稻穗下乘凉的情景,是那么的惬意,那么美好。为实现这样的梦想,从1968年开始,袁隆*爷爷每年都到三亚南红农场进行杂交水稻的育种和制种,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在1970年11月成功地研制了杂交水稻。谁都知道这项工作是那么的艰难,袁隆*爷爷就像西天取经的唐僧,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现在这一切都成真了。袁隆*爷爷是一位国士,更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如今斯人已去,只留遍地稻香绵绵于我们记忆中回荡,他穷其一生,只为追逐一梦,让国人远离饥饿。袁隆*爷爷是科学家中的首富,他虽然身价千亿,却异常简朴,因为他经历过饥荒,所以他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袁隆*爷爷曾说过:“我一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都远离饥饿。”如今,您做到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

  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当常忆袁公。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观后感3

  今年5月22日,是一个令人伤心日子。一代巨星陨落。因为他我们不用担心挨饿,因为他我们不用叫苦连天。

  他就是袁隆*爷爷,他从19岁就开始学习农业,直至现在都一直在研究杂交水稻。他为国家作出贡献十分巨大。当时袁隆*爷爷是一名中学教师。他发现水稻长得又大又好,就决定培养杂交水稻。有很多人都反对,因为水稻自身花就不容易杂交,但是袁隆*爷爷坚持下来,将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袁隆*爷爷坚持不懈,将无变成有,将弱变成强。他让饥饿全*人吃上了当时珍贵粮食。是他这坚持不懈精神,才得出结果,所以我们中小学生应该学习袁爷爷坚持不懈精神。

  美国日本等国家从1926年就投入了大量资金来培育杂交水稻,可是经过了几十年都没有成果。但当他们听说*有人培育出了杂交水稻,他们先是质疑震惊,确认这一消息后赶紧打听是谁,这时有人就说了,这是一名中学教师。他们睁大了眼睛,一幅不相信样子,这些这些给了那些嘲笑*培养杂交水稻那些国家,一个有力回击。

  袁隆*爷爷,还有一颗以他名字命名小行星,可见袁隆*爷爷付出对全世界人类都有好处,在2019年时候,袁隆*爷爷还获得了联合国颁发勋章。袁爷爷91岁仍然下田去,培育稻苗。袁爷爷起床第1件事便是夏天了,他这种舍己为人精神值得所有人来学习。袁爷爷梦想我们会继续接力下去。让我们随着袁爷爷梦想,继续坚持下去!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观后感4

  袁隆*爷爷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是世界上第1个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科学家。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开始研究杂交水。成功教育了世界上第1个使用高产杂交水的品种南优2号。1976年起,在我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时,水稻的单产与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到攻关。于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分为公顷15吨的目标。他曾经这样说,我一直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世界梦。袁隆*爷爷曾经说*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紧紧的扣在自己的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粮。

  曾经袁爷爷和记者说过这样一段对话,他说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上世纪60年代饥荒的时候饿死人他都亲眼见过,大家没有饭吃,叫花子都去讨饭,饭都没有你讨谁?记者问他,您是不是特别害怕这样的场景再次出现。袁隆*坚定的回答了4个字,不可能了!四字虽短却字字千斤,与他曾说过那句:我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样的掷地有声!谢谢您成为稻田的忠实守望者,谢谢您让这句不可能成为实现!

  我要向袁隆*爷爷学习他坚持不懈,坚定顽强的精神!愿袁爷爷一路走好,感谢你为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让我们都吃饱肚子不再挨饿,你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观后感5

  我最近读了本书——《我的祖国》,是老师介绍给我读的。老师介绍说这本书能增强青少年的爱国情感,是一本弘扬民族精神和培养创新精神的好书。老师的话说得很长,我把它记下来就费了吃奶的力气,就更别说理解了。不过,老师说的话总得信,我于是硬让自己生出兴趣看下去。谁知看着看着,我的眼睛就让书粘住了似的,入迷了。我最喜欢的是这本书中的人物故事。大家都知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爷爷吧。我早就听妈妈说过他是咱们*解决温饱问题的大功臣呢!

  他获得过咱们国家的最高科技贡献奖,那奖金说出来吓死你:整整500万呐!

  可是你知道袁隆*爷爷的志向是什么时候立的吗?让我来告诉你吧。书中说袁隆*爷爷的一次郊游决定了他一生的志向。那时候他才六七岁,跟老师郊游去参观一个私人园艺场。园艺场虽然规模不大,但那些红红的桃子、香甜诱人的葡萄、漂亮的花花草草把他深深地吸引住了,从此他就爱上了植物。那时,他刚好看过一部电影《摩登世界》,里面的主人公做梦时都梦到了很多好吃的水果。袁爷爷当时就被优美的田园风光陶醉了,这就决定了他一生研发农业的志向。后来他真的做到了,成了杂交水稻之父。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像袁隆*爷爷一样伟大的人物,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子。读完这本书,轻轻合上书页,我终于明白这本书的题目的含义,也更了解了老师当时向我推荐这本书的用意了。我想,我长大了,也要做袁隆*爷爷一样的人。


2022电影《大国粮仓》感想60篇(扩展7)

——电影《大国粮仓》的心得 (菁选3篇)

电影《大国粮仓》的心得1

  夕阳下,一片稻田散发着金色的光辉。在这其中,有一位耄耋老人,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国家的命运,不停地研究……

  他的一生有两个梦想,两个“简单的梦想”。他的第一个梦想是“覆盖全球梦”,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在一个世纪前,*已然成为了一个大型贫民窟。到处都是灾民,饿死的人不计其数。他看到这一切,心中悲痛,便有了这一愿望。然而,当他说出自己的愿望时,换来的却是全国人民的质疑及外国人的嘲讽与冷漠。可他没有放弃,依然躬耕在农田的`第一线。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他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在这几十年间,有过失败,有过困难,但他从未放弃。“失败了就再来!”他一直坚持着,不断努力着。如今,在他的努力下,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种植,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全球发展,他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地实现。

  他的第二个梦是“禾下乘凉梦,高产不封顶”。在他梦中,试验田中的杂交水稻比高粱还高,谷粒甚至比花生还大。他坐在这片稻穗下乘凉,与助手谈笑风生……他一直在为这个梦想努力着,与他的团队不懈奋斗着,水稻亩产最高纪录不断在刷新。令人遗憾的是,他没有完成梦想就走了。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个梦想将会实现。老人家地下有知,那该多么欣慰啊!

  这位老人,为祖国,为世界,为消除饥荒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获得了无数荣誉,身价早已上千亿,但他并没有贪图享受,一个月6000多的工资也十分满足,他将获得的奖金全部捐了出去。让我们祝这位老人,祝这位“杂交水稻之父”,祝袁隆*爷爷:一路走好!

  这颗种子,包含着老人家对祖国,对人民的一片赤诚之心。他就像一颗伟大的种子,为我们播下了希望。

电影《大国粮仓》的心得2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那位永远不服老、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国家功勋获得者的“90后”袁隆*老院士永远离开了我们。斯人已去,精神长存。缅怀先生,踏着他奋斗的方向努力前行。

  传承追求实践出真知的科学精神。袁隆*院士生前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隆*院士是亲力亲为的,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是到田里检查,他对所带的研究生说“培养研究生,因为是搞水稻的.,我第一个要求你要下田,不下田,我就不培养”。正是有着异于常人的科学精神,吃苦奋斗精神,湖南衡南基地早稻高产攻关田最高产量达到了亩产1500公斤,在江苏南通的海水稻试验田,最高亩产802.9公斤。打赢种业攻坚战、端好*人自己的饭碗,才有保障。袁隆*未竟的事业,将由*水稻科学家们奋斗实现,他所弘扬和代表的杂交水稻精神,将永远成为*人追求美好生活的不竭动力。

  学习他淡泊名利追求卓越的人格品质。袁隆*院士从来不关注金钱的多少,即便获得各方面的奖金,他也把这些奖金用在杂交水稻的研究经费中。穿几十元的衬衫,戴十几元的领带。即便荣誉无数,他仍然能够扑下身子,两脚沾满泥土来到水稻中研究水稻长势。淡泊名利,才能矢志于毕生致力的事业。他已经把论文写在*大地上。钟南山院士对袁老的评语真挚和简约。这是袁隆*院士的人生写照,也应是每一位*人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的精神标杆。

  珍惜来之不易的粮食安全。袁老的梦想是解决吃饭问题,但另一方面,浪费无度问题又从另一方向抵消着增产的努力。就在不久前,《反食品浪费法》刚刚获得通过。在袁老去世后,有网友称“今天他好好吃饭了,一粒米也没剩”。确实如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牢牢记住“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不易,以珍惜每一粒粮食来永远缅怀这位不知疲倦的老院士。

  如今,天问一号已经着陆火星,祝融号已经开始巡视火星。天宫一号飞翔太空,更多的成就正在创造,袁隆*院士未竟的事业,将在每一位*人身上延续,将在每一位自强国人的奋斗中实现。

  国士无双,彪炳千秋。袁隆*院士逝世后,无数湖南人,亿万*人纷纷深切缅怀袁隆*,联合国官微高度赞誉。荣誉无数,难抵亿万民众的口碑,这就是袁隆*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处。

电影《大国粮仓》的心得3

  我了解到袁隆*同志是*工程院院士,袁隆*生于1930年9月,是*工程院院士,是*土生土长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研究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曾成功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化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国际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此外,他还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粮农组织等多次国际奖励。

  他培育的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每年增产的稻谷相当于每年解决6000万人的吃饭问题。有人说,袁隆*院士是一座精神富矿,怎么挖掘都有收获,他还是一个多面体,每个侧面都值得大家学习。是啊,如今,全国人民都在向袁隆*学习,学习他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献身精神,学习他勇于追求真理、不迷信权威、不因循守旧、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学习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学习他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学习他谦逊淳朴的人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精神不是随便说说的,翻开那本*感动世界,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立体真切的展现在脑海里的,就是真实的袁隆*。袁隆*早在考大学之前,他就立志做一个农业科学家,西南农学院正是我们这位现今的农业科学家的诞生之地。也许是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经历的战火与生活的艰辛让他能够立下这样的志向吧。大学毕业后,他响应国家的号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只有心怀大志,目标坚定的人,才会不畏惧苦,不害怕难!在20世纪60年代,在那饥荒的年代里,袁隆*目睹了那些惨痛的一幕幕,那一段凝固的历史成为袁隆*前进道路上的动力。从此,他立志使我国农民摆脱贫困,立志向饥饿挑战。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可以说袁隆*在青年时期就知道了,这也成就他一生的大业,更造福了亿万的人民。所以,要做怎样的人?我想应该就是要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吧!只有有了崇高的理想,才会有崇高的人格。所以,当我们今天学习袁隆*那么的美好的品质的时候,我们知道,那个汗霜满衣,皮肤黝黑,真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泥腿子’的人,展示给我们的却是人格的光芒。

  “21世纪谁来养活*人?”这是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博士提出的质疑。袁隆*的头脑中始终装着一个坚定的答案:我们*人自己养活自己。袁老还会告诉你他衷心希望杂交水稻这一成果不但能增强我们*依靠自己力量解决吃饭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将为全人类战胜饥饿做出更大的贡献。在袁隆*的带领下,通过大家努力,杂交水稻目前已在越南、印度大面积种植,增产十分明显;在菲律宾、巴基斯坦等国的开发工作进展也很顺利。

  袁隆*的一生,始终淡泊名利,不居功自傲,不贪图安逸,不向组织提任何个人的要求。他对“见利而拼命,干事而惜身”的人很反感,很厌恶。他说:“要那么多钱干什么?有些人连人格也不要了,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袁隆*现在一定很高兴,因为他自青年时期的理想到现在的目标,不论多苦多难,都已经成为了现实!看完全部的袁隆*传,我们知道他的高兴,不是因为身上的各种光环,而是因为他给了*人自己养活自己的梦。

  学习袁隆*精神,就要作一个有价值的人!国杰出的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他作为新*培养的第一代科技工作者,立志解决人民群众的吃饭问题,五十多年如一日,全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科学研究,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使*水稻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不仅解决了*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可以说,袁隆*同志是我国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他献身科学、顽强拼搏、勇于创新,以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和巨大成就不断造福人类。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团结协作、甘为人梯,桃李满天下,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他还是杰出的无党派代表人士,衷心拥护**的领导,坚持走*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积极参政议政、献计出力,为统一战线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对于这位伟大的、为*人民、世界人民创造了无限财富的袁隆*院士,有人评价他的身价何只千亿,可他每月的收入连工资加补贴也只有几千元。依其贡献,他应该拥有更多的钱,但面对几千元的工资,他乐呵呵地说:“要生活和生产,钱是重要的,但钱的来路一定要正。钱是拿来用的,有钱不用等于没有钱。但是用钱,第一不要奢侈浪费,第二不要小气,该用的就用,不该用的就不用。所以,我穿衣服朴素大方,这是一个原则。穿那么好干什么,表面光。穿得好,也不见得你的地位就高。”这就是袁隆*院士的金钱观,朴实直白,寓意深刻,发人深思。有人评价他说:“袁隆*院士头顶蓝天,勇攀科技高峰;脚踏实地,造福世界人民。他几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锲而不舍;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服务人类社会;胸怀祖国,心忧天下,造福世界人民……”

  作为科学家,袁隆*院士不仅贡献巨大,更是一位精神可贵、品德高尚的人。他杰出的科技才能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了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尊重。他的人品、精神和作风,为我们身处教育战线的广大知识分子树立了学习的典范。


2022电影《大国粮仓》感想60篇(扩展8)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感悟 (菁选3篇)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感悟1

  袁隆*与世长辞,全国人民悲痛不已,以各种方式表达对他的追思与缅怀。*高度肯定袁隆*同志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向袁隆*同志学习。

  斯人已去,巨星陨落。在表达沉痛哀思的同时,关键要学习弘扬袁隆*同志身上的高贵品质和崇高风范,立足本职工作岗位,砥砺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不断拼搏,开拓前进。

  学习弘扬袁隆*的高贵品质。袁隆*的一生始终心怀祖国和人民,从小他就立志要当一名农业科学家。19岁的他义无反顾地选择报考农学系,从西南农学院毕业之后,他主动扎根基层,当一名农校教员。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与挫折,袁隆*始终没有忘记作为一名农业科学家的初心使命。他把自己的青春和年华献给了毕生追求的杂交水稻事业,他把心血与汗水献给了一方稻田。袁隆*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却熠熠闪光。我们缅怀和纪念他,就是要学习他这种从小立志为国为民的博大情怀,就是学习他矢志不渝追梦筑梦的高贵品质。

  学习弘扬袁隆*的崇高风范。“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工程院院士,袁隆*的一生获得了各种荣誉与奖励。面对鲜花与掌声,他始终“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了梦想,他一辈子躬耕田野,无论是在青春年少时,还是在功成名就时,或者是在耄耋之年,始终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下田,既是袁隆*对年轻人的第一位要求,也是他自己一辈子的追求。面对新时代的新任务,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广大科技工作者,我们要主动扎根基层,始终坚守工作岗位,心怀祖国与人民,脚踏实地,把业绩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用实际行动交出一份新时代的精彩答卷。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全国各地正在开展党史教育。我们要把学习袁隆*的高贵品质与崇高风范作为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公开课,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延续袁隆*身上的宝贵精神,始终保持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感悟2

  “我有着一个梦,埋在泥土中,深信它不同……”这是袁隆*为歌曲《我有一个梦》写下的歌词,也是他梦想的寄托。

  一个人,一颗种子,一个梦想,一生追求,歌声犹萦绕耳畔,斯人已去。他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但让我们记住袁隆*,这位让*人“端牢饭碗”、也为世界粮食生产作出贡献的英雄。把一生浸在稻田里,把功勋写在大地上,他“从土地里来,到白云中去”,他走了,但我们都在他的“稻穗下乘凉”,他的故事、他的精神永远伴随我们,也永远值得我们每一个国人缅怀、尊敬和学习。

  他一心为民,永葆初心。*是农业大国,却不是农业强国。袁隆*青少年时期就立志要让*的老百姓远离缺粮的威胁,1949年夏天高中毕业后,父亲打算让他报考xx大学,但他毅然选择了西南农学院农学系。当农业科学家,为*的粮食增产作贡献,成为他的青春理想,他也真正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土地,交给了祖国和人民。“*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条挂在袁隆*试验田的横幅,就是他对祖国、对人民诚挚热爱的真实写照,他一生奋斗在杂交水稻事业上,实现着他的“豪言壮语”,践行着他的为民初心,无愧于“共和国勋章”的至高荣誉。

  他尊重科学,永远攀登。袁隆*以科学报国,不屈不挠,勇攀高峰,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半个多世纪,为今天14亿人民饭碗装上*粮食作出了卓越贡献。一路走来,他的科研也不乏质疑、失败、挫折,但如他所说,“哪有搞科学研究不失败的呢”。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正是他对科学的尊重与执着地追求,才闯出一片新天地,不断成就着他的科研梦想。

  他锲而不舍,永生奋斗。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但袁隆*却一辈子专注杂交水稻研究这一件事,直到耄耋之年,梦想依存,他曾表示,我一直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此,他一生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试验田里劳作、观察、研究,每天到稻田地“打卡”成为习惯,也体现出他“农民科学家”的本色和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两年前,他还曾说:退休对我来讲是不存在的,只要身体好,只要不老年痴呆,我就一直工作,一直坚守我的“禾下乘凉梦”。“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儿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这虽只是一个梦,却彰显了袁隆*活到老、奋斗到老的精神,因此,才让他梦想不断成真。

  我们在他的“稻穗下乘凉”缅怀袁隆*。今天,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任重道远,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就是要像袁隆*那样追梦,像一个90后,永葆青春活力,永远精力充沛,在*凡岗位上,不屈不挠、不懈追求,努力奋斗、创造卓越,为民造福、为国奉献。让袁隆*的精神、力量和成果薪火传承、永不熄灭,如此,也才是对他最好的缅怀与学习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感悟3

  2021年5月24日,注定是值得铭记的日子。

  “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工程院院士袁隆*的遗体送别仪式,在湖南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举行。“我盼行至您的梦里,良田万里,禾下乘凉”“知道他走了,一定要来送送他。我们种田的,对他有感情”……各地群众手持鲜花赶来吊唁,其中不乏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他们脸上有泪,眼中有光。

  人世间,“吃饭的事情”,袁隆*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这件的事情。对*人来说,“袁隆*”三个字,是嵌入百姓粥饭、天下粮仓的重要符号;对全球而言,他的“东方魔稻”“营造了一个粮食更为富足、粮食安全具有保障的更加稳定的世界”。

  虽然今后无法再看到这位一生为民谋稻粱的耕耘者,但他播在每个人心头的种子,化作千千万万个“他”,蕴含了生生不息的"力量。

  这种力量,有着爱国为民的情怀。“粮食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我是学农的,我应该在这方面尽我的努力!”在他心中,国家和人民的需求至高无上。

  这种力量,有着信念坚定的分量。毕其一生,专注田畴,播撒智慧,收获富足,在千百次的失败中他依然坚信,世界上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战胜饥饿。

  这种力量,有着矢志不渝的勇毅。“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他更因此立下收徒“门规”---“你不下田我就不带”。

  这种力量,有着勇于创新的担当。充分尊重科学规律,敢于提出设想、勇于探索。从选种、试验、失败,到再选种、再播种、再观察……依据事实、发现真理、验证真理,伴随他的一生。

  这种力量,有着朴实无华的品质。他留给人们的印象,总与水稻有关,是一位直到入院前还心心念念要下田看看、绝不愿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老农”。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斯人已逝,风范永存。他留下的“种子”,将在无数后来者和奋斗者的代代传承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今天的*,一项项代表着科技前沿的成果凝聚着全球关注的目光,同时,在尖端科技领域也有不少“卡脖子”问题,还有一些体制机制障碍阻隔着产学研的深度融合。面对成绩与不足,以自立自强的精神在科技领域不断攻坚克难、闯关夺隘,广大科技工作者需要的正是这种力量,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一切工作都要往实里做,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实践、厚积薄发,用“脚踏实地”的作风成就“顶天立地”的成果。

  仰望星空,宇宙中有一颗编号为8117的“袁隆*星”光芒闪耀。未竟的事业,科学的价值,我们定会坚守,定去拼搏,定将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天地。


2022电影《大国粮仓》感想60篇(扩展9)

——2022纪录电影《大国粮仓》心得

2022纪录电影《大国粮仓》心得1

  打开手机,刷着视频,突然一个视频引起我的注意——袁隆*逝世,我以为是恶搞,心里还骂着那些网上的喷子。后来接二连三的刷到这种视频,才知道这是真的……怎么可能?之前袁隆*爷爷90岁生日的时候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我不敢相信。

  我对袁隆*爷爷的认识就是“杂交水稻之父”,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杂交水稻,他曾说过“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就是水稻高产梦,让人们永远都不用再饿肚子;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造福人类,还能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袁隆*爷爷不仅培育出了杂交水稻,还有海水稻。如此伟大的人怎么可能就逝世了呢?

  当袁隆*爷爷的灵车穿过长沙的街道,所有的车都默哀鸣笛;下着雨,百姓也跟着车跑,边跑边喊“袁爷爷,一路走好”;在袁隆*爷爷的雕像前献满了花,那些花成了一片花海……

  听说天上的星宿归于天际时,天地是会地动山摇送星宿归去的,好多地方都在下雨,就连天公也流泪了吧……

  有些地方还出现了“麦穗云”,大家都说袁隆*爷爷只是去了需要他的地方,继续去干他热爱的事业了。可能天上也需要粮食了吧……

  网上还晒出了袁隆*爷爷之前的样子,开会时的托腮、采访时的笑声、稻田里拉小提琴……原来袁隆*爷爷也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啊。

  袁隆*爷爷养了一只猫,叫袁花花,是一只黑白条纹的.小猫。可袁花花还没长大,袁隆*爷爷已经不在了……花花以后只能去稻田里寻找袁隆*爷爷的味道了……

  他进入了一个梦乡,那里的稻穗比高梁还高,穗粒比花生还大。风轻轻吹过,他戴着草帽,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2022电影《大国粮仓》感想60篇(扩展10)

——缅怀袁隆*先生纪录电影《大国粮仓》感想

缅怀袁隆*先生纪录电影《大国粮仓》感想1

  袁隆*做了一个梦,一个“禾下乘凉梦”,他梦见,禾穗如同葡萄一样硕大,自己和助手在穗下乘凉。他曾说过一句话:“一粒小小的粮食既能绊倒一个大国,同样能使一个国家进步。”袁爷爷是一个忧国忧民的人,他还有一个“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的梦想,就是超越研制杂交水稻无果的美国和日本,果不其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做到了。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天天想着不劳而获不会有好结果。袁隆*爷爷小时候游泳特别厉害,但在比赛选拔时,他却因为个子太矮没能入选,别人只是坐在家里空遗憾,袁隆*爷爷不服输,他跟着教练偷偷地进了场,教练发现了,说:“那就给你一个机会吧。”比赛的结果,是袁隆*拿下了一等奖。看吧,有心者自赢。

  袁隆*爷爷也是个自强不息,乐观的人,在杂交水稻的培育过程中,有人将他的700株稻子尽数拔走,最后只在下水道里发现了残留的5株稻子。袁隆*爷爷没有放弃,他选择了坚持。

  是因为有袁隆*爷爷不懈的努力,才有现在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1995年,袁隆*被选为*工程院院士;1999年,*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星;2017年9月,在试验田内亩产1149。02公斤,创世界亩产纪录;2018年9月8日,获“未来科学大奖”;同年12月18日,获“改革先锋”称号与奖章。2019年9月17日,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奖;2020年11月28日,当选2020*经济新闻人物。

  国士无双,举国哀悼,愿天堂有稻穗如葡萄大小的水稻梦想!致敬袁老!

推荐访问:粮仓 大国 感想 电影《大国粮仓》感想60篇 2023电影《大国粮仓》感想1 大国粮仓纪录片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