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塑造现代化城市公证诚信品牌方案(完整文档)

时间:2022-05-11 08:0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塑造现代化城市公证诚信品牌方案(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论塑造现代化城市公证诚信品牌方案(完整文档)

论塑造现代化城市公证诚信品牌方案

笔者作为广州公证的管理者之一,通过对经济实力较强和改革步伐较快的广州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及概要介绍所创制的“广州公证”品牌方案,提出打造以整个城市为依托的公证诚信品牌理念,构建与现代化城市发展进程相适应的大公证体系,实现统一辖区、统一管理、统一品牌,拟制现代化城市公证诚信品牌方案。我们认为,全面提升公证服务水平,充分展现公证信用效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公证服务,是现代中国公证事业的优选方案之一。

一、方案缘起

(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笔者身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亲历了广州经济腾飞的进程。2004年广州生产总值将跃上4000亿元,比1978年增长近30倍,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三位;人均GDP达5844美元,居全国十大城市之首。作为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广州以发展综合职能、突出重点功能、带动珠三角城市群走向国际化为发展目标,那么,积极为广州经济腾飞服务的广州公证行业责无旁贷地被赋予全新的服务标准,只有立足全市,整合资源,构建统一规范的大公证模式,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才能紧随广州现代化进程的步伐。

(二)公证行业自身发展的需求

“重塑诚信”已成为时代的呼唤,以诚信为本的公证人,只有与时俱进、完善自我,才能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脉搏;而作为中国经济主力的现代化城市,汇集了现代中国公证业的主流,更肩负着振兴公证之责。

笔者作为广州公证的管理者之一,深感“诚信公证”涵盖和体现了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重标准和要求:在法学上,公证信用通过国家授权,由公证处独立行使证明权,以公证书的形式充分体现法律效力。在现实中,公证专业诚信形象被社会公众的认同程度,更直接决定了公证的公信力能否保持、提升。在市场经济中,公证信用机制有何实际效能,经济社会是否真正需求,才是公证服务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和基础。从管理学的角度,建立统一的公证服务标准和规则,提升公证的公信力,是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能的必然要求。

综上,我们应拓宽视野,深究经济社会根由,把公证信用建设融合在构筑市场经济的大厦中,从多种学科角度进行综合论证,更有助于我们探寻构建诚信公证之路。

二、方案概要

宗旨

重塑诚信公证,提供诚信服务

核心

统一辖区、统一管理、统一品牌

要求

专业诚信,标准划一,与现代化城市相适应的集团化、专业化服务。

标准

公众好评,各方肯定,同行借鉴,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效能

创建品牌效应,依法征信示信;融合公平效率,保障交易安全;提升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成为社会管理的优选承接前置载体。

示例

“广州公证”品牌

内涵:立足广州,建立全市公证行业统一标识,体现“广州公证”品牌。

行业标识的设计理念:以传统印玺为本,附以英译,融合中西文化,笔画硬朗清晰,感觉铁印如山;尺度唯一,体现国家授权的公信力效果,直观表达全市公证行业的整体诚信形象。

目标:以共建广州公证为主题,完善全市公证服务和管理体系,实现全行业的联动。

步骤:1、总量控制、合理布局;2、协调辖区、整合资源;3、统一管理。

措施:统一标准受案,统一公证编号,统一标准收费,分点办理,统一制证,统一发证。

三、“广州公证”品牌方案实例简述

我们认为,广州公证行业联动已具备了经济需要前提和现实意愿要求。在同一城市里,公证服务荣辱与共,只有同舟共济,以本城市为依托,才能树立广州公证的全新整体形象,全面提升公证公信力。因此,我们共同树立广州地区公证行业整体形象,以全市为依托,采用全市同行公认的信用、质量、标准的服务标识,来具体、形象表达我们追求的更高层面的服务水准和理念,并定名为“广州公证”。

具体步骤和措施:

(一)以共建“广州公证”为理念,创建“广州公证”品牌,注册统一的服务标识,制定“广州公证”品牌服务标准体系要求,包括标识、外观风格、内部设置要求、接办证自动化系统、管理规章、服务效率承诺、收费标准、数据查询、人员服务规范、服装号牌、服务用具、对外宣传等要素,减少服务差异和内耗,积极参考CI形象设计、ISO管理体系等机制,形成统一高效优质服务标准,将“广州公证”作为评价和衡量广州公证机构服务水平的标准,创立公认专业诚信品牌。

(二)在全市开展公证系统规范管理年活动,为统一管理、塑造广州公证统一诚信品牌奠定基础,创造条件。首先建立健全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公证管理机构,加强全市公证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形成一支高素质、懂管理的公证管理队伍,强化管理力度;其次,规范公证法律服务市场秩序,遏制跨区违规办证的不良趋势,清查整顿违规收费现象,规范现场监督类公证;第三,对改制后各公证处人、财、物等各项制度的运作进行专项监督检查,指导其规范运作;第四,建立全市统一的公证处主任年度行业测评机制,促进公证处内部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

(三)以人为本,提高素质,规范执业,积极加强公证人职业化建设,努力实现全市集团化的统一运作,兼容并蓄,交流互动,鼓励向专家化发展,锻造优质高效的广州公证人团队。

(四)在全市公证系统建立以公证投诉处理监管制度、重大公证案件处理监管机制、公证质量监管制度、网上联动监管制度等四项监管机制为核心的“广州公证质量监管体系”。组织建立广州市公证质量检查机构,采用多种方式对各类公证文书质量进行监管,防止质检工作流于形式,真正起到检查、监督、预防作用,并将公证质量监管与公证员年审注册、公证机构年检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五)引导行业研究制定并向社会公布统一的行业规则,制定广州公证行业诚信自律公约,建立广州公证行业诚信自律保证金制度。

(六)建立全市统一的“公证员诚信档案”,公诸社会,形成社会监督,健全公证错案责任追究制度。

(七)根据改革精神和有关规定,积极探索广州公证业务辖区管理模式,通过协调辖区、整合资源,对广州公证体系进行区域性优化整合,总量控制、合理布局,在全市建立统一的公证辖区,形成公证行业集团化、规模化、规范化有序运作的局面。

(八)加强广州公证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广州公证管理在线”网站(www.gz-notary.gov.cn),实现全市联网,行业联动,探索科学管理途径。

(九)以广州市公证处开发的自动化办证系统(获全国公证系统一等奖)为基础,构建全市统一的公证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全市标准划一、办证同步、资源共享。

我们相信,创立“广州公证”品牌,将树立广州公证新形象,适应入世全新需求,促进广州公证在体制、业务、队伍素质、管理机制、公证工作方式等领域的全面发展,最终达到整合构建统一规范的广州大公证模式,实现创建一流的公证事业,赢得国内外公众的广泛认同。

四、方案论证

(一)现实需求

1、公证改革的必然要求

中国公证改革是紧随着经济改革步伐进行的,我们已充分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东西部差异等问题同样制约着公证改革,经济差异决定了公证发展水平不一。在改革方案中,对边远、贫困地区近三年人均业务收入低于三万元的公证机构允许在改革过渡期内暂时保持原行政体制,因此,中国的公证改革重点在城市,公证业主力在城市,发展完善现代城市公证事业,无疑就是中国公证改革的主攻方向。

笔者认为,公证以公信力为凭,是公益性、非营利行业,服务和管理都必须统一而规范,才具有普遍的公信力,如果能在全国范围内获得规范统一无疑最为理想,但这在主客观上尚待长期努力,而在同一城市内,以统一品牌为共同主题,统一管理、统一辖区、统一规范,完全可以通过我们的共识和共创而实现。

2、顺应国际形势的需求

中国已加入WTO,现正处于过渡阶段。广东省政府下发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广东省行动指导要点》中指出“强化法律服务机构在应对国际贸易争端中的地位,逐步建立一批能够提供事前、事中、事后全程服务的国际性中介组织”。作为法律服务之一的公证服务,在中国加入世贸后,将成为承接政府转移公共管理特定职能的载体,实现专项性公共服务的专业化、市场化,将对转变政府职能起着积极作用。公证在为市场营造诚信可靠的投资环境、提升城市的信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失信的都市在现代社会是不可能成长的。这也正是创建“广州公证”,创一流公证处、创一流公证业绩的需求所在。

3、公证诚信流失的危机需求

当前在城市中的公证诚信问题尤为突出:在同一城市里,公证机构差异显著,不同归属的省、市、区公证处同处一城,有些还出现事业单位性质与合作、合伙性质公证处并存等情形,管辖交叉冲突,管理难以协调,运作规则不一,服务水准参差,不正当竞争实难消除。在同城中,公证服务存在着诸多差别,对此,社会公众感受最为直观,公证的公信力屡遭质疑,难以确立整体的公证形象。目前公证行业中置公信力于不顾,涌出的种种不正当竞争之举,令同行痛心而无奈。如大打价格战,四处抢案源,什么案都敢接,什么证都敢办。这无疑是最终导致公证诚信流失、公证业务萎缩、公证事业停滞的根本原因。公证人都深感,如果同一城市中的公证机构之间的体制不一、管理不一问题不解决,“恶性竞争”就会长期存在;如果在同一城市内都难以确立统一的公证诚信形象,实现公证事业的振兴与发展实为奢谈。

(二)实现城市公证业统一的体制和管理,是实现诚信公证的机制基础

目前改革中最令人困扰的理论问题之一是:公证为法定服务,公证组织不进入市场,不存在竞争问题;然而,改制后,公证处已成为独立法人,虽不以营利为目的,但同样须运作和发展,其经济支撑从何而来?此问题的争议未决。

从法学角度来看,公证的法定性以及国家授权性决定了公证服务不存在市场化的问题,也就不存在普通市场主体所最顾虑的外部竞争风险,但是公证的内部不正当竞争还是客观存在。因此,建立规范统一的服务标准,对公证市场进行规范统一的管理,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公证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问题。否则,如果连自我约束、内部自律都无法做到,公证行业的前景令人担忧。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公证的经济属性表现为国家授权专设的“信用中介机构”,其并不直接创造价值,只有通过其信用服务为公众所认同和接受,才能赢得经济回报和持续发展。因此,“独立、客观、公正”就成为公证服务的基本准则,以信用服务于社会公众,失信就意味着失去了生存的基础。“诚信公证”体现为以专业诚信为本质,失信的公证必定会遭到社会的唾弃。如果为了短期利益而对公信力进行减让、折抵、交换、寻租,必定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我们只有全力塑造“诚信公证”形象,向社会公众提供诚信有效的专业服务,这样才能保证公证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管理学的相关理论,“管理的层次越多,管理的成本越高,管理的效率就越低下”。同城公证机构的多层级设置,会带来部分公证业务管辖的不确定性;在执行制度和规则过程中容易出现不统一和随意性;在人们申办公证时,往往产生选择的困惑和不便。这种同城多种体制、多层级的公证机构设置,人为地割裂了城市整体,不利于树立公证整体形象,不利于公证诚信建设,对公众利益会造成影响,给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同城统一规范的管理,可以减少管理的层次,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可以形成统一的服务标准和规则,培育共同的公证职业共同体,塑造统一的公证诚信形象。

同时,笔者认为,“诚信公证”并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们应在设定改革方向和进行制度设计时考虑如何保障诚信公证的真正实现。在立法方面要积极争取支持,使公证服务获得法律支撑。而在公证业定位上,应彻底摒弃机械套用经济学的错误理念,不能把公证处视为普通市场主体,公证行业内部根本也不应当存在所谓的“内部竞争”,我们鼓励的是公证行业内部公平合理规范有序的正当竞争,反对的是那些以牺牲整个公证行业前途为代价的不正当竞争。特别是在同一城市里,各公证机构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休戚与共,通过同业竞夺市场份额,以所谓商业运作技巧(如回扣、价格战)实现所谓“优胜劣汰”,纵然使某些处获得短期的所谓“市场地位”,但对公证事业而言,无疑是祸起萧墙,自掘坟墓。中国的公证改革是自上而下进行的,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如果听任这种“内部竞争”发展,企图通过自由竟争、市场淘汰、自下而上地逐步实现公证业的进步,其过程更长、代价更大、不可预见度更高,是把公证处引入普通市场主体中决斗,把公证信用的整体形象作为成本折旧来内耗,无论在经济学、社会学角度,都是断不可取的,与公证改革的目标和方向背道而驰。

因此,笔者认为,现代城市公证业应当实现统一的体制和管理,它可以带来四个方面的效应:

首先,体制的统一决定了管理的统一。在同一城市里,在统一体制公证机构中,管理更直接有效到位,资源更高效整合共享,人员更合理调配使用,辖区更适当布局管控,问题更及时发现消除;

其次,统一壮大了公证服务规模。这是发展诚信公证服务的动力来源。实行资本规模、服务领域、经济效益的三位一体,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实现规模化运作、承接大型长期任务、有效集中资源、提升服务能力、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从而赢得公众的认可;

第三,统一整合了分散的公证资源。若干分散而相对弱小的单位,是难以感受并主动实现持续稳步发展的,经济学认为:”无恒产者无恒心”,经整合建立统一的公证处法人财产制度就是坚持公证诚信的物质基础;

第四,统一塑造了团结和谐的公证队伍。统一能够促使全体从业人员以整个公证行业为依托和归宿,寻求共同的理念,实行合理的分工。

(三)现代城市公证业的统一发展,是打造公证服务规模的必然之路

现行公证改革方案指出,要按照总量控制、合理布局的原则,合理确定公证业务辖区,设区的市可将全市或该市所辖的市区作为一个公证业务辖区。在历次《公证法》立法讨论中,公证机构设置的定位都引起多方争论,目前,送审稿倾向于按城市的辖区设立,但具体的方案尚待立法确定后进一步具体落实。笔者认为,应由各城市针对实际状况作出恰当定位,例如,在广州等现代化城市中,我们认为无疑应以整个城市为辖区基本单位,构建品牌化、集团化、规模化的全市统一的公证体系,是我们的最佳选择。现代城市公证业只有走整合统一、提高水平、壮大规模之路,创建诚信公证品牌,才能适应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的现实需求,把公证事业融会到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公证才真正具有勃勃生机。

如果只满足或维护某些短浅的既得个体利益,封闭于小作坊式、数人分红式等初级形式,游离于现代化进程之外,公证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宗旨也就无从谈起,公证业本身也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进步,错失了与现代化城市同步发展的机遇,时不我待,不进则退,只会更加落后、淡出甚至消亡而被替代;如果只为了机械地实现辖区定位,将已成一定规模的公证机构拆分,放弃规模、集团、品牌效应,显然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需求格格不入;如果听任各自为政,不断内耗,公信力一跌再跌,其结局更是不言自明。

在城市中,公证机构规模差别较大,但总体仍然呈现“弱、小、散”形态。在广州,虽然广州市公证处在规模上已居全国前列,但更多的是经历改制后由数名公证员组成的区、县级市公证处,各处固然都在积极争取自我完善,但是,从广州这一区域性中心城市对公证服务需求的高度而言,广州公证的整体规模、服务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广州以区域性中心城市带动珠三角城市群走向国际化为发展目标,而我们创建“广州公证”,争创一流公证事业与广州的发展目标同步,是广州经济和社会需求所在。只有实行集团化运作,全市形成统一辖区,根据实际需求恰当进行专业分工,才可以最大限度整合资源、打造一流的公证队伍,最有效地消除内部障碍,以更高的服务层次和效率,紧随现代化城市发展步伐,更直接地体现、保持、提升公信力,实现广州公证健康持续发展,因此,我们真诚地期待着改革方案和公证立法的恰当定位。

由此可见,现代城市公证业只有走整合资源、统一辖区、壮大规模之路,不断提高公证服务水平,创建诚信公证品牌,才能全面促进公证业的发展。

(四)公证诚信品牌效能分析

品牌是行业的眼睛,是信用、质量、标准的统一。它简捷表达公众认同度,代表着相应质量和价值的产品(服务),传达了品牌生产和所有人的核心活动、实力、信誉。例如,“奔驰”汽车品牌,公众认同为高质量的代表和稳固实力的风格典范;“可口可乐”品牌,美国《金融杂志》曾评估其价值近360亿美元。我们应在现代化城市内积极构建具有统一直观标识的公证诚信品牌,使公证机制更广泛深入地服务众多领域,促进社会诚信建设,其效能表现如下:

1、示信

公证品牌是社会公信力的代表之一,是为社会各方主体提供信用证明、向国内外推示诚信而被广泛接受的信用中介,其广泛性、涉外性难以替代。

2、征信

公证档案数据纳入社会征信机制。在芬兰,公证服务还具有对企业(个人)违约等经济不良行为的记录功能,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在中国,建立公证信用数据档案,对建立(企业)个人信用记录体系同样具有积极意义。在广州,我们积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已实现公证服务数据电子化、公证资讯联动共享,有效地防漏堵诈。

3、现代城市的信用中介

在品牌赢得社会公众一致认同后,将最广泛地发挥公证信用机制所特有或兼具的公平效率、保障交易安全等多种功能。在市场规则体系中,保护公开和公平的竞争是最基本的原则。所有市场经济国家,在建立市场秩序、制订市场法规时,都优先考虑如何保护和促进竞争,使市场交易在法律保护和规范下,在公开、公平和公正的竞争中进行。同时,市场需要效率,必须保证市场运作的高效率和规范化。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和必要的效率条件,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必要前提。而公证信用机制在一系列专项服务上,正是充分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有机融合,如主体资质审核预防,形成市场的“先行过滤”;对契约各方居中指引,使其合法规范、信息对称;现场监督公证规范市场,推示诚信;提存公证按约定由公证监控物款而确保交易安全;证据保全公证妥善处理交易障碍,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强制执行公证使合法债权及时受偿,保障救济效率。在广州等现代城市,上述专项公证服务的开展已成为系列特色,公证行业已成为现代城市中难以替代的信用中介代表。

4、提升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

公证对增强城市竞争力、提升现代中心城市的服务水准和提高国内外认知欢迎度有着积极作用。一个城市的竞争力集中体现在综合服务水平上,信用中介越趋完备,对所在经济区域的产业和企业组织服务的能力越强、效力越高,越能增强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拓展、带动和竞争能力,并能赢得国内外各方的认同和参与。

5、社会管理的优选前置载体

根据经济学相关理论,公证服务可归类为“公共品”,或称为“社会承办公共品”。公证具有前置审查、依法引导等功能,对社会规范有序的管理起着积极作用,是政府转移特定职能时的优选载体,体现了专项性公共服务的专业化、市场化。在广州,我们把握机遇,在条件具备的地区、部门、行业(以房地产、金融业为主)内积极推广公证的前置审查等功能,使公证服务成为政府转变公共管理职能过程中的法定信用中介、前置审查关键环节、依法举证和直接执行的最有效依据,使公证服务成为在地方法规、部门规章、行业惯例中前置审查的优选载体。

二○○四年十月

参考书目:

1、司法部律公司所撰《完善中国公证制度的思考》

2、让.保罗.德科尔《公证业和公证发展》

3、吴敬琏:《信用担保与国民信用体系建设》;

4、〈〈管理控制与管理经济学案例〉〉,MBA教程案例资料;

5、〈〈百年诺贝尔〉〉,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6、王冬青:〈〈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

7、卡耐姆.切斯等著:〈〈网络事业圣经〉〉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8、希尔等著:〈〈战略管理案例〉〉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

9、有关数据来源于人民日报等网站刊载

推荐访问:公证 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