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感动中国人物8篇

时间:2023-08-09 10:30:06 来源:网友投稿

2015感动中国人物2010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1卓琳:颁奖辞:彩云之南的才女,黄土高原上的琼英。携小平手五十八载,硝烟里转战南北,风雨中起落同随。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5感动中国人物8篇,供大家参考。

2015感动中国人物8篇

2015感动中国人物篇1

2010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1 卓琳:

颁奖辞:彩云之南的才女,黄土高原上的琼英。携小平手五十八载,硝烟里转战南北,风雨中起落同随。对她爱的人不离不弃,让爱情变成了信念。她的爱向一个民族的崛起,注入了女性的坚定、温暖与搀扶。

事迹:1939年,卓琳与邓小平相识相知,共结连理。革命战争期间,卓琳在枪林弹雨中紧紧跟随邓小平。从太行山到大别山,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解放后,邓小平成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卓琳在身后甘当无名英雄,相夫教子。 十年**中,卓琳又陪伴邓小平在江西度过流放生活;1997年邓小平逝世后,她亲自赴港见证香港回归,替小平同志完成遗愿。那两天,她彻夜未眠,非常高兴。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她毅然把个人的10万元积蓄捐给了灾区人民。 2.朱邦月:一根拐杖撑起的家

颁奖辞:这个奇特的家庭,集中了世界上最多的苦难,也凝聚了人间最真的情感。头发花白,面带微笑,这位温和而坚定的老人,胸中盛满40年的艰难。他这支拐杖,是一家人的翅膀。他这双肩膀,扛住了生命的重量。

事迹:40多年前,朱邦月的朋友临终时,将两岁的儿子以及怀着5个月身孕的妻子托付给他。朋友恳求的眼神让朱邦月做了一个他至今未悔的决定:迎娶朋友的遗孀,并将朋友的两个儿子养大。

1986年5月,朱邦月单腿残疾后病退。随后,妻子和两个儿子又都得了绝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1991年,母子三人的病情开始加重,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全靠单腿的朱邦月照料。

每天起床后,朱邦月先装上假肢,然后开始打扫卫生,洗米做粥,帮母子三人起床,帮他们洗脸刷牙,喂早饭。随后,他还要上街买菜,为全家人准备午饭。傍晚,他要轮流给三个人擦洗身体。晚上,还得想着夜里起床给他们逐一翻身。一晚上起床数次。

这样的日子,朱邦月过了近20年。但他始终坚持,因为他知道,他是一家人生命的烛光,点燃着一个家庭的希望。 3 阿里帕-阿力马洪:十九个孩子的妈妈

颁奖辞: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开羽翼,撑起他们的天空。风霜饥寒,全都挡住,清贫劳累,一肩担当。在她的家里,水浓过了血,善良超越了亲情。泉水最清,母爱最真!

事迹:从1963年收养邻居家的3个孤儿开始,维吾尔族阿妈阿里帕又先后收养了汉、回、维吾尔、哈萨克4个民族的10余个孤儿。

为了不让孩子们饿肚子,阿里帕的丈夫阿比包每天下了班就去帮人家打土块。阿里帕则每天都要到菜市场捡别人不要的蔬菜。虽然家里养了两头奶牛,但谁也不舍得喝奶,全部卖了换钱以支付孩子们的学费和购买生活必需品。 2008年8月,操劳一生的阿比包病逝。子女们争抢着赡养阿里帕老人。每到过年过节,孩子们都会回家团聚,180多口人围在老人身边。每当有孩子问:“阿妈,你对哪个孩子最好?”老人总会大笑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一样亲!” 4 4沈浩:践行信念好村官

颁奖辞: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里道路工厂和农田,对不住家中娇妻幼女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乡村的命运;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手印,颗颗都是他的碑文。

事迹: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派驻小岗村的选派干部。他带领村民办工业、兴商贸、科学种田,以市场经济的头脑发展种植、养殖和高效农业,发展农家乐生态旅游。 2006年,小岗村跻身2005“全国十大名村”。2007年初,小岗村被授予安徽省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2006年底,沈浩任职三年届满即将离开。小岗村村民们在挽留沈浩的申请书上按满了鲜红的手印,请求沈浩带领他们干三年。沈浩留下来了。又是三年的默默苦干。

2009年,任期又将期满。186名小岗村村民又在挽留沈浩的申请书上按下红手印。这一次上天让村民们的愿望落空了。2009年11月6日,沈浩在小岗村临时租住的房子内去世,年仅46岁。这一次,沈浩永远留在了小岗村。李灵:80后最美乡村女校长

颁奖辞: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她是80后。

事迹:2002年,李灵从河南省淮阳师范学院毕业。她回家后看到农村有大量留守儿童辍学在家,便萌生了在家乡办学的念头。在父母和亲朋的支持下,她用家里20多万元的积蓄办起了周口淮阳许湾乡希望小学。在学校,她是校长兼思想品德老师。在她的辛勤操劳下,这个学校有了7个班,300多名学生。由于所有学生学费全免,学校无力为学生购臵教辅读物和课外书籍。7年来,李灵为了办学已经欠了8万元的外债。

为了自己学校的孩子能坐在宽敞的阅览室里看书阅读,李灵趁着放暑假,向父亲要了200元只身来到郑州。她买了一辆破旧三轮车,沿街收购各种书籍。烈日下,李灵骑着破三轮车穿街过巷,拿着秤一斤斤地回收旧书本。她用汗水载回了孩子们的“精神食粮”。

6 翟墨:中国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第一人

颁奖辞:古老船队的风帆落下太久,人们已经忘记了大海的模样。六百年后,他眺望先辈的方向,直挂云帆,向西方出发,从东方归航。他不想征服,他只是要达成梦想——到海上去!一个人,一张帆,他比我们走得都远!

事迹:翟墨是个画家。他原本与航海无缘。当他听到新西兰航海家说,他航海大半辈子,都没有碰到过中国人时。翟墨深受刺激。

2007年1月6日,翟墨从山东日照起航。他沿黄海、东海、南海出境,过雅加达、经塞舌尔、好望角、巴拿马,穿越莫桑比克海峡、加勒比海等海域,横跨印度洋、南大西洋、太平洋,经过了亚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的15个国家、地区和岛屿。他航行了二万八千三百海里。2009年8月16日,他终于回到了日照,完成了中国首次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这两年半,他历经艰险,不断地挑战自身的艰险。

他路过拿破仑的流放地圣赫勒拿岛。上岸后,他直奔拿破仑的墓地。墓地前的留言簿上没有中文。翟墨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你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是一头睡狮,一旦睡醒,世界将为之而震动。这次我来,就是告诉你,中国这头睡狮已经睡醒了。

7 陈玉蓉:暴走妈妈捐肝救子

颁奖辞:这是一场命运的马拉松。她忍住饥饿和疲倦,不敢停住脚步。上苍用疾病考验人类的亲情,她就舍出血肉,付出艰辛,守住信心。她是母亲,她一定要赢,她的脚步为人们丈量出一份伟大的亲情。

事迹:陈玉蓉的儿子叶海滨13岁那年被确诊为一种先天性疾病——肝豆状核病变。这种肝病无法医治,最终可能导致死亡。为挽救儿子的生命,陈玉蓉请求医生手术将自己的肝移植给儿子。可是她患有重度脂肪肝,无法捐肝救子。为了挽救孩子的生命,陈玉蓉从医院出来后,当晚就开始了自己的减肥计划——每天走10公里。在随后的7个多月里,她每餐只吃半个拳头大的饭团;走破了四双鞋子,脚上的老茧长了就剐,剐了又长。

当她再次去医院检查时,奇迹出现了:脂肪肝没有了。医生感叹:“从医几十年,还没有见过一个病人能在短短7个月内消除脂肪肝,更何况还是重度。”

2009年11月3日,这对母子在武汉同济医院顺利地进行了肝脏移植手术。她赋予了孩子第二次生命。 8 张正祥:保护滇池勇者无敌

颁奖辞:生命只有一次,滇池只有一个,他把生命和滇池紧紧地绑在了一起。他是一个战士,他的勇气让所有人胆寒,他是孤独的,是执拗的,是雪峰之巅的傲然寒松。因为有这样的人,人类的风骨得以传承挺立。

事迹:张正祥今年61岁。30多年来,他把心血都花在了滇池保护上。最多一周,他就会绕滇池一圈,检查滇池的污染情况。绕滇池一周的长度是126公里。至今,张正祥已经绕滇池走了1000多圈。这12万多公里的行走都是为了阻止对滇池的污染和破坏。

在过去的30多年里,张正祥花光了所有积蓄,卖了家里的养猪场。妻子无法忍受,离他而去。他的子女也经常受到不明身份人的恐吓,小儿子因此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张正祥自己更是经常遭到毒打。2002年深秋,当张正祥去一家私挖私采的矿场拍照取证时,矿主的保镖开着车就向他直冲过来,张正祥当即晕倒在地。两个小时后,一场大雨把他浇醒。这次挨打,使其右眼失明,右眼眶骨折。

不理解的人称他为“张疯子”。张正祥说:“不是我疯了,是那些人疯了。是那些人不知天高地厚了,疯得只知道钱了。”

他用牺牲整个家庭的惨重代价,换来了滇池自然保护区内33个大、中型矿、采石场和所有采砂、取土点的封停。

滇池的治理还在进行。

9 萨布利亚-坦贝肯:西藏盲童的眼睛

颁奖辞:她看不到世界,偏要给盲人开创一片新的天地。她从地球的另一边来,为一群不相识的孩子而来,不企盼神迹,全凭心血付出,她带来了光明。她的双眼如此明亮,健全的人也能从中找到方向。

事迹:萨布利亚〃坦贝肯,1970年出生于德国,12岁时双目失明。“盲文无国界”组织的创始人。 在波恩大学求学期间,她发现藏文还没有盲文,便借鉴其他语种盲文的开发经验,在世界上第一个开发出藏盲文。1997年,萨布利亚到西藏旅行。她骑马穿越西藏各地,发现这里的盲童少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便萌生了创办西藏盲童学校的想法。

2000年11月,萨布利亚与西藏残联合作建立的盲人康复及职业培训中心正式运作。到目前为止,先后有96名盲童在这里接受了日常生活技能培训和藏、汉、英三种语言的盲文基础教育,以及按摩、电脑、手工编织、做奶酪、美术等职业技能培训。一般经过两年的专门培训,这些孩子都可以进入常规学校学习。一些盲童转入常规学校后,成绩非常优秀。 她为西藏盲人的教育和康复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因此获得2006中国政府颁发的“友谊奖”。 10 宋文骢:歼-10之父

颁奖辞:少年伤痛,心怀救国壮志;中年发奋,澎湃强国雄心。如今,他的血液已流进钢铁雄鹰。青骥奋蹄向云端,老马信步小众山。他怀着千里梦想,他仍在路上。

事迹:国庆60周年大阅兵时,歼-10的飒爽英姿飞过天空,让世界瞩目。这是我国自行研制、具备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新一代、高性能、全天候战斗机。随着歼-10战机的研制定型,我国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战斗机设计技术。

宋文骢是歼-10战机的总设计师,现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型号总设计师、自然科学研究员。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提出要研制一种适合我国空军2000年以后作战环境的歼击机,并列为国家重大专项,代号为“十号工程”。56岁的宋文骢,被国防科工委正式任命为歼-10飞机总设计师。

1998年3月23日,歼-10首飞成功。宋文骢喜极而泣,把自己的生日从3月26日改成了3月23日。

11 特别奖:勇救落水儿童的长江大学学生集体

颁奖辞:他们纵身一跃,划出了人生最壮丽的弧线,他们奋力一举,绽放出生命最高尚的光芒。他们用青春传承了见义勇为,用无畏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

事迹: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的40多名同学结伴出游,来到湖北荆州市宝塔河江段的江堤上野炊。下午2时左右,一些同学在长江边游玩时,突然发现两个小男孩在江中挣扎。同学们迅速冲了过去,先救起了一个男孩。但是在救另一个男孩时并不顺利。危急时刻,站在沙滩上的十多名同学赶紧手拉手组成人梯下水搭救,另一名少年也获救。但是,由于水情复杂,加上学生们体力不支,最终搭起的人梯被冲垮了,很多学生落入江中。岸边的同学们大声呼救。附近的冬泳队队员闻声赶来,相继从水中救起6名大学生。而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人却因救人后体力不支消失在湍急的江水中,献出了年仅19岁的宝贵生命。

2015感动中国人物篇2

【感动中国2011十大人物】2011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及颁奖词

吴孟超事迹

吴孟超,现年90岁,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世界上90岁高龄仍然工作在手术台前的唯一一位医生。50年间,吴孟超推动中国的肝脏医学从无到有,从有到精。1999年,他推动建立了中国的肝胆外科专科医院,并成为国内最大、国际唯一的肝胆外科疾病诊疗和研究中心。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吴孟超的颁奖辞:六十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

朱光亚事迹

朱光亚,已故著名科学家。

1956年,朱光亚参与筹建近代物理研究室,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原子能专业人才。他把自己的一生概括得很简单:“我这辈子主要就做了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朱光亚的颁奖辞: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伴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杨善洲事迹

杨善洲原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后,他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亩。不仅如此,他还带领群众架设了4公里余的输电线路。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杨善洲的颁奖辞: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刘金国事迹

刘金国现任公安部副部长、纪委书记、督察长。 刘金国担任领导职务几十年,亲手审批过近20万个“农转非”指标,可自己的亲属,却无一跳出“农门”;他从不接受各种宴请,从不接受任何礼品,哪怕是一瓶酒、一盒茶叶;没有一件名牌衣服;配有工作用车,家属从未用过。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刘金国的颁奖辞:是盾,就矗立在危险前沿,寸步不退。是剑,就向邪恶扬眉出鞘,绝不姑息。烈火锻造的铁血将帅,两袖清风的忠诚卫士。

张平宜事迹

张平宜曾经是台湾《中国时报》资深记者。2003年起至2011年,她辞去百万年薪的工作,致力于四川省大营盘村麻风病人的子女教育。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张平宜的颁奖辞:跨越海峡,跨越偏见,跨越怀疑,她抱起麻风村孤单的孩子,把无助的眼神柔化成对世界的希望。她看起来无比坚强,其实她的内心比谁都柔软。

孟佩杰事迹

孟佩杰8岁开始承担起侍奉瘫痪养母的重任。2009年,她“带着母亲上大学”。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孟佩杰的颁奖辞: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

吴菊萍事迹

2011年7月2日,一个2岁女童突然从10楼坠落,吴菊萍奋不顾身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吴菊萍的颁奖辞: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

阿里木事迹

8年来,阿里木把攒下的10多万元全捐献出来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阿里木的颁奖辞:一个人最朴素的恻隐,在人群中激荡起向善的涟漪。

刘伟事迹 刘伟10岁时因事故而被截去双臂。他19岁学习用脚弹钢琴,23岁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舞台。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刘伟的颁奖辞:他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一段段轻盈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胡忠、谢晓君夫妇事迹

胡忠、谢晓君带着3岁的女儿到高原支教。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胡忠、谢晓君夫妇的颁奖辞: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2011年情人节cctv播出的《201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给了我很深的感触。每一个时代的页码上都站着一位我们的主人公,往下一页传递着“信”与“真”这两种质地极其坚硬的情怀。人间有真情,有真爱。情感更是无处不在,仿佛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一丝真情的气息。深深呼吸一下,似乎它就能深入到每个人心坎里,沁入心脾,久久回荡着。

98岁的老人钱伟长在他诸多辉煌的荣誉与贡献中,留给世人一门他认为最重要的科学——爱国。他用一生证明,只要对国家有好处,人的毅力与能力将发挥出惊人的极致。“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人们用这句名言来描述郭明义,用“雷锋传人”来形容郭明义。在甘南草原上,王万青不需要反复解释一个贴上了“上海男人”标签的医科大学生为什么能扎根甘南,不需要分辨从他的思乡笛声中流淌出的是江南小调还是北方民歌,他也不需要挖掘自己40余年的坚守背后的“伟大”与“艰难”。“洗脚妹”刘丽资助了老家村里20个贫困大学生。从2006年起,又通过厦门市妇联,在同安一些中小学校展开一对一资助,资助的人数从三五个上升到数十个。加上一次性的资助,刘丽以她微薄的收入,帮助完成了上百个孩子的读书梦,……他们或许不是每一个都对世界有着多么伟大的贡献,可是他们中又有谁不是真正的伟人呢?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行动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美的歌曲。

感动,平平凡凡却有蕴藏着一种无形的力量,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原以为灾难过后,留下的只有伤心;原以为不幸背后,存在的只有痛苦;原以为失去后,就不能再拥有。原来,这一切都是不全面的。无论发生何事,明天依然会到来,人依然还要向前走,只要你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只要你坚持不懈地向前走,正如这些获奖者,你也可以不断的创造着属于自己的感动,激励着自己,更感动、鼓励着别人。

个人,只是中国十三亿人中的一员,或许我们做不出什么对社会有巨大影响的大事来,但谁能说多和妈妈沟通一下,让她感受到你的关心不是一种感动?谁能说在朋友需要帮助时你及时出现不是一种感动?谁能说通过自己努力,成绩有所提高,能力有所提升不是一种感动?

我相信,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都付出一点点,定能凝聚出一股强大的力量,创造出更多让世界瞩目、令世人惊奇的瞬间。而这,正是感动的力量! | 评论

2011-3-14 21:54热心网友

在这个社会上,总有一些不能改变的道理所以中央电视台每年都要举办“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就是在为这些曾经奉献过的人送上一束鲜花,端上一杯清茶。虽然已经举办了十多年了,但这才是我看得第一次,对我有很大的感触。

在这个简单却又美丽的舞台上,走上的人的事迹各不相同。有的是为国家人民奉献;有的是对贫穷的人帮助;有的是热爱自己的工作所奉献……

王茂华是一名教师,他不但火海救人彰显其英雄本色,医院救护时,在全身98%都烧伤时,疼痛可想而知,在一个多月的抢救时间里,他多次植皮,截肢,身体和心理上的负荷难以预料,可王老师竟一声未吭,不喊一声,不叫一声,只为了妻儿不要牵肠挂肚,撕心裂肺。这个真正的男子汉把一切都背起来了。王茂华是一名教师,普普通通的教师,教师是什么?是撒播爱的使者!他用他的壮举完成了他的使命。

先说为人民奉献的英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叫“王伟”的军人。在舟曲特大泥石流中,他不顾家人的安危,战斗在第一线,负责转运犯人和救援。当得到空闲时,见到自己的妻子打来的未接电话,打回去时却只有冷漠的嘟嘟声,得知自己的妻子遇难和才落下伤心的泪水。这种为国家奉献,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随时听从上级的指示,勇于奋战在第一线的人民解放军,是永远值得人们尊敬的。

我只是举了几个简简单单的例子,像这样的有社会公德心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是社会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有了他们,不好的风气就会蔓延,希望我们也做这样的人——无私奉献……

其实我想,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逐渐富强起来,也是因为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质的中国人。

也许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们会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而我们的家庭,集体,祖国也就越来越好了。

相信每个看了感动中国的人都会有有一种真实的清洁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时,走路的脚也更结实一分,就像是一次的充电,一个缺点的电池再度内心充实,于是,又可以支撑自己,也希望可以帮助别人。这,正是感动的一种力量……

《感动中国2011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工作汇报网 点击数:106 更新时间:2012-2-12

《《感动中国2011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是一篇关于“ 《感动中国2011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的文章。本文由工作汇报网编辑精心收集整理,如本篇文章不符合您的要求,您也可以查看网站左侧的与本文相关的文章。文章来源于互联网,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

早就期待的《感动中国2011颁奖盛典》前天晚上在央视综合频道落下帷幕,这也是伴随这个节目走过的第十个年头了。庄重的舞台上还是由白岩松和敬一丹主持,还是那一幅幅大家即熟悉又敬仰的照片和活生生的,且并不陌生的面孔组成,是他们的爱心和奉献,感动着所有有良知的中国人。

这两天网上热议,大家无不被他们的精神感染。我也很感谢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在表彰《感动中国》代表的同时,还向以白芳礼老人为代表的长年热心公益事业而未能获得感动中国荣誉的所有爱心人士表示特别致敬,他们都是人民可敬的英雄。受到表彰的人员中有科学家、党的高级干部、教师、医生、普通劳动者,和平常百姓,可在他们身上体现的却是崇高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魅力,他们无私的奉献和始终的坚守成就了信念,给人们留下的是启发和奋进。

当看到胡忠、谢晓君夫妇的事迹,眼睛湿润了,为了西藏甘孜孤儿都能上学,他们以志愿者的身份一家三口抛弃了很不错的城市生活来到这偏远落后的高原,拿着一个月300多块钱的生活补助费,费尽千辛万苦把一个个孤儿接到学校上学,当看到个别孩子不好好学习,胡忠就像父亲一样严厉教育他们成材:“我抛弃一切到这里,我把我的老婆孩子带着,我曾经这样说过一句话,这个门进来一个强盗拿着刀要捅你们的时候,第一个为你们挡刀的绝对是我,当你们不听话的时候,我跪下来求过你,求你们听我的话,我们虽然是无依无靠的孩子,但是我们是脚踩在地上的人。”孩子们真是被老师的精神所为感动了,一个个哭的像泪人,立志要发奋读书。

当看到谢晓群在病床上痛苦的挣扎,还坚持留守,并带着孩子到条件更艰苦的学校任教,一家人一年也很难有几次相聚,正是大爱和信念的坚持,让他们迎难而上。特别是看到他们的女儿,与当地孩子没有区别,他们能给女儿的就是让孩子看看父母是怎么做的,让孩子通过磨砺,知道父母舍小家为大家的意义,从小就培养孩子关爱他人的品质,再看孩子粗糙的皮肤和他们简陋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眼泪夺目而出,是他们的精神触动了我的灵魂,是伟大的字眼令我心灵震撼。

张平宜在我眼中是个不可思议的人,怎么也不会想到一个打扮入时的台湾女记者怎么能和内地四川深处大凉山的大营盘村麻风病人和麻风村有关联。她四处奔走筹集资金,就为那里的孩子们能上学,就是为那里的孩子和村民不再遭外人歧视,她甚至辞去了台湾报社的工作,一心赴在了改变这个村庄命运的行动中。可想而知这有多难,特别是那么偏远落后的村庄,贫困让那里的村民不愿意让孩子去读书,麻风村得不到当地政府的认可,这之前一个行政村的名分都没有,外村的人称这里的孩子为癞子,就像与世隔绝,这里的人没有尊严,更谈不上有人关怀了。

真是不可思议,这么个衣食无忧的人,十多年来怎么和那里的人打成一片的,没有像样的厕所,没有洗澡的地方,吃饭也成了问题,窘迫的很难堪,可为了改变那里的状况,要和愚昧的村民抢孩子,为了建学校要和当地干部争吵着要地皮,多少无助要自己面对挑战,多少困难要自己变得坚强,身处逆境,是信念让她看到希望,她从那些无知的眼神中凝聚着力量,支撑着她的事业,她成功了,大营村有了小学,有了中学,那里的学生和村民不再遭人歧视,这是多么了不起的贡献。张平宜,一个台湾女子孤身一人的游说、奔走,得到了社会的重视,也改变了那里的一切,我同样为她的所为而动容。

政府高官当选《感动中国人物》还是头一次,也是在这里让我知道了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的事迹,在颁奖词中给了他这样的评价:是盾,就矗立在危险前沿,寸步不退。是剑,就向邪恶扬眉出鞘,绝不姑息。烈火锻造的铁血将帅,两袖清风的忠诚卫士。中国官场太需要有更多的刘金国这样的高级干部了,他提升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人民在这样的干部面前也会肃然起敬。

2010.7.16大连新港那场火灾,就是现在在视屏上播放都让人心惊胆跳,就像大片的场面,数千米的火线,几十个巨大的油罐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他临危不惧,坚守在危险第一线,调集所有力量与烈火抗衡,最终制服了肆意的雄雄火焰,也创造了世界火灾史的奇迹。如按常规的撤离,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将付出无法估量的巨大损失。这也不难想象他在四川汶川地震中承受的压力和突出的表现。其实最让人感动的是他两袖清风的形象,不可想象,他有那么大的权力,不管是在中央还是在地方,他曾经亲手审批过近20万个“农转非”指标,可他自己的38个亲属无一跳出“农门”。正是他的所为,得到了人民的认可,他也成了高级干部中廉洁的一张名片,为党旗争光了。

我也为科学家朱光亚喝彩,他代表着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为中国腾飞做着巨大贡献的科学工作者们。当时的新中国真可以说是一穷二白,他们隐姓埋名,在极其艰苦和恶劣环境下为新中国早日摆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当时称为美帝国主义的核讹诈,真是呕心沥血,很短的时间里就为中国研制出了原子弹和氢弹,为国家的核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丰功伟绩,几时表彰对于人民来说都是巨大的鼓舞,几时的提起都是人民的骄傲。

草根阿里木的事迹也很感染我,他已是远近闻名的烤羊肉串慈善家,一串羊肉串赚三毛钱,他迄今为止捐出了15万元,相当于烤了50多万串羊肉串。他省吃减用就是要帮助那些困难的学生。我感叹阿里木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正是当年一位酒吧老板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出以援手,借了他100元,看似平凡的义举,让阿里木对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了新的定义,那就是尽可能的去帮助别人。可喜的是好人有好报,阿里木找到了一个送上门来的漂亮媳妇,一个对他善举表示理解和支持的姑娘,一个要与他患难与共的女人。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可做好事,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共同美德,从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善良的本质。

为人民群众奉献一生的党的基层干部杨善洲也令我很感动,再说一个基层干部,也是地委书记啊。下放农村时就知道,这是省下边,管几个县的官啊。据介绍,他的爱人和孩子都在农村,面对自己家属的“农转非”的问题上,他始终压着不办,清正廉洁是他的本色,退休后组织安排他到昆明安享晚年都遭到了他的拒绝,他却选择了去荒草丛生,没有什么林木的大亮山,住竹篾搭的屋子、睡树桩搭的床,他要再实实在在的干一番事业,栽树绿化青山,在有生之年给乡亲们留下山清水秀的大亮山。人称草鞋书记的杨善洲真是感动了所有知情者,他同样是干部的楷模,值得人民信赖的公仆。

吴孟超医生的事迹也很感人,他几十年如一日处处为病人着想的精神和在肝胆外科医学领域创造的成就,成为了我们国家从事医学事业人员的楷模。不可否认,我们国家当今医患关系不是很好,医生原本很崇高的职业却被幕后黑手给玷污了,医生在百姓心中失去了以往的信任,为病人着想简单的几个字,真正能做好,得到百姓认可的已不多,相信以吴教授为代表,一心为百姓服务的医务工作者能推动我国的医学事业以人为本的健康发展,希望再多些像吴孟超这样的好大夫活跃在医疗战线,这也是人民期盼的最大的福祉。

还有自小失去双臂却创造出生命奇迹的钢琴师刘伟和从八岁开始伺候瘫痪养母12年的孝顺女儿孟佩杰。他们同属90后,前者不苟活着,向命运挑战,励志的故事很多,可他的旋律最美;后者不向命运低头,任劳任怨照顾养母,她的美得引起社会关注,孝道也让她如花绽放。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太多令人感动的人和事,尽管他们不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可从他们身上折射出的思想品德感染着周边的人,这也是时代的需要,人们不能活在狭小的内心世界,只有高尚的情操才能让人怀揣健康的精神和远大的理想,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力量,推动着我们整个社会进步。

2015感动中国人物篇3

2010感动中国人物

1、科学泰斗——钱伟长

[获奖名片]赤子

[颁 奖 词]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

[人物介绍]

钱伟长(1912-2010),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早年攻物理学,留学加拿大期间已经显露出非凡才华。28岁时,他的一篇论文已经让爱因斯坦大受震动,并迅速成为国际物理学的明星。抗战结束后,钱伟长坚持回到祖国,在艰苦的条件下,拒绝美国科学界的诱惑,忠于祖国,坚持实现“科学救国”的抱负。为新中国开创了力学科学教育体系。他学贯中外,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57年,钱伟长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不公正待遇,但是钱仍然没有放弃科研和对祖国的忠诚。1977年以后,他不辞辛劳,去祖国各地做了数百次讲座和报告,提倡科学和教育,宣传现代化,为富民强国出谋划策。1990年以后,他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及和平统一祖国的大业奔走。

有人说,钱伟长太全面了,他在科学、政治、教育每个领域取得的成就都是常人无法企及的。钱伟长说: “我没有专业,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我从不考虑自己的得与失,祖国和人民的忧就是我的忧,祖国和人民的乐就是我的乐。”他用六十多年的报国路诠释了自己一直坚持的专业:爱国。

其重要贡献有:1946年,他与冯?卡门合作发表了《变扭率的扭转》,成为国际弹性力学理论经典之作。1947年,在正则摄动理论方面创建了以中心挠度wm为摄动参数作渐近展开的摄动解法,在国际力学界被称为“钱伟长方法”。1948年,在奇异摄动理论方面写出有关固定圆板的大挠度问题的渐近解,称为“钱伟长方程”。解放后,致力科学理论和工程力学领域,成为我国近代应用数学与力奠基人之一。

2、信义兄弟——孙水林 孙东林

[获奖名片]信义

[颁奖词]言忠信,行笃敬,古老相传的信条,演绎出现代传奇,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大地上一场悲情接力。雪夜里的好兄弟,只剩下孤独一个。雪落无声,但情义打在地上铿锵有力。

[人物介绍]

孙水林,男, 1960年生。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建筑商。孙东林,男,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孙水林弟弟。

2010年2月9日,腊月廿六。在北京做建筑工程的孙水林回到天津,原定与暂住在天津的家人和弟弟孙东林聚一天再回武汉,但他查看天气预报了解到,此后几天,天津至武汉沿线的高速公路,部分地区可能因雨雪封路。他决定赶在封路前,赶回武汉,给先期回汉的民工发放工钱。春节前发放工钱,是他对民工的承诺。

当晚,孙水林提取26万元现金,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女出发了。次日凌晨,他驾车驶至南兰高速开封县陇海铁路桥段时,由于路面结冰,发生重大车祸,20多辆车连环追尾,孙水林一家五口全部遇难。

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在大年三十前一天,来不及安慰年迈的父母,将工钱送到了农民工的手中。因为哥哥离世后,账单多已不在,孙东林让民工们凭着良心领工钱,大家说多少钱,就给多少钱。钱不够,孙东林就贴上了自己的6.6万元和母亲的1万元。就这样,在新年来临之前,60多名民工都如愿领到工钱,孙东林如释重负。

“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孙水林、孙东林兄弟20年坚守承诺,被人们赞为“信

义兄弟”。2010年9月,孙水林、孙东林兄弟入选“中国好人榜”。

3、玉树不会忘记的康巴铁汉——才哇

[获奖名片]铁汉

[颁奖词]对乡亲有最深的爱,所以才不眠不休,对生命有更深的理解,所以才不离不弃,铁打的汉子,是废墟上不倒的柱,不断地梁。他沉静的面孔,是高原上最悲壮的风景。

[人物介绍]

才哇,男,青海省玉树州结古镇扎西达通村第三社社长。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住玉树州粮油公司的才哇在一阵山摇地动中懵了,回过神来以后他立即冲出了家门,开车赶往扎西达通村,他要去救自己的村民。在路上,他看着四处坍塌的房屋和被困的受伤群众,马上停下来投入到救人当中。“才哇,你们家的房屋全塌了,人被压了,你快去看看吧!”一名村干部带来的这一噩耗如晴天霹雳。然而,才哇继续在废墟里刨挖的双手却一直没有停歇下来。.。.。.

在紧张运送了近30多名受伤的各族群众后,他安排好下一步工作,急急忙忙赶回家去。可那个时候,呈现在他眼前的却是亲戚们帮助他料理亲人后事的场面,看着刚从废墟中挖出的3位亲人的遗体,撕心裂肺的巨大痛苦迅速穿透了才哇的身心。当他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救灾晚会上接受采访时,他最大的愿望依然是能以最快的速度回到玉树,回到他的村民身边。

4、“雷锋传人”——郭明义

[获奖名片] 传人

[颁奖词]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

[人物介绍]

郭明义,男,1958年12月生,辽宁鞍山人,1982年复员到齐大山铁矿工作。1996年至今,任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

入党30年来,他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的业绩。从1996年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工友们称他是“郭菩萨”、“活雷锋”,矿业公司领导则称因郭明义使整个“矿山人”的精神得到了升华。

他20年献血6万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10倍多。2002年,郭明义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鞍山市第一批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2006年,郭明义成为鞍山市第一批遗体和眼角膜自愿捐献者。

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一家3口人至今还住在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

5、舟曲之子——王伟

[获奖名片]砥柱

[颁奖词]大雨滂沱,冲毁了房屋掩埋了哭喊。妻儿需要你的肩膀,而人民更需要你的脊梁。五百米的距离,这个战士没有回家,那个最漆黑的夜晚,他留给自己一个永远不能接起的电话,留给我们一种力量。

[人物介绍]

王伟,27岁,陕西省大荔县埝桥乡游斜村人,**甘肃总队甘南藏族自治州支队舟曲县中队副中队长。

2010年8月7日晚11时20分,雷电、暴雨笼罩着舟曲县城,27岁的王伟正在单位值班,不敢一个人住在家的妻子当晚睡在娘家。屋外的雨越下越大,王伟立即向中队领导汇报雨情,准备应对突发事件。**哨响起,73名**战士带上雨披和应急灯开始清点人数。**完毕不久,

营房开始晃动。.。.。.

11时48分,王伟带领25名官兵冒雨冲入泥石流现场。天像裂开了口子,雨水砸在王伟脸上,周围一片漆黑,即使打开应急灯,能见度也不足5米。扶着倒塌的碎石,凭借着记忆与呼救声,王伟与救援队战士搜寻着生还者。没有任何工具,王伟和救援官兵徒手掀开瓦砾,他与战友营救20多个小时,让23条生命逃离了死神的威胁,而自己怀孕2个月的妻子和岳父母一家四口人却遇难,被浑浊的泥石流无情吞噬。

救灾的那几天,王伟总会习惯性地掏电话、看妻子的未接来电。“不知道她最后会说什么„„”王伟拭去眼泪又说:“我现在就想多救人,多救出一个人,心里才能好受一些!”。

6、草原曼巴——王万青

[获奖名片]仁者

[颁奖词]只身打马赴草原,他一路向西,千里万里,不再回头,风雪行医路,情系汉藏缘。四十载流年似水,磨不去他对理想的忠诚。春风今又绿草原,门吧的故事还会有更年轻的版本。

[人物介绍]

王万青,男,汉族,66岁,上海人,中共党员,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人民医院外科主任医师。2003年退休。

1968年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后,自愿到条件极为艰苦的甘南州玛曲县工作,在贫穷落后的玛曲草原一呆就是42年,其间,他放弃了多次回上海的机会,凭着对玛曲人民、对藏族同胞的深厚感情,艰难地通过了生活关、语言关,毅然选择长期留守在高原。40多年来,他视藏乡为故乡,视牧民为亲人,克服重重困难,全心全意为牧民群众解除病痛,得到了广泛的尊敬和爱戴,书写了一段藏汉水乳交融的民族团结佳话。

王万青在阿万仓卫生院的20余年时间里,每年接诊病人3500余人次(当时阿万仓乡总人口3400余人),20年累计接诊7万余人,累计手术上万例,在当时医疗设备不足、乡卫生院基础设施极其简陋的条件下,他以精湛的医术,以一名医生高度的责任心成功救治了无数个生命垂危的患者。在任阿万仓乡卫生院院长的10年中,他建立了全乡3000余人的门诊病历,使全乡90%的牧民有了健康档案,为开展牧民发病情况分析和提高救治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调到玛曲县人民医院后,他开展的许多手术填补了玛曲高原外科手术的空白。

王万青高度重视高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为此,他和藏族妻子凯嫪一起起早贪黑,逐一给当地牧民实施预防接种。他曾背着X光机、心电图机,骑马去冬窝子(冬季定居点)为牧民进行健康体检。 1981年他一人独立完成了全乡布病普查任务,因阿万仓乡地域黄河上没有桥也无渡船,为了开展计划免疫,他曾经抓着马尾巴冒险来往黄河两岸。1985年阿万仓乡“四苗”接种率达到85%,成为当时玛曲县至甘南州计划免疫工作的先进典型。

现在他的家人子女全都生活、工作在这片土地上,可以说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这片草原,奉献给了玛曲的卫生事业和这里的人民。如今虽然退休了,但他仍然坚持经常指导县医院的外科手术,并经常在家里给上门的藏族群众治病送药,群众亲切地称他为“草原曼巴(好医生)”。他的这种扎根玛曲高原,情系医疗卫生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在玛曲草原从80年代开始到今天被传为佳话。

7、烈焰之中筑大爱——王茂华、谭良才

[获奖名片] 炽爱

[颁奖词]烈火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测试,生命是一道良知大爱的考验,你们用果敢应战,用牺牲作答!一对狭义翁婿,火海中三进三出,为人们讲述了什么是舍生忘死,人间挚爱!

[人物介绍]

王茂华,男,1983年11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中学教师。谭良才,男,1966年4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冷水村村民,系王茂华的岳父。

3月21日14:50许,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村一栋普通民房内,厅堂里有5名幼童在嬉戏,一个孩子打着了手中的打火机,灾难就这样突然到来。王茂华和谭良才得知火情之后,奋不顾身地数次冲进火海,成功救出5名孩子,而王茂华与其岳父谭良才却被严重烧伤。

王茂华烧伤面积达98%,经多方救治无效,于5月2日凌晨1时19分不幸去世,年仅27岁。谭良才烧伤面积达85%,目前处于良好的恢复调养期。

满怀无私无畏的爱,王茂华、谭良才这对普通婿丈在刹那间如化茧成蝶般绽放出了耀眼夺目的生命之光。

王茂华与岳父谭良才火海英勇救人的先进事迹感动全国,江西省人民政府,宜春市委、市政府分别作出向英雄表彰学习的决定,王茂华同志被授予革命烈士、五四青年奖章、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

8、三栖尖兵——何祥美

[获奖名片]神兵

[颁奖词]百折不挠,百炼成钢,能上九天,能下五洋,执著手中抢,百步穿杨,胸怀报国志,发愤图强。百战百胜,他是兵中之王!

[人物介绍]

何祥美,男,汉族,29岁。江西崇义人,现人民解放军73653部队73分队上士。

1999年12月入伍时,何祥美只是一个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村青年。当兵第6年,南京军区抽调了一批训练尖子组成狙击手集训班,何祥美幸运入选。从此,开始了一个传奇的军旅生涯。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何祥美已经让自己成为一名具备“三栖”作战能力的全能战士。

三栖尖兵的美誉是艰苦的训练换来的。

刚进入狙击班,他就立志要成为狙击手中的王者,强迫自己去忍受炼狱一样的生活。

训练中,何祥美总是第一个端枪,最后一个放枪。狙击手不仅要懂得如何射击,还深入学习和掌握射击原理。凭着一股韧劲,他啃下《射击学》、《终极狙击手》等专业书籍;常年阅读《轻兵器》、《兵器知识》等杂志;整理笔记3万余字,绘制各种图表60多张,记录各种数据850组,打下扎实的射击理论基础。

狙击手因射程远,对射击环境格外敏感,稍有变化便要调整瞄准点,俗称“修风”。这也是狙击手达到“人枪合一”境界的必经之路。为迈过这道坎,何祥美把毫无规律可循的数千个射击参数,牢牢“烙”在脑海里,在实践中用心体味揣摩。如今,射程随你定、目标可大小,何祥美抬头一瞟,几秒钟内便能判定风向、风速,目测距离和高低角,得出正确的修正值。其结果多次与测量仪比对,误差接近于零。

魔鬼般地训练,铸造出一个又一个神奇:何祥美精通狙击步枪、匕首枪、微型冲锋枪等8种轻武器射击,在200米距离上指哪打哪,发发命中要害;手枪速射,从拔枪、上膛到击发,仅需0.58秒„„

过硬的本领使他被战友们封为“枪王”。关键时刻“枪王”显神威每逢重大活动,部队都要抽调最厉害的狙击手参与安保。这种任务,每次都落不下何祥美。

2006年以来,先后参加20多次汇报演示,被上海合作组织峰会、APEC会议等指定为安保人员、1号狙击手。

2007年11月,给军委徐才厚副主席汇报演示时,一发准确命中目标靶心,受到徐副主席的表扬和肯定,并单独接见和合影。被表彰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荣立三等功2次。

当一名神枪手的目标实现后,何祥美又有了新的目标——成为“空中猎鹰” 。他广泛涉猎和钻研相关知识,不舍昼夜。4个月的训练时间,何祥美成功处置10多次险情。凭借过硬的素质和技术,何祥美试飞某飞行器成功并当上教员。喜欢挑战的何祥美又给自己找到了新目标——潜水。潜海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课目,稍有不慎,水压便会对人产生致命伤害。 考核时,何祥美第一个跳入冰冷的海水。他1米1米慢慢地下潜,每下潜2米都会进行一段

时间抗压。等他上岸时才发现,只有他一个人完成了10米海底下潜的训练任务。

业务精熟,不忘理论学习。刚到部队时,何祥美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但他见缝插针看书学习,所有的节假日都有效利用起来,经过3年艰苦努力,他通过全军法律专业自学考试的全部15门课程,拿到大专文凭。

从农家子弟到具备特种爆破、深海潜水、伞机降等30多种作战本领的军事尖子,从普通一兵到“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南京军区战士何祥美,用青春、热血和忠诚,把自己的军旅生涯书写得既精彩又壮美。

9、最美洗脚妹——刘丽

[获奖名片]姐姐

[颁奖词]为什么是她,一个瘦弱的姑娘,一副疲惫的肩膀。是内心的善良,让她身上有圣洁的光芒。她剪去长发,在风雨里长成南国高大的木棉,红硕的花朵,不是叹息,是不灭的火炬。

[人物介绍]

刘丽,29岁,来自安徽颍上县的农村姑娘。

刘丽有五个兄弟姐妹,因家境贫寒,14岁那年,还在念初中就辍学了,她要外出打工,挣钱为弟弟妹妹交学费、贴补家用。她先后到湖北、江苏等地打工,做过服务员,当过保姆。2000年至今,刘丽一直在厦门一家足浴城当“洗脚妹”,月薪2000-3000元,曾被老家的人误会。然而,让身边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为了“生计”打拼的刘丽,把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大部分积蓄都捐助给了那些贫困学生,她自己却仍然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据厦门同安区妇联透露,从2006年起,刘丽通过厦门市妇联在同安一些中小学校展开一对一资助,资助人数也从最初的7个至10个,到现在固定的37个。

她把赚来的钱几乎都资助了贫困学生,还号召数百位好心人加入她的爱心团队。虽然有人说她“傻”,但更多人认为---她是中国最美的洗脚妹。

10、警界保尔——孙炎明

[获奖名片]活着

[颁奖词]重犯监室年年平安,而自己的生命还要经历更多风险。他抖擞精神,让阳光驱散铁窗里的冰冷,他用微笑诠释着什么是工作,用坚强提示着什么是生活。人生都有同样的终点,他比我们有更多坦然。

[人物介绍]

“我的生命延续一天,就要把工作干好一天!我的工作对象是一个特殊群体,能在有生之年,多挽救几个误入歧途的人,是我最大的心愿”――摘自孙炎明语录6年前,他被确诊患上脑癌,先后动过三次大手术„„可每当身体稍好一些,他就主动要求上岗工作,被同事们尊敬地称为警界的“保尔柯察金”。他的事迹传开后,在各界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特别奖3个:

1、海地中国维和人员

北京时间1月13日5时53分,海地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首都太子港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严重。此次地震共造成近20万人丧生,其中包括8名中国维和人员遇难:

朱晓平,男,汉族,48岁,公安部装备财务局局长;

郭宝山,男,满族,60岁,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副局长;

王树林,男,汉族,58岁,公安部装备财务局调研员;

李晓明,男,汉族,35岁,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干部;

赵化宇,男,汉族,38岁,公安部警务保障局副处长,驻海地民事**队长;

李钦,男,汉族,47岁,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参谋长,驻海地维和**防暴队政委;

钟荐勤,男,汉族,35岁,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宣传处干事,驻海地维和**防暴队宣传官;

和志虹,女,纳西族,35岁,云南公安边防总队昆明边防检查站教导员,驻海地维和**防暴队联络官。

据了解,此次地震震中位于海地首都太子港西部约15公里处,震源深度约为8公里。而中国第八支赴海地维和**防暴队的驻地就在太子港。

海地时间1月12日下午13时40分左右,朱晓平一行降落在海地首都太子港机场。他们一刻也没有休息,随即赶去中国维和**营地,看望维和队员。然后,又赶赴联海楼与联合国官员商谈。

16时53分,灾难降临。

“维和英雄,浩气长存”。2010年1月19日,公安部政治部正式批准在海地地震中不幸遇难的8名中国维和**为烈士。1月20日上午9时,公安部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为8位遇难维和人员举行共和国公安维和英烈遗体告别仪式。

2.K165次列车乘务组英雄列车

2010年8月19日15时15分,西安开往昆明的K165次旅客列车运行至宝成线德阳至广汉间,洪水致使石亭江大桥5、6号桥墩倒塌,7号桥墩倾斜,造成列车机后5-17位车辆脱线,1318名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严重威胁。危急时刻,K165次列车司机果断采取紧急制动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列车停稳;K165次列车乘务组临危不乱,迅速组织旅客有序撤离,在15分钟内把所有旅客安全转移,随后列车15、16号车厢坠入江中。此次事故中,旅客和铁路职工无一人伤亡,创造了抢险救援的奇迹。

铁道部授予西安铁路局西安客运段K165次列车第二乘务组“抗洪抢险勇救旅客英雄列车”荣誉称号,给予记大功一次,同时授予火车头奖杯。

3、中国志愿者

世博会,亚运会都有你们忙碌的身影。

2015感动中国人物篇4

2010感动中国人物

1、科学泰斗——钱伟长

[获奖名片]赤子

[颁 奖 词]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

[人物介绍]

钱伟长(1912-2010),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早年攻物理学,留学加拿大期间已经显露出非凡才华。28岁时,他的一篇论文已经让爱因斯坦大受震动,并迅速成为国际物理学的明星。抗战结束后,钱伟长坚持回到祖国,在艰苦的条件下,拒绝美国科学界的诱惑,忠于祖国,坚持实现“科学救国”的抱负。为新中国开创了力学科学教育体系。他学贯中外,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57年,钱伟长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不公正待遇,但是钱仍然没有放弃科研和对祖国的忠诚。1977年以后,他不辞辛劳,去祖国各地做了数百次讲座和报告,提倡科学和教育,宣传现代化,为富民强国出谋划策。1990年以后,他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及和平统一祖国的大业奔走。

有人说,钱伟长太全面了,他在科学、政治、教育每个领域取得的成就都是常人无法企及的。钱伟长说: “我没有专业,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我从不考虑自己的得与失,祖国和人民的忧就是我的忧,祖国和人民的乐就是我的乐。”他用六十多年的报国路诠释了自己一直坚持的专业:爱国。

其重要贡献有:1946年,他与冯?卡门合作发表了《变扭率的扭转》,成为国际弹性力学理论经典之作。1947年,在正则摄动理论方面创建了以中心挠度wm为摄动参数作渐近展开的摄动解法,在国际力学界被称为“钱伟长方法”。1948年,在奇异摄动理论方面写出有关固定圆板的大挠度问题的渐近解,称为“钱伟长方程”。解放后,致力科学理论和工程力学领域,成为我国近代应用数学与力奠基人之一。

2、信义兄弟——孙水林 孙东林

[获奖名片]信义

[颁奖词]言忠信,行笃敬,古老相传的信条,演绎出现代传奇,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大地上一场悲情接力。雪夜里的好兄弟,只剩下孤独一个。雪落无声,但情义打在地上铿锵有力。

[人物介绍]

孙水林,男, 1960年生。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建筑商。孙东林,男,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孙水林弟弟。

2010年2月9日,腊月廿六。在北京做建筑工程的孙水林回到天津,原定与暂住在天津的家人和弟弟孙东林聚一天再回武汉,但他查看天气预报了解到,此后几天,天津至武汉沿线的高速公路,部分地区可能因雨雪封路。他决定赶在封路前,赶回武汉,给先期回汉的民工发放工钱。春节前发放工钱,是他对民工的承诺。

当晚,孙水林提取26万元现金,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女出发了。次日凌晨,他驾车驶至南兰高速开封县陇海铁路桥段时,由于路面结冰,发生重大车祸,20多辆车连环追尾,孙水林一家五口全部遇难。

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在大年三十前一天,来不及安慰年迈的父母,将工钱送到了农民工的手中。因为哥哥离世后,账单多已不在,孙东林让民工们凭着良心领工钱,大家说多少钱,就给多少钱。钱不够,孙东林就贴上了自己的6.6万元和母亲的1万元。就这样,在新年来临之前,60多名民工都如愿领到工钱,孙东林如释重负。

“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孙水林、孙东林兄弟20年坚守承诺,被人们赞为“信

义兄弟”。2010年9月,孙水林、孙东林兄弟入选“中国好人榜”。

3、玉树不会忘记的康巴铁汉——才哇

[获奖名片]铁汉

[颁奖词]对乡亲有最深的爱,所以才不眠不休,对生命有更深的理解,所以才不离不弃,铁打的汉子,是废墟上不倒的柱,不断地梁。他沉静的面孔,是高原上最悲壮的风景。

[人物介绍]

才哇,男,青海省玉树州结古镇扎西达通村第三社社长。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住玉树州粮油公司的才哇在一阵山摇地动中懵了,回过神来以后他立即冲出了家门,开车赶往扎西达通村,他要去救自己的村民。在路上,他看着四处坍塌的房屋和被困的受伤群众,马上停下来投入到救人当中。“才哇,你们家的房屋全塌了,人被压了,你快去看看吧!”一名村干部带来的这一噩耗如晴天霹雳。然而,才哇继续在废墟里刨挖的双手却一直没有停歇下来。.。.。.

在紧张运送了近30多名受伤的各族群众后,他安排好下一步工作,急急忙忙赶回家去。可那个时候,呈现在他眼前的却是亲戚们帮助他料理亲人后事的场面,看着刚从废墟中挖出的3位亲人的遗体,撕心裂肺的巨大痛苦迅速穿透了才哇的身心。当他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救灾晚会上接受采访时,他最大的愿望依然是能以最快的速度回到玉树,回到他的村民身边。

4、“雷锋传人”——郭明义

[获奖名片] 传人

[颁奖词]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

[人物介绍]

郭明义,男,1958年12月生,辽宁鞍山人,1982年复员到齐大山铁矿工作。1996年至今,任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

入党30年来,他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的业绩。从1996年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工友们称他是“郭菩萨”、“活雷锋”,矿业公司领导则称因郭明义使整个“矿山人”的精神得到了升华。

他20年献血6万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10倍多。2002年,郭明义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鞍山市第一批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2006年,郭明义成为鞍山市第一批遗体和眼角膜自愿捐献者。

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一家3口人至今还住在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

5、舟曲之子——王伟

[获奖名片]砥柱

[颁奖词]大雨滂沱,冲毁了房屋掩埋了哭喊。妻儿需要你的肩膀,而人民更需要你的脊梁。五百米的距离,这个战士没有回家,那个最漆黑的夜晚,他留给自己一个永远不能接起的电话,留给我们一种力量。

[人物介绍]

王伟,27岁,陕西省大荔县埝桥乡游斜村人,**甘肃总队甘南藏族自治州支队舟曲县中队副中队长。

2010年8月7日晚11时20分,雷电、暴雨笼罩着舟曲县城,27岁的王伟正在单位值班,不敢一个人住在家的妻子当晚睡在娘家。屋外的雨越下越大,王伟立即向中队领导汇报雨情,准备应对突发事件。**哨响起,73名**战士带上雨披和应急灯开始清点人数。**完毕不久,

营房开始晃动。.。.。.

11时48分,王伟带领25名官兵冒雨冲入泥石流现场。天像裂开了口子,雨水砸在王伟脸上,周围一片漆黑,即使打开应急灯,能见度也不足5米。扶着倒塌的碎石,凭借着记忆与呼救声,王伟与救援队战士搜寻着生还者。没有任何工具,王伟和救援官兵徒手掀开瓦砾,他与战友营救20多个小时,让23条生命逃离了死神的威胁,而自己怀孕2个月的妻子和岳父母一家四口人却遇难,被浑浊的泥石流无情吞噬。

救灾的那几天,王伟总会习惯性地掏电话、看妻子的未接来电。“不知道她最后会说什么„„”王伟拭去眼泪又说:“我现在就想多救人,多救出一个人,心里才能好受一些!”。

6、草原曼巴——王万青

[获奖名片]仁者

[颁奖词]只身打马赴草原,他一路向西,千里万里,不再回头,风雪行医路,情系汉藏缘。四十载流年似水,磨不去他对理想的忠诚。春风今又绿草原,门吧的故事还会有更年轻的版本。

[人物介绍]

王万青,男,汉族,66岁,上海人,中共党员,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人民医院外科主任医师。2003年退休。

1968年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后,自愿到条件极为艰苦的甘南州玛曲县工作,在贫穷落后的玛曲草原一呆就是42年,其间,他放弃了多次回上海的机会,凭着对玛曲人民、对藏族同胞的深厚感情,艰难地通过了生活关、语言关,毅然选择长期留守在高原。40多年来,他视藏乡为故乡,视牧民为亲人,克服重重困难,全心全意为牧民群众解除病痛,得到了广泛的尊敬和爱戴,书写了一段藏汉水乳交融的民族团结佳话。

王万青在阿万仓卫生院的20余年时间里,每年接诊病人3500余人次(当时阿万仓乡总人口3400余人),20年累计接诊7万余人,累计手术上万例,在当时医疗设备不足、乡卫生院基础设施极其简陋的条件下,他以精湛的医术,以一名医生高度的责任心成功救治了无数个生命垂危的患者。在任阿万仓乡卫生院院长的10年中,他建立了全乡3000余人的门诊病历,使全乡90%的牧民有了健康档案,为开展牧民发病情况分析和提高救治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调到玛曲县人民医院后,他开展的许多手术填补了玛曲高原外科手术的空白。

王万青高度重视高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为此,他和藏族妻子凯嫪一起起早贪黑,逐一给当地牧民实施预防接种。他曾背着X光机、心电图机,骑马去冬窝子(冬季定居点)为牧民进行健康体检。 1981年他一人独立完成了全乡布病普查任务,因阿万仓乡地域黄河上没有桥也无渡船,为了开展计划免疫,他曾经抓着马尾巴冒险来往黄河两岸。1985年阿万仓乡“四苗”接种率达到85%,成为当时玛曲县至甘南州计划免疫工作的先进典型。

现在他的家人子女全都生活、工作在这片土地上,可以说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这片草原,奉献给了玛曲的卫生事业和这里的人民。如今虽然退休了,但他仍然坚持经常指导县医院的外科手术,并经常在家里给上门的藏族群众治病送药,群众亲切地称他为“草原曼巴(好医生)”。他的这种扎根玛曲高原,情系医疗卫生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在玛曲草原从80年代开始到今天被传为佳话。

7、烈焰之中筑大爱——王茂华、谭良才

[获奖名片] 炽爱

[颁奖词]烈火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测试,生命是一道良知大爱的考验,你们用果敢应战,用牺牲作答!一对狭义翁婿,火海中三进三出,为人们讲述了什么是舍生忘死,人间挚爱!

[人物介绍]

王茂华,男,1983年11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中学教师。谭良才,男,1966年4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冷水村村民,系王茂华的岳父。

3月21日14:50许,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村一栋普通民房内,厅堂里有5名幼童在嬉戏,一个孩子打着了手中的打火机,灾难就这样突然到来。王茂华和谭良才得知火情之后,奋不顾身地数次冲进火海,成功救出5名孩子,而王茂华与其岳父谭良才却被严重烧伤。

王茂华烧伤面积达98%,经多方救治无效,于5月2日凌晨1时19分不幸去世,年仅27岁。谭良才烧伤面积达85%,目前处于良好的恢复调养期。

满怀无私无畏的爱,王茂华、谭良才这对普通婿丈在刹那间如化茧成蝶般绽放出了耀眼夺目的生命之光。

王茂华与岳父谭良才火海英勇救人的先进事迹感动全国,江西省人民政府,宜春市委、市政府分别作出向英雄表彰学习的决定,王茂华同志被授予革命烈士、五四青年奖章、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

8、三栖尖兵——何祥美

[获奖名片]神兵

[颁奖词]百折不挠,百炼成钢,能上九天,能下五洋,执著手中抢,百步穿杨,胸怀报国志,发愤图强。百战百胜,他是兵中之王!

[人物介绍]

何祥美,男,汉族,29岁。江西崇义人,现人民解放军73653部队73分队上士。

1999年12月入伍时,何祥美只是一个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村青年。当兵第6年,南京军区抽调了一批训练尖子组成狙击手集训班,何祥美幸运入选。从此,开始了一个传奇的军旅生涯。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何祥美已经让自己成为一名具备“三栖”作战能力的全能战士。

三栖尖兵的美誉是艰苦的训练换来的。

刚进入狙击班,他就立志要成为狙击手中的王者,强迫自己去忍受炼狱一样的生活。

训练中,何祥美总是第一个端枪,最后一个放枪。狙击手不仅要懂得如何射击,还深入学习和掌握射击原理。凭着一股韧劲,他啃下《射击学》、《终极狙击手》等专业书籍;常年阅读《轻兵器》、《兵器知识》等杂志;整理笔记3万余字,绘制各种图表60多张,记录各种数据850组,打下扎实的射击理论基础。

狙击手因射程远,对射击环境格外敏感,稍有变化便要调整瞄准点,俗称“修风”。这也是狙击手达到“人枪合一”境界的必经之路。为迈过这道坎,何祥美把毫无规律可循的数千个射击参数,牢牢“烙”在脑海里,在实践中用心体味揣摩。如今,射程随你定、目标可大小,何祥美抬头一瞟,几秒钟内便能判定风向、风速,目测距离和高低角,得出正确的修正值。其结果多次与测量仪比对,误差接近于零。

魔鬼般地训练,铸造出一个又一个神奇:何祥美精通狙击步枪、匕首枪、微型冲锋枪等8种轻武器射击,在200米距离上指哪打哪,发发命中要害;手枪速射,从拔枪、上膛到击发,仅需0.58秒„„

过硬的本领使他被战友们封为“枪王”。关键时刻“枪王”显神威每逢重大活动,部队都要抽调最厉害的狙击手参与安保。这种任务,每次都落不下何祥美。

2006年以来,先后参加20多次汇报演示,被上海合作组织峰会、APEC会议等指定为安保人员、1号狙击手。

2007年11月,给军委徐才厚副主席汇报演示时,一发准确命中目标靶心,受到徐副主席的表扬和肯定,并单独接见和合影。被表彰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荣立三等功2次。

当一名神枪手的目标实现后,何祥美又有了新的目标——成为“空中猎鹰” 。他广泛涉猎和钻研相关知识,不舍昼夜。4个月的训练时间,何祥美成功处置10多次险情。凭借过硬的素质和技术,何祥美试飞某飞行器成功并当上教员。喜欢挑战的何祥美又给自己找到了新目标——潜水。潜海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课目,稍有不慎,水压便会对人产生致命伤害。 考核时,何祥美第一个跳入冰冷的海水。他1米1米慢慢地下潜,每下潜2米都会进行一段

时间抗压。等他上岸时才发现,只有他一个人完成了10米海底下潜的训练任务。

业务精熟,不忘理论学习。刚到部队时,何祥美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但他见缝插针看书学习,所有的节假日都有效利用起来,经过3年艰苦努力,他通过全军法律专业自学考试的全部15门课程,拿到大专文凭。

从农家子弟到具备特种爆破、深海潜水、伞机降等30多种作战本领的军事尖子,从普通一兵到“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南京军区战士何祥美,用青春、热血和忠诚,把自己的军旅生涯书写得既精彩又壮美。

9、最美洗脚妹——刘丽

[获奖名片]姐姐

[颁奖词]为什么是她,一个瘦弱的姑娘,一副疲惫的肩膀。是内心的善良,让她身上有圣洁的光芒。她剪去长发,在风雨里长成南国高大的木棉,红硕的花朵,不是叹息,是不灭的火炬。

[人物介绍]

刘丽,29岁,来自安徽颍上县的农村姑娘。

刘丽有五个兄弟姐妹,因家境贫寒,14岁那年,还在念初中就辍学了,她要外出打工,挣钱为弟弟妹妹交学费、贴补家用。她先后到湖北、江苏等地打工,做过服务员,当过保姆。2000年至今,刘丽一直在厦门一家足浴城当“洗脚妹”,月薪2000-3000元,曾被老家的人误会。然而,让身边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为了“生计”打拼的刘丽,把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大部分积蓄都捐助给了那些贫困学生,她自己却仍然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据厦门同安区妇联透露,从2006年起,刘丽通过厦门市妇联在同安一些中小学校展开一对一资助,资助人数也从最初的7个至10个,到现在固定的37个。

她把赚来的钱几乎都资助了贫困学生,还号召数百位好心人加入她的爱心团队。虽然有人说她“傻”,但更多人认为---她是中国最美的洗脚妹。

10、警界保尔——孙炎明

[获奖名片]活着

[颁奖词]重犯监室年年平安,而自己的生命还要经历更多风险。他抖擞精神,让阳光驱散铁窗里的冰冷,他用微笑诠释着什么是工作,用坚强提示着什么是生活。人生都有同样的终点,他比我们有更多坦然。

[人物介绍]

“我的生命延续一天,就要把工作干好一天!我的工作对象是一个特殊群体,能在有生之年,多挽救几个误入歧途的人,是我最大的心愿”――摘自孙炎明语录6年前,他被确诊患上脑癌,先后动过三次大手术„„可每当身体稍好一些,他就主动要求上岗工作,被同事们尊敬地称为警界的“保尔柯察金”。他的事迹传开后,在各界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特别奖3个:

1、海地中国维和人员

北京时间1月13日5时53分,海地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首都太子港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严重。此次地震共造成近20万人丧生,其中包括8名中国维和人员遇难:

朱晓平,男,汉族,48岁,公安部装备财务局局长;

郭宝山,男,满族,60岁,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副局长;

王树林,男,汉族,58岁,公安部装备财务局调研员;

李晓明,男,汉族,35岁,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干部;

赵化宇,男,汉族,38岁,公安部警务保障局副处长,驻海地民事**队长;

李钦,男,汉族,47岁,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参谋长,驻海地维和**防暴队政委;

钟荐勤,男,汉族,35岁,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宣传处干事,驻海地维和**防暴队宣传官;

和志虹,女,纳西族,35岁,云南公安边防总队昆明边防检查站教导员,驻海地维和**防暴队联络官。

据了解,此次地震震中位于海地首都太子港西部约15公里处,震源深度约为8公里。而中国第八支赴海地维和**防暴队的驻地就在太子港。

海地时间1月12日下午13时40分左右,朱晓平一行降落在海地首都太子港机场。他们一刻也没有休息,随即赶去中国维和**营地,看望维和队员。然后,又赶赴联海楼与联合国官员商谈。

16时53分,灾难降临。

“维和英雄,浩气长存”。2010年1月19日,公安部政治部正式批准在海地地震中不幸遇难的8名中国维和**为烈士。1月20日上午9时,公安部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为8位遇难维和人员举行共和国公安维和英烈遗体告别仪式。

2.K165次列车乘务组英雄列车

2010年8月19日15时15分,西安开往昆明的K165次旅客列车运行至宝成线德阳至广汉间,洪水致使石亭江大桥5、6号桥墩倒塌,7号桥墩倾斜,造成列车机后5-17位车辆脱线,1318名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严重威胁。危急时刻,K165次列车司机果断采取紧急制动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列车停稳;K165次列车乘务组临危不乱,迅速组织旅客有序撤离,在15分钟内把所有旅客安全转移,随后列车15、16号车厢坠入江中。此次事故中,旅客和铁路职工无一人伤亡,创造了抢险救援的奇迹。

铁道部授予西安铁路局西安客运段K165次列车第二乘务组“抗洪抢险勇救旅客英雄列车”荣誉称号,给予记大功一次,同时授予火车头奖杯。

3、中国志愿者

世博会,亚运会都有你们忙碌的身影。

2015感动中国人物篇5

【感动中国2011十大人物】2011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及颁奖词

吴孟超事迹

吴孟超,现年90岁,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世界上90岁高龄仍然工作在手术台前的唯一一位医生。50年间,吴孟超推动中国的肝脏医学从无到有,从有到精。1999年,他推动建立了中国的肝胆外科专科医院,并成为国内最大、国际唯一的肝胆外科疾病诊疗和研究中心。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吴孟超的颁奖辞:六十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

朱光亚事迹

朱光亚,已故著名科学家。

1956年,朱光亚参与筹建近代物理研究室,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原子能专业人才。他把自己的一生概括得很简单:“我这辈子主要就做了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朱光亚的颁奖辞: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伴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杨善洲事迹

杨善洲原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后,他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亩。不仅如此,他还带领群众架设了4公里余的输电线路。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杨善洲的颁奖辞: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刘金国事迹

刘金国现任公安部副部长、纪委书记、督察长。 刘金国担任领导职务几十年,亲手审批过近20万个“农转非”指标,可自己的亲属,却无一跳出“农门”;他从不接受各种宴请,从不接受任何礼品,哪怕是一瓶酒、一盒茶叶;没有一件名牌衣服;配有工作用车,家属从未用过。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刘金国的颁奖辞:是盾,就矗立在危险前沿,寸步不退。是剑,就向邪恶扬眉出鞘,绝不姑息。烈火锻造的铁血将帅,两袖清风的忠诚卫士。

张平宜事迹

张平宜曾经是台湾《中国时报》资深记者。2003年起至2011年,她辞去百万年薪的工作,致力于四川省大营盘村麻风病人的子女教育。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张平宜的颁奖辞:跨越海峡,跨越偏见,跨越怀疑,她抱起麻风村孤单的孩子,把无助的眼神柔化成对世界的希望。她看起来无比坚强,其实她的内心比谁都柔软。

孟佩杰事迹

孟佩杰8岁开始承担起侍奉瘫痪养母的重任。2009年,她“带着母亲上大学”。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孟佩杰的颁奖辞: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

吴菊萍事迹

2011年7月2日,一个2岁女童突然从10楼坠落,吴菊萍奋不顾身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吴菊萍的颁奖辞: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

阿里木事迹

8年来,阿里木把攒下的10多万元全捐献出来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阿里木的颁奖辞:一个人最朴素的恻隐,在人群中激荡起向善的涟漪。

刘伟事迹 刘伟10岁时因事故而被截去双臂。他19岁学习用脚弹钢琴,23岁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舞台。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刘伟的颁奖辞:他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一段段轻盈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胡忠、谢晓君夫妇事迹

胡忠、谢晓君带着3岁的女儿到高原支教。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胡忠、谢晓君夫妇的颁奖辞: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2011年情人节cctv播出的《201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给了我很深的感触。每一个时代的页码上都站着一位我们的主人公,往下一页传递着“信”与“真”这两种质地极其坚硬的情怀。人间有真情,有真爱。情感更是无处不在,仿佛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一丝真情的气息。深深呼吸一下,似乎它就能深入到每个人心坎里,沁入心脾,久久回荡着。

98岁的老人钱伟长在他诸多辉煌的荣誉与贡献中,留给世人一门他认为最重要的科学——爱国。他用一生证明,只要对国家有好处,人的毅力与能力将发挥出惊人的极致。“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人们用这句名言来描述郭明义,用“雷锋传人”来形容郭明义。在甘南草原上,王万青不需要反复解释一个贴上了“上海男人”标签的医科大学生为什么能扎根甘南,不需要分辨从他的思乡笛声中流淌出的是江南小调还是北方民歌,他也不需要挖掘自己40余年的坚守背后的“伟大”与“艰难”。“洗脚妹”刘丽资助了老家村里20个贫困大学生。从2006年起,又通过厦门市妇联,在同安一些中小学校展开一对一资助,资助的人数从三五个上升到数十个。加上一次性的资助,刘丽以她微薄的收入,帮助完成了上百个孩子的读书梦,……他们或许不是每一个都对世界有着多么伟大的贡献,可是他们中又有谁不是真正的伟人呢?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行动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美的歌曲。

感动,平平凡凡却有蕴藏着一种无形的力量,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原以为灾难过后,留下的只有伤心;原以为不幸背后,存在的只有痛苦;原以为失去后,就不能再拥有。原来,这一切都是不全面的。无论发生何事,明天依然会到来,人依然还要向前走,只要你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只要你坚持不懈地向前走,正如这些获奖者,你也可以不断的创造着属于自己的感动,激励着自己,更感动、鼓励着别人。

个人,只是中国十三亿人中的一员,或许我们做不出什么对社会有巨大影响的大事来,但谁能说多和妈妈沟通一下,让她感受到你的关心不是一种感动?谁能说在朋友需要帮助时你及时出现不是一种感动?谁能说通过自己努力,成绩有所提高,能力有所提升不是一种感动?

我相信,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都付出一点点,定能凝聚出一股强大的力量,创造出更多让世界瞩目、令世人惊奇的瞬间。而这,正是感动的力量! | 评论

2011-3-14 21:54热心网友

在这个社会上,总有一些不能改变的道理所以中央电视台每年都要举办“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就是在为这些曾经奉献过的人送上一束鲜花,端上一杯清茶。虽然已经举办了十多年了,但这才是我看得第一次,对我有很大的感触。

在这个简单却又美丽的舞台上,走上的人的事迹各不相同。有的是为国家人民奉献;有的是对贫穷的人帮助;有的是热爱自己的工作所奉献……

王茂华是一名教师,他不但火海救人彰显其英雄本色,医院救护时,在全身98%都烧伤时,疼痛可想而知,在一个多月的抢救时间里,他多次植皮,截肢,身体和心理上的负荷难以预料,可王老师竟一声未吭,不喊一声,不叫一声,只为了妻儿不要牵肠挂肚,撕心裂肺。这个真正的男子汉把一切都背起来了。王茂华是一名教师,普普通通的教师,教师是什么?是撒播爱的使者!他用他的壮举完成了他的使命。

先说为人民奉献的英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叫“王伟”的军人。在舟曲特大泥石流中,他不顾家人的安危,战斗在第一线,负责转运犯人和救援。当得到空闲时,见到自己的妻子打来的未接电话,打回去时却只有冷漠的嘟嘟声,得知自己的妻子遇难和才落下伤心的泪水。这种为国家奉献,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随时听从上级的指示,勇于奋战在第一线的人民解放军,是永远值得人们尊敬的。

我只是举了几个简简单单的例子,像这样的有社会公德心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是社会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有了他们,不好的风气就会蔓延,希望我们也做这样的人——无私奉献……

其实我想,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逐渐富强起来,也是因为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质的中国人。

也许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们会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而我们的家庭,集体,祖国也就越来越好了。

相信每个看了感动中国的人都会有有一种真实的清洁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时,走路的脚也更结实一分,就像是一次的充电,一个缺点的电池再度内心充实,于是,又可以支撑自己,也希望可以帮助别人。这,正是感动的一种力量……

《感动中国2011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工作汇报网 点击数:106 更新时间:2012-2-12

《《感动中国2011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是一篇关于“ 《感动中国2011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的文章。本文由工作汇报网编辑精心收集整理,如本篇文章不符合您的要求,您也可以查看网站左侧的与本文相关的文章。文章来源于互联网,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

早就期待的《感动中国2011颁奖盛典》前天晚上在央视综合频道落下帷幕,这也是伴随这个节目走过的第十个年头了。庄重的舞台上还是由白岩松和敬一丹主持,还是那一幅幅大家即熟悉又敬仰的照片和活生生的,且并不陌生的面孔组成,是他们的爱心和奉献,感动着所有有良知的中国人。

这两天网上热议,大家无不被他们的精神感染。我也很感谢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在表彰《感动中国》代表的同时,还向以白芳礼老人为代表的长年热心公益事业而未能获得感动中国荣誉的所有爱心人士表示特别致敬,他们都是人民可敬的英雄。受到表彰的人员中有科学家、党的高级干部、教师、医生、普通劳动者,和平常百姓,可在他们身上体现的却是崇高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魅力,他们无私的奉献和始终的坚守成就了信念,给人们留下的是启发和奋进。

当看到胡忠、谢晓君夫妇的事迹,眼睛湿润了,为了西藏甘孜孤儿都能上学,他们以志愿者的身份一家三口抛弃了很不错的城市生活来到这偏远落后的高原,拿着一个月300多块钱的生活补助费,费尽千辛万苦把一个个孤儿接到学校上学,当看到个别孩子不好好学习,胡忠就像父亲一样严厉教育他们成材:“我抛弃一切到这里,我把我的老婆孩子带着,我曾经这样说过一句话,这个门进来一个强盗拿着刀要捅你们的时候,第一个为你们挡刀的绝对是我,当你们不听话的时候,我跪下来求过你,求你们听我的话,我们虽然是无依无靠的孩子,但是我们是脚踩在地上的人。”孩子们真是被老师的精神所为感动了,一个个哭的像泪人,立志要发奋读书。

当看到谢晓群在病床上痛苦的挣扎,还坚持留守,并带着孩子到条件更艰苦的学校任教,一家人一年也很难有几次相聚,正是大爱和信念的坚持,让他们迎难而上。特别是看到他们的女儿,与当地孩子没有区别,他们能给女儿的就是让孩子看看父母是怎么做的,让孩子通过磨砺,知道父母舍小家为大家的意义,从小就培养孩子关爱他人的品质,再看孩子粗糙的皮肤和他们简陋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眼泪夺目而出,是他们的精神触动了我的灵魂,是伟大的字眼令我心灵震撼。

张平宜在我眼中是个不可思议的人,怎么也不会想到一个打扮入时的台湾女记者怎么能和内地四川深处大凉山的大营盘村麻风病人和麻风村有关联。她四处奔走筹集资金,就为那里的孩子们能上学,就是为那里的孩子和村民不再遭外人歧视,她甚至辞去了台湾报社的工作,一心赴在了改变这个村庄命运的行动中。可想而知这有多难,特别是那么偏远落后的村庄,贫困让那里的村民不愿意让孩子去读书,麻风村得不到当地政府的认可,这之前一个行政村的名分都没有,外村的人称这里的孩子为癞子,就像与世隔绝,这里的人没有尊严,更谈不上有人关怀了。

真是不可思议,这么个衣食无忧的人,十多年来怎么和那里的人打成一片的,没有像样的厕所,没有洗澡的地方,吃饭也成了问题,窘迫的很难堪,可为了改变那里的状况,要和愚昧的村民抢孩子,为了建学校要和当地干部争吵着要地皮,多少无助要自己面对挑战,多少困难要自己变得坚强,身处逆境,是信念让她看到希望,她从那些无知的眼神中凝聚着力量,支撑着她的事业,她成功了,大营村有了小学,有了中学,那里的学生和村民不再遭人歧视,这是多么了不起的贡献。张平宜,一个台湾女子孤身一人的游说、奔走,得到了社会的重视,也改变了那里的一切,我同样为她的所为而动容。

政府高官当选《感动中国人物》还是头一次,也是在这里让我知道了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的事迹,在颁奖词中给了他这样的评价:是盾,就矗立在危险前沿,寸步不退。是剑,就向邪恶扬眉出鞘,绝不姑息。烈火锻造的铁血将帅,两袖清风的忠诚卫士。中国官场太需要有更多的刘金国这样的高级干部了,他提升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人民在这样的干部面前也会肃然起敬。

2010.7.16大连新港那场火灾,就是现在在视屏上播放都让人心惊胆跳,就像大片的场面,数千米的火线,几十个巨大的油罐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他临危不惧,坚守在危险第一线,调集所有力量与烈火抗衡,最终制服了肆意的雄雄火焰,也创造了世界火灾史的奇迹。如按常规的撤离,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将付出无法估量的巨大损失。这也不难想象他在四川汶川地震中承受的压力和突出的表现。其实最让人感动的是他两袖清风的形象,不可想象,他有那么大的权力,不管是在中央还是在地方,他曾经亲手审批过近20万个“农转非”指标,可他自己的38个亲属无一跳出“农门”。正是他的所为,得到了人民的认可,他也成了高级干部中廉洁的一张名片,为党旗争光了。

我也为科学家朱光亚喝彩,他代表着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为中国腾飞做着巨大贡献的科学工作者们。当时的新中国真可以说是一穷二白,他们隐姓埋名,在极其艰苦和恶劣环境下为新中国早日摆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当时称为美帝国主义的核讹诈,真是呕心沥血,很短的时间里就为中国研制出了原子弹和氢弹,为国家的核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丰功伟绩,几时表彰对于人民来说都是巨大的鼓舞,几时的提起都是人民的骄傲。

草根阿里木的事迹也很感染我,他已是远近闻名的烤羊肉串慈善家,一串羊肉串赚三毛钱,他迄今为止捐出了15万元,相当于烤了50多万串羊肉串。他省吃减用就是要帮助那些困难的学生。我感叹阿里木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正是当年一位酒吧老板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出以援手,借了他100元,看似平凡的义举,让阿里木对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了新的定义,那就是尽可能的去帮助别人。可喜的是好人有好报,阿里木找到了一个送上门来的漂亮媳妇,一个对他善举表示理解和支持的姑娘,一个要与他患难与共的女人。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可做好事,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共同美德,从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善良的本质。

为人民群众奉献一生的党的基层干部杨善洲也令我很感动,再说一个基层干部,也是地委书记啊。下放农村时就知道,这是省下边,管几个县的官啊。据介绍,他的爱人和孩子都在农村,面对自己家属的“农转非”的问题上,他始终压着不办,清正廉洁是他的本色,退休后组织安排他到昆明安享晚年都遭到了他的拒绝,他却选择了去荒草丛生,没有什么林木的大亮山,住竹篾搭的屋子、睡树桩搭的床,他要再实实在在的干一番事业,栽树绿化青山,在有生之年给乡亲们留下山清水秀的大亮山。人称草鞋书记的杨善洲真是感动了所有知情者,他同样是干部的楷模,值得人民信赖的公仆。

吴孟超医生的事迹也很感人,他几十年如一日处处为病人着想的精神和在肝胆外科医学领域创造的成就,成为了我们国家从事医学事业人员的楷模。不可否认,我们国家当今医患关系不是很好,医生原本很崇高的职业却被幕后黑手给玷污了,医生在百姓心中失去了以往的信任,为病人着想简单的几个字,真正能做好,得到百姓认可的已不多,相信以吴教授为代表,一心为百姓服务的医务工作者能推动我国的医学事业以人为本的健康发展,希望再多些像吴孟超这样的好大夫活跃在医疗战线,这也是人民期盼的最大的福祉。

还有自小失去双臂却创造出生命奇迹的钢琴师刘伟和从八岁开始伺候瘫痪养母12年的孝顺女儿孟佩杰。他们同属90后,前者不苟活着,向命运挑战,励志的故事很多,可他的旋律最美;后者不向命运低头,任劳任怨照顾养母,她的美得引起社会关注,孝道也让她如花绽放。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太多令人感动的人和事,尽管他们不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可从他们身上折射出的思想品德感染着周边的人,这也是时代的需要,人们不能活在狭小的内心世界,只有高尚的情操才能让人怀揣健康的精神和远大的理想,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力量,推动着我们整个社会进步。

2015感动中国人物篇6

1、在麦莎台风中,为救落水者三次跳入巨浪的打工青年魏青刚

事迹介绍:

河南农民工魏青刚,在青岛遭遇的麦莎台风中,三次跳入水中救人。

2005年8月8日,青岛崂山区,成百上千的人们在岸边观看“麦莎”台风带来的海潮。一个巨浪把岸边的一个女青年卷入海中。正在岸边的魏青刚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即冲出人群,纵身跳下两米多高的防浪墙向落水女青年游过去,在离岸大约20多米处抓住了落水女青年,但又被一排巨浪打散。

魏青刚爬上岸以后,青岛市民警也已携带救生器具赶到。魏青刚对民警说:“我下去过一次,熟悉情况,让我再下去吧!”他穿上救生衣、套上救生圈,再次跳入汹涌的波涛中,但是没能成功,头晕目眩的魏青刚不得不又返回岸上。

稍稍缓过神,魏青刚再次跳进大海。他顶着巨浪,一点点地靠近……他紧紧地抓住落水女青年的手,岸上的民警急速拉着救生圈上的绳索,将他们拖向岸边。

经过连续三次、长达40分钟的生死较量,落水女青年终于被魏青刚营救上岸。

人们询问他姓名的时候,魏青刚都没有回答。他穿着被海水泡透的衣服、拖着极度疲惫的身躯,缓步走回了位于半山腰的工棚里。晚上,他没有对任何人讲起过自己救人的经历。

当地电视台当晚播发了由一位钱先生提供的DV影像,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人们都不知道英雄是谁。直到事发三天后,协助营救的派出所民警通过查验身份证明,终于确认了英雄魏青刚的身份。

解说词:

——在家乡他就像泥土一样的朴实,在城里他淹没在喧闹的人群中,他和千千万万离乡离土的农民兄弟一样,奔波、忙碌、拉家带口过着平常的日子,可能他和我们擦肩而过的时候,我们都不一定能注意到他,然而就在那一瞬间,他让所有的人眼前一亮。

颁奖词: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动作源自内心品质。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侠之大者。

2、身患重病,仍然坚持助学的歌手丛飞

事迹介绍:

丛飞,深圳市义工联艺术团团长,歌唱家郭颂关门弟子,36岁。

丛飞是个会唱歌的人。1997年,丛飞加入深圳义工联。一次义演改变了他的人生,从此他热心公益事业,为社会公益演出300多场,义工服务时间6000多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达146人,认养孤儿32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被授予“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

2005年1月,丛飞抱病参加了为东南亚海啸灾区的6场赈灾义演。那时,丛飞已经患上了胃癌,连食物都已经难以下咽了。然而,他还是以顽强的毅力坚持演出,还将用于治病的1.5万元钱捐了出去。

丛飞的家俭朴得令人难以置信,经济状况时常捉襟见肘。2003年,为了在开学前筹齐助学款,他从亲朋好友处先后借了10万元。2004年7月,当丛飞如约来到贵州给孩子们送学费时,已经背上了17万元的债务。

2005年5月17日,丛飞的病情迅速加重,而他却把大家捐给他治病的钱留下3个疗程的化疗费用后,拿出2万元钱捎往贵州织金县贫困山区。他这样说:“如果命运再给我5年的时间,我会兑现向孩子们许下的诺言,会用更多的爱回报社会。” 解说词:

——有这样一个歌手,有这样一个志愿者,当他自己还没有当父亲的时候,他就用父亲那样的眼神看着那么多的孩子,孩子的眼神让他心动让他行动,他的名字很让人产生这样的联想,他叫“丛飞”,“丛”让我们看到了两个人站在大地上需要互相支撑,互相温暖。

颁奖词:

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3、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学成回国,夺得连续空缺六年科技大奖的学者黄伯云

事迹介绍:

男,汉族,1945年11月出生,湖南省南县人,中共党员。

黄伯云教授1969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特种冶金系,1980至1986年在美国爱阿华州立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随后进入美国田纳西大学和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88年回国。1997年7月出任中南工业大学校长,2001年12月任中南大学校长。1999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伯云教授长期从事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在航空制动材料、高温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功能材料研究与应用方面开展了许多创造性的工作,为飞机刹车材料的国产化、国家飞机刹车材料重点工程和创立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粉末冶金高技术辐射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作出了突出贡献。获国家级奖4项,省部级二等以上奖9项,80余篇论文被SCI和EI收录,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黄伯云教授现任的主要学术职务有:国家863高技术新材料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粉末冶金国家工程中心主任、《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和《中南大学学报》主编等。

3月28日上午,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在2004国家三大科技奖颁奖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红灿灿证书,结束了该奖项连续6年空缺的历史。

黄伯云院士和远在长沙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课题组60多名成员心潮澎湃,激动万分。20年的努力,7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拼搏,终于铸就了今日的辉煌。

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研究成功,使我国成为继英、法、美之后第四个拥有生产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国家,标志着我国在上述领域跨进世界前沿。

解说词:

——位大学生的演讲中有这样一句话:今天我们努力的学英语,是为了将来全世界都努力的学汉语。我们要认识的这位获奖者,他也许没有听到这个语言,但是他用他的行动来诠释了这个演讲词的内涵,1988年他作为改革开放之后第一个在美国读完硕士、读完博士之后归国的留学生,十年后就在他所研究的领域里走在了世界的前沿,而今走得更远。

颁奖词:

这个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有着温润如玉的性格,渊博宽厚,抱定赤子之心;静能寒窗苦守,动能点石成金。他是个值得尊敬的长者,艰难困苦,玉汝以成,三万里回国路,二十年砺剑心,大哉黄伯云!

4、坚守在贵州深山,为村民健康付出青春的赤脚医生李春燕

事迹介绍:

李春燕,27岁,是贵州从江县大塘村乡村医生。三年前李春燕卫校毕业后嫁给了大塘村一个苗族青年成为一名乡村卫生员并且在自己家里开设了一间卫生室。

大塘村是一个苗族村寨,只有她一个乡村卫生员,有2500多名苗族村民,生活极其贫穷。人们向来缺医少药,过去,村里没有医生,得病了,除了苦熬,就是请鬼师驱鬼辟邪,或是用„土办法‟自己治疗,死了,谁也不知道是啥原因。现在,大家已经逐渐习惯了生病去李春燕那儿打针吃药,有了初步的医疗保障。李春燕, 严格地讲不能称作医生,只能叫做„卫生员‟,因为她没有编制,不享受国家的工资和其它待遇。由于工作环境差、入不敷出,我国的大部分乡村卫生员已改行或外出打工去了。李春燕也遇到过相同的问题,乡亲们来看病,没有钱付药费,只能记账赊欠。2004年初,一直赔本经营卫生室的李春燕决定关掉卫生室,和丈夫一道去广东打工。当他们正准备出门的时候,闻讯而来的乡亲们正好赶到。村民们掏出皱巴巴的一元、两元钱递给李春燕:“李医生你走了,我们可怎么办?这是我们还你的账,不够的我们明天把家里的米卖了,给补上。”李春燕于是没有离开。这是李春燕留在这艰苦的地方做乡村医生以来唯一想放弃的一次。

解说词:

——她是一位医生,虽然她从来没有机会穿上白大褂,甚至被人在医生的前面还要加上赤脚这两个字;她是一名医生,但是不像很多医生那样,不愁自己的衣食,她一个月也许能收入600多块钱,但是买药以及买相关的一些东西却要花出900多块钱,亏空300多,欠债也就越来越多;她是一名医生,自然被患者所需要,但是跟其他的医生比她的患者似乎对她更加需要,这该是一名怎样的医生?

颁奖词:

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垄里行医,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她不是迁徙的候鸟,她是照亮苗乡的月亮。

5、连续12年自强自立,带着妹妹上学的大学生洪战辉

事迹介绍:

在湖南怀化学院的校园内,每天早上一位23岁的男生,都会用自行车,把一个10多岁的小女孩送到石门小学,晚上再接回到他们的住处—男生宿舍下的楼梯间。这位男生就是2003年从河南省西华县考入怀化学院经济管理系的洪战辉。而那位小女孩和洪战辉并没有血缘关系,是犯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父亲捡来的弃婴。由于母亲离家出走,这位捡来的妹妹,便由他一手带大。从洪战辉读高中时,他就一直把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如今已经照顾了12年。

解说词:

——哥哥这个称呼在他心里有着独特的分量,因为是哥哥他生活中多了很多的操劳,因为是哥哥他生命中多了很多的体验,哥哥使他成为今天的他。

颁奖词:

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的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开始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仍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

6、为一句承诺,在北大荒为烈士守墓37年的上海知青陈健

事迹介绍:

在1969年这一年,20岁的上海知青金训华为抢救国家财产,在黑龙江省逊克县纵身跃入洪水不归。英雄的行为影响了整整一代人。30多年来,当年受他影响而来到逊克插队的5400余名上海知青陆续返城了,只留下了一位默默的守墓人。

他就是当年被金训华从洪水中救上岸的上海知青——陈健。

37年来,无论刮风下雪,每年他都要到金训华墓地祭扫至少四次。

陈健不是不想回上海,也不是没有机会。一次生命的交换,让他内心留下了永远的歉疚。陈健说:我无法用生命去报答他,我对我所做的一切,昨天没后悔,今天也不后悔,即使明天也不会后悔。历史也不该把金训华遗忘。

当知青开始返城的时候,妻子对守墓不理解,提出离婚。陈健二话没说,放弃了房产和孩子。他坚持要守墓。

在陈健家里,我们能看到许多当年有关金训华报道的报纸,报纸年久已发黄,但陈健仍将这些像历史珍宝一样珍藏着。

解说词:

——在1969年这一年,一个叫金训华的知识青年和一个叫陈健的知识青年,一同为了抢救公共的财物跳入了江水之中,然而后来陈健上来了,金训华就再也没上来过,之后这37年,陈健是怎么度过的?

颁奖词:

一个生者对死者的承诺,只是良心的自我约束,但是他却为此坚守37年,放弃了梦想、幸福和骨肉亲情,淡去红火的时代背景,他身上有古典意识的风范,无论在哪个年代,坚守承诺始终是支撑人性的基石,对人如此,对一个民族更是如此。

7、听不到声音,但是却用美丽舞蹈打动观众的残疾艺术家邰丽华

事迹介绍:

女,1976年11月出生,聋哑人。 邰丽华目前就职于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先后荣获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一等奖、“奋发文明进步奖”个人文艺奖,现任中国特殊艺术协会副主席。

2005年春节晚会《千手观音节目》一炮打响。当身具优美舞姿和娴静神情的邰丽华与20位同样生活在无声世界的伙伴站在舞台上,用千手千眼将爱撒向人间时,没有人还会记得他们身有残疾,剩下的只是心灵的震撼。邰丽华与伙伴们用汗水和努力证实,自己的意志和智慧也可以给人们带来纯净至美的艺术享受。

解说词: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因为有共同的心愿,就成立了一个社团,社团的名字叫“花开社”,我说“花开社”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花开社”呢?他们告诉我说,花开是没有声音的,却很美丽,他们就是要通过学习手语来促进健全人与残疾人之间的交流,他们教我花开是要这样表达的,我觉得花开确实很美,美的让人流泪。

颁奖词:

从不幸的低谷到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一个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

8、保家卫国,为打造雄狮锐旅而鞠躬尽瘁的司令员杨业功

事迹介绍:

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员杨业功,1963年8月从湖北省应城市入伍,196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参谋、作训处长、旅长,基地副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入伍40多年来,他牢记军人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奋发向上,争先创优,特别是走上基地领导工作岗位后,殚精竭虑,忘我工作,为部队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和军事斗争准备呕心沥血,拼搏进取,做出了突出成绩。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2003年当选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2004年7月因积劳成疾病逝。他一心一意想打赢,参与筹建了我军第一个新型导弹旅,先后参加了多次重大军事演习和国庆50周年天安门大阅兵。

解说词:

——这位获奖者,他不能来到我们的颁奖现场,其实这件事情发生在好多年前的话会非常正常,因为那个时候替他出场的总是发射极其精准的导弹,而他始终在幕后,但是他今天不能到达是因为他已经离开了我们,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发射的不是导弹,而是人性中的一束束光辉,并且准确地击中了我们每个人心灵当中最脆弱的部分。

颁奖词:

铸就长缨锐旅,锻造导弹雄师。他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读秒计算自己的生命。未曾请缨提旅,已是鞠躬尽瘁。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他是中国军人一面不倒的旗帜!

9、20年行走在马班邮路上,成为世界邮递员楷模的王顺友

事迹介绍: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马班邮路”投递员,中共党员,苗族。2001年5月1日,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2005年5月1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王顺友同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木里,地处四川凉山州西北角,中国仅有的两个藏族自治县之一。地势险,平地少。多少年来,邮件传递也只能靠乡邮员步行背送。直到1960年,境况才有所改变,乡邮员开始配马——马班邮路由此而生。王顺友就是马班邮路上的邮递员。二十年,每年至少330天,在苍凉孤寂的深山峡谷里踯躅独行;二十年,步行26万公里,足可重走长征21回,环绕地球六圈半;二十年,没延误一个班期,没丢失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100%。

1995年的一天,邮路上骡子受惊后腿乱踢,王顺友的肠子被踢破了,他捧着肚子,连走9天,终于送完邮件。当被老乡架到医院时,人已气若悬丝,奄奄一息。 1988年7月,雅砻江上溜索绳突然绷断,王顺友人摔在江岸上,邮件却弹入水中,顺江而去,王顺友跳进江中,把邮包拖上岸。

除了送邮包,王顺友还自掏腰包,从城里带回了良种送给深山中的乡民。现在,深山里不仅庄稼亩产上升,冬天这里都能吃上新鲜蔬菜。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正是在这样平凡的工作中,王顺友表现出坚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折射出强烈的敬业精神。

解说词:

——在目前在很多地方,邮递员依然非常非常的重要,对于现在的很多的年轻人来说,可能孤独是可怕的,甚至就像一首歌曲唱的那样,会认为孤独是可耻的,但是我们接下来要认识的这位邮递员,孤独是他生活的一种常态,甚至会在十四、十五天的时间里自己跟自己的歌声打交道,跟身边陪伴他的马来打交道,这个时候你就知道,孤独是让人尊敬的,孤独是伟大的。

颁奖词:

他朴实的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二十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

10、在太空中遨游五天五夜,再次见证中国实力飞跃的神六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事迹介绍:

“没有哪一年会让这么多的中国人那么久地凝望天空,在漫天的繁星中我们好像看到了两双黑眼睛。那黑眼睛里带着自豪、带着笑意,好像在和我们对视,我们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牵连着我们的是什么”。去年10月12日至17日,费俊龙、聂海胜完成了5天5夜115小时的太空之旅,国人为之瞩目。

颁奖词:

谁能让全世界五分之一的心灵随着他们的节奏跳动五天五夜,谁能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见证中国实力的飞跃,他们出征苍穹,划出龙的轨迹,升空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他们是中国航天的黄金一代。

11、《感动中国》2005人物特别奖“青藏铁路的建设者” 颁奖词:

每当汽笛声穿过唐古拉山口的时候,高原上的雪山、冻土、冰河,成群的藏羚羊,都会想念他们,想念那些有力的大手和坚强的笑容。他们能驱动钢铁,也会呵护生命。他们,是地球之巅的勇者,他们,缔造了世界上最伟大的铁路!

2015感动中国人物篇7

2010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1 卓琳:

颁奖辞:彩云之南的才女,黄土高原上的琼英。携小平手五十八载,硝烟里转战南北,风雨中起落同随。对她爱的人不离不弃,让爱情变成了信念。她的爱向一个民族的崛起,注入了女性的坚定、温暖与搀扶。

事迹:1939年,卓琳与邓小平相识相知,共结连理。革命战争期间,卓琳在枪林弹雨中紧紧跟随邓小平。从太行山到大别山,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解放后,邓小平成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卓琳在身后甘当无名英雄,相夫教子。 十年**中,卓琳又陪伴邓小平在江西度过流放生活;1997年邓小平逝世后,她亲自赴港见证香港回归,替小平同志完成遗愿。那两天,她彻夜未眠,非常高兴。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她毅然把个人的10万元积蓄捐给了灾区人民。 2.朱邦月:一根拐杖撑起的家

颁奖辞:这个奇特的家庭,集中了世界上最多的苦难,也凝聚了人间最真的情感。头发花白,面带微笑,这位温和而坚定的老人,胸中盛满40年的艰难。他这支拐杖,是一家人的翅膀。他这双肩膀,扛住了生命的重量。

事迹:40多年前,朱邦月的朋友临终时,将两岁的儿子以及怀着5个月身孕的妻子托付给他。朋友恳求的眼神让朱邦月做了一个他至今未悔的决定:迎娶朋友的遗孀,并将朋友的两个儿子养大。

1986年5月,朱邦月单腿残疾后病退。随后,妻子和两个儿子又都得了绝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1991年,母子三人的病情开始加重,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全靠单腿的朱邦月照料。

每天起床后,朱邦月先装上假肢,然后开始打扫卫生,洗米做粥,帮母子三人起床,帮他们洗脸刷牙,喂早饭。随后,他还要上街买菜,为全家人准备午饭。傍晚,他要轮流给三个人擦洗身体。晚上,还得想着夜里起床给他们逐一翻身。一晚上起床数次。

这样的日子,朱邦月过了近20年。但他始终坚持,因为他知道,他是一家人生命的烛光,点燃着一个家庭的希望。 3 阿里帕-阿力马洪:十九个孩子的妈妈

颁奖辞: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开羽翼,撑起他们的天空。风霜饥寒,全都挡住,清贫劳累,一肩担当。在她的家里,水浓过了血,善良超越了亲情。泉水最清,母爱最真!

事迹:从1963年收养邻居家的3个孤儿开始,维吾尔族阿妈阿里帕又先后收养了汉、回、维吾尔、哈萨克4个民族的10余个孤儿。

为了不让孩子们饿肚子,阿里帕的丈夫阿比包每天下了班就去帮人家打土块。阿里帕则每天都要到菜市场捡别人不要的蔬菜。虽然家里养了两头奶牛,但谁也不舍得喝奶,全部卖了换钱以支付孩子们的学费和购买生活必需品。 2008年8月,操劳一生的阿比包病逝。子女们争抢着赡养阿里帕老人。每到过年过节,孩子们都会回家团聚,180多口人围在老人身边。每当有孩子问:“阿妈,你对哪个孩子最好?”老人总会大笑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一样亲!” 4 4沈浩:践行信念好村官

颁奖辞: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里道路工厂和农田,对不住家中娇妻幼女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乡村的命运;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手印,颗颗都是他的碑文。

事迹: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派驻小岗村的选派干部。他带领村民办工业、兴商贸、科学种田,以市场经济的头脑发展种植、养殖和高效农业,发展农家乐生态旅游。 2006年,小岗村跻身2005“全国十大名村”。2007年初,小岗村被授予安徽省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2006年底,沈浩任职三年届满即将离开。小岗村村民们在挽留沈浩的申请书上按满了鲜红的手印,请求沈浩带领他们干三年。沈浩留下来了。又是三年的默默苦干。

2009年,任期又将期满。186名小岗村村民又在挽留沈浩的申请书上按下红手印。这一次上天让村民们的愿望落空了。2009年11月6日,沈浩在小岗村临时租住的房子内去世,年仅46岁。这一次,沈浩永远留在了小岗村。李灵:80后最美乡村女校长

颁奖辞: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她是80后。

事迹:2002年,李灵从河南省淮阳师范学院毕业。她回家后看到农村有大量留守儿童辍学在家,便萌生了在家乡办学的念头。在父母和亲朋的支持下,她用家里20多万元的积蓄办起了周口淮阳许湾乡希望小学。在学校,她是校长兼思想品德老师。在她的辛勤操劳下,这个学校有了7个班,300多名学生。由于所有学生学费全免,学校无力为学生购臵教辅读物和课外书籍。7年来,李灵为了办学已经欠了8万元的外债。

为了自己学校的孩子能坐在宽敞的阅览室里看书阅读,李灵趁着放暑假,向父亲要了200元只身来到郑州。她买了一辆破旧三轮车,沿街收购各种书籍。烈日下,李灵骑着破三轮车穿街过巷,拿着秤一斤斤地回收旧书本。她用汗水载回了孩子们的“精神食粮”。

6 翟墨:中国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第一人

颁奖辞:古老船队的风帆落下太久,人们已经忘记了大海的模样。六百年后,他眺望先辈的方向,直挂云帆,向西方出发,从东方归航。他不想征服,他只是要达成梦想——到海上去!一个人,一张帆,他比我们走得都远!

事迹:翟墨是个画家。他原本与航海无缘。当他听到新西兰航海家说,他航海大半辈子,都没有碰到过中国人时。翟墨深受刺激。

2007年1月6日,翟墨从山东日照起航。他沿黄海、东海、南海出境,过雅加达、经塞舌尔、好望角、巴拿马,穿越莫桑比克海峡、加勒比海等海域,横跨印度洋、南大西洋、太平洋,经过了亚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的15个国家、地区和岛屿。他航行了二万八千三百海里。2009年8月16日,他终于回到了日照,完成了中国首次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这两年半,他历经艰险,不断地挑战自身的艰险。

他路过拿破仑的流放地圣赫勒拿岛。上岸后,他直奔拿破仑的墓地。墓地前的留言簿上没有中文。翟墨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你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是一头睡狮,一旦睡醒,世界将为之而震动。这次我来,就是告诉你,中国这头睡狮已经睡醒了。

7 陈玉蓉:暴走妈妈捐肝救子

颁奖辞:这是一场命运的马拉松。她忍住饥饿和疲倦,不敢停住脚步。上苍用疾病考验人类的亲情,她就舍出血肉,付出艰辛,守住信心。她是母亲,她一定要赢,她的脚步为人们丈量出一份伟大的亲情。

事迹:陈玉蓉的儿子叶海滨13岁那年被确诊为一种先天性疾病——肝豆状核病变。这种肝病无法医治,最终可能导致死亡。为挽救儿子的生命,陈玉蓉请求医生手术将自己的肝移植给儿子。可是她患有重度脂肪肝,无法捐肝救子。为了挽救孩子的生命,陈玉蓉从医院出来后,当晚就开始了自己的减肥计划——每天走10公里。在随后的7个多月里,她每餐只吃半个拳头大的饭团;走破了四双鞋子,脚上的老茧长了就剐,剐了又长。

当她再次去医院检查时,奇迹出现了:脂肪肝没有了。医生感叹:“从医几十年,还没有见过一个病人能在短短7个月内消除脂肪肝,更何况还是重度。”

2009年11月3日,这对母子在武汉同济医院顺利地进行了肝脏移植手术。她赋予了孩子第二次生命。 8 张正祥:保护滇池勇者无敌

颁奖辞:生命只有一次,滇池只有一个,他把生命和滇池紧紧地绑在了一起。他是一个战士,他的勇气让所有人胆寒,他是孤独的,是执拗的,是雪峰之巅的傲然寒松。因为有这样的人,人类的风骨得以传承挺立。

事迹:张正祥今年61岁。30多年来,他把心血都花在了滇池保护上。最多一周,他就会绕滇池一圈,检查滇池的污染情况。绕滇池一周的长度是126公里。至今,张正祥已经绕滇池走了1000多圈。这12万多公里的行走都是为了阻止对滇池的污染和破坏。

在过去的30多年里,张正祥花光了所有积蓄,卖了家里的养猪场。妻子无法忍受,离他而去。他的子女也经常受到不明身份人的恐吓,小儿子因此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张正祥自己更是经常遭到毒打。2002年深秋,当张正祥去一家私挖私采的矿场拍照取证时,矿主的保镖开着车就向他直冲过来,张正祥当即晕倒在地。两个小时后,一场大雨把他浇醒。这次挨打,使其右眼失明,右眼眶骨折。

不理解的人称他为“张疯子”。张正祥说:“不是我疯了,是那些人疯了。是那些人不知天高地厚了,疯得只知道钱了。”

他用牺牲整个家庭的惨重代价,换来了滇池自然保护区内33个大、中型矿、采石场和所有采砂、取土点的封停。

滇池的治理还在进行。

9 萨布利亚-坦贝肯:西藏盲童的眼睛

颁奖辞:她看不到世界,偏要给盲人开创一片新的天地。她从地球的另一边来,为一群不相识的孩子而来,不企盼神迹,全凭心血付出,她带来了光明。她的双眼如此明亮,健全的人也能从中找到方向。

事迹:萨布利亚〃坦贝肯,1970年出生于德国,12岁时双目失明。“盲文无国界”组织的创始人。 在波恩大学求学期间,她发现藏文还没有盲文,便借鉴其他语种盲文的开发经验,在世界上第一个开发出藏盲文。1997年,萨布利亚到西藏旅行。她骑马穿越西藏各地,发现这里的盲童少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便萌生了创办西藏盲童学校的想法。

2000年11月,萨布利亚与西藏残联合作建立的盲人康复及职业培训中心正式运作。到目前为止,先后有96名盲童在这里接受了日常生活技能培训和藏、汉、英三种语言的盲文基础教育,以及按摩、电脑、手工编织、做奶酪、美术等职业技能培训。一般经过两年的专门培训,这些孩子都可以进入常规学校学习。一些盲童转入常规学校后,成绩非常优秀。 她为西藏盲人的教育和康复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因此获得2006中国政府颁发的“友谊奖”。 10 宋文骢:歼-10之父

颁奖辞:少年伤痛,心怀救国壮志;中年发奋,澎湃强国雄心。如今,他的血液已流进钢铁雄鹰。青骥奋蹄向云端,老马信步小众山。他怀着千里梦想,他仍在路上。

事迹:国庆60周年大阅兵时,歼-10的飒爽英姿飞过天空,让世界瞩目。这是我国自行研制、具备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新一代、高性能、全天候战斗机。随着歼-10战机的研制定型,我国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战斗机设计技术。

宋文骢是歼-10战机的总设计师,现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型号总设计师、自然科学研究员。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提出要研制一种适合我国空军2000年以后作战环境的歼击机,并列为国家重大专项,代号为“十号工程”。56岁的宋文骢,被国防科工委正式任命为歼-10飞机总设计师。

1998年3月23日,歼-10首飞成功。宋文骢喜极而泣,把自己的生日从3月26日改成了3月23日。

11 特别奖:勇救落水儿童的长江大学学生集体

颁奖辞:他们纵身一跃,划出了人生最壮丽的弧线,他们奋力一举,绽放出生命最高尚的光芒。他们用青春传承了见义勇为,用无畏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

事迹: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的40多名同学结伴出游,来到湖北荆州市宝塔河江段的江堤上野炊。下午2时左右,一些同学在长江边游玩时,突然发现两个小男孩在江中挣扎。同学们迅速冲了过去,先救起了一个男孩。但是在救另一个男孩时并不顺利。危急时刻,站在沙滩上的十多名同学赶紧手拉手组成人梯下水搭救,另一名少年也获救。但是,由于水情复杂,加上学生们体力不支,最终搭起的人梯被冲垮了,很多学生落入江中。岸边的同学们大声呼救。附近的冬泳队队员闻声赶来,相继从水中救起6名大学生。而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人却因救人后体力不支消失在湍急的江水中,献出了年仅19岁的宝贵生命。

2015感动中国人物篇8

1、在麦莎台风中,为救落水者三次跳入巨浪的打工青年魏青刚

事迹介绍:

河南农民工魏青刚,在青岛遭遇的麦莎台风中,三次跳入水中救人。

2005年8月8日,青岛崂山区,成百上千的人们在岸边观看“麦莎”台风带来的海潮。一个巨浪把岸边的一个女青年卷入海中。正在岸边的魏青刚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即冲出人群,纵身跳下两米多高的防浪墙向落水女青年游过去,在离岸大约20多米处抓住了落水女青年,但又被一排巨浪打散。

魏青刚爬上岸以后,青岛市民警也已携带救生器具赶到。魏青刚对民警说:“我下去过一次,熟悉情况,让我再下去吧!”他穿上救生衣、套上救生圈,再次跳入汹涌的波涛中,但是没能成功,头晕目眩的魏青刚不得不又返回岸上。

稍稍缓过神,魏青刚再次跳进大海。他顶着巨浪,一点点地靠近……他紧紧地抓住落水女青年的手,岸上的民警急速拉着救生圈上的绳索,将他们拖向岸边。

经过连续三次、长达40分钟的生死较量,落水女青年终于被魏青刚营救上岸。

人们询问他姓名的时候,魏青刚都没有回答。他穿着被海水泡透的衣服、拖着极度疲惫的身躯,缓步走回了位于半山腰的工棚里。晚上,他没有对任何人讲起过自己救人的经历。

当地电视台当晚播发了由一位钱先生提供的DV影像,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人们都不知道英雄是谁。直到事发三天后,协助营救的派出所民警通过查验身份证明,终于确认了英雄魏青刚的身份。

解说词:

——在家乡他就像泥土一样的朴实,在城里他淹没在喧闹的人群中,他和千千万万离乡离土的农民兄弟一样,奔波、忙碌、拉家带口过着平常的日子,可能他和我们擦肩而过的时候,我们都不一定能注意到他,然而就在那一瞬间,他让所有的人眼前一亮。

颁奖词: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动作源自内心品质。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侠之大者。

2、身患重病,仍然坚持助学的歌手丛飞

事迹介绍:

丛飞,深圳市义工联艺术团团长,歌唱家郭颂关门弟子,36岁。

丛飞是个会唱歌的人。1997年,丛飞加入深圳义工联。一次义演改变了他的人生,从此他热心公益事业,为社会公益演出300多场,义工服务时间6000多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达146人,认养孤儿32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被授予“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

2005年1月,丛飞抱病参加了为东南亚海啸灾区的6场赈灾义演。那时,丛飞已经患上了胃癌,连食物都已经难以下咽了。然而,他还是以顽强的毅力坚持演出,还将用于治病的1.5万元钱捐了出去。

丛飞的家俭朴得令人难以置信,经济状况时常捉襟见肘。2003年,为了在开学前筹齐助学款,他从亲朋好友处先后借了10万元。2004年7月,当丛飞如约来到贵州给孩子们送学费时,已经背上了17万元的债务。

2005年5月17日,丛飞的病情迅速加重,而他却把大家捐给他治病的钱留下3个疗程的化疗费用后,拿出2万元钱捎往贵州织金县贫困山区。他这样说:“如果命运再给我5年的时间,我会兑现向孩子们许下的诺言,会用更多的爱回报社会。” 解说词:

——有这样一个歌手,有这样一个志愿者,当他自己还没有当父亲的时候,他就用父亲那样的眼神看着那么多的孩子,孩子的眼神让他心动让他行动,他的名字很让人产生这样的联想,他叫“丛飞”,“丛”让我们看到了两个人站在大地上需要互相支撑,互相温暖。

颁奖词:

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3、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学成回国,夺得连续空缺六年科技大奖的学者黄伯云

事迹介绍:

男,汉族,1945年11月出生,湖南省南县人,中共党员。

黄伯云教授1969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特种冶金系,1980至1986年在美国爱阿华州立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随后进入美国田纳西大学和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88年回国。1997年7月出任中南工业大学校长,2001年12月任中南大学校长。1999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伯云教授长期从事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在航空制动材料、高温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功能材料研究与应用方面开展了许多创造性的工作,为飞机刹车材料的国产化、国家飞机刹车材料重点工程和创立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粉末冶金高技术辐射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作出了突出贡献。获国家级奖4项,省部级二等以上奖9项,80余篇论文被SCI和EI收录,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黄伯云教授现任的主要学术职务有:国家863高技术新材料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粉末冶金国家工程中心主任、《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和《中南大学学报》主编等。

3月28日上午,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在2004国家三大科技奖颁奖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红灿灿证书,结束了该奖项连续6年空缺的历史。

黄伯云院士和远在长沙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课题组60多名成员心潮澎湃,激动万分。20年的努力,7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拼搏,终于铸就了今日的辉煌。

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研究成功,使我国成为继英、法、美之后第四个拥有生产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国家,标志着我国在上述领域跨进世界前沿。

解说词:

——位大学生的演讲中有这样一句话:今天我们努力的学英语,是为了将来全世界都努力的学汉语。我们要认识的这位获奖者,他也许没有听到这个语言,但是他用他的行动来诠释了这个演讲词的内涵,1988年他作为改革开放之后第一个在美国读完硕士、读完博士之后归国的留学生,十年后就在他所研究的领域里走在了世界的前沿,而今走得更远。

颁奖词:

这个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有着温润如玉的性格,渊博宽厚,抱定赤子之心;静能寒窗苦守,动能点石成金。他是个值得尊敬的长者,艰难困苦,玉汝以成,三万里回国路,二十年砺剑心,大哉黄伯云!

4、坚守在贵州深山,为村民健康付出青春的赤脚医生李春燕

事迹介绍:

李春燕,27岁,是贵州从江县大塘村乡村医生。三年前李春燕卫校毕业后嫁给了大塘村一个苗族青年成为一名乡村卫生员并且在自己家里开设了一间卫生室。

大塘村是一个苗族村寨,只有她一个乡村卫生员,有2500多名苗族村民,生活极其贫穷。人们向来缺医少药,过去,村里没有医生,得病了,除了苦熬,就是请鬼师驱鬼辟邪,或是用„土办法‟自己治疗,死了,谁也不知道是啥原因。现在,大家已经逐渐习惯了生病去李春燕那儿打针吃药,有了初步的医疗保障。李春燕, 严格地讲不能称作医生,只能叫做„卫生员‟,因为她没有编制,不享受国家的工资和其它待遇。由于工作环境差、入不敷出,我国的大部分乡村卫生员已改行或外出打工去了。李春燕也遇到过相同的问题,乡亲们来看病,没有钱付药费,只能记账赊欠。2004年初,一直赔本经营卫生室的李春燕决定关掉卫生室,和丈夫一道去广东打工。当他们正准备出门的时候,闻讯而来的乡亲们正好赶到。村民们掏出皱巴巴的一元、两元钱递给李春燕:“李医生你走了,我们可怎么办?这是我们还你的账,不够的我们明天把家里的米卖了,给补上。”李春燕于是没有离开。这是李春燕留在这艰苦的地方做乡村医生以来唯一想放弃的一次。

解说词:

——她是一位医生,虽然她从来没有机会穿上白大褂,甚至被人在医生的前面还要加上赤脚这两个字;她是一名医生,但是不像很多医生那样,不愁自己的衣食,她一个月也许能收入600多块钱,但是买药以及买相关的一些东西却要花出900多块钱,亏空300多,欠债也就越来越多;她是一名医生,自然被患者所需要,但是跟其他的医生比她的患者似乎对她更加需要,这该是一名怎样的医生?

颁奖词:

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垄里行医,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她不是迁徙的候鸟,她是照亮苗乡的月亮。

5、连续12年自强自立,带着妹妹上学的大学生洪战辉

事迹介绍:

在湖南怀化学院的校园内,每天早上一位23岁的男生,都会用自行车,把一个10多岁的小女孩送到石门小学,晚上再接回到他们的住处—男生宿舍下的楼梯间。这位男生就是2003年从河南省西华县考入怀化学院经济管理系的洪战辉。而那位小女孩和洪战辉并没有血缘关系,是犯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父亲捡来的弃婴。由于母亲离家出走,这位捡来的妹妹,便由他一手带大。从洪战辉读高中时,他就一直把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如今已经照顾了12年。

解说词:

——哥哥这个称呼在他心里有着独特的分量,因为是哥哥他生活中多了很多的操劳,因为是哥哥他生命中多了很多的体验,哥哥使他成为今天的他。

颁奖词:

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的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开始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仍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

6、为一句承诺,在北大荒为烈士守墓37年的上海知青陈健

事迹介绍:

在1969年这一年,20岁的上海知青金训华为抢救国家财产,在黑龙江省逊克县纵身跃入洪水不归。英雄的行为影响了整整一代人。30多年来,当年受他影响而来到逊克插队的5400余名上海知青陆续返城了,只留下了一位默默的守墓人。

他就是当年被金训华从洪水中救上岸的上海知青——陈健。

37年来,无论刮风下雪,每年他都要到金训华墓地祭扫至少四次。

陈健不是不想回上海,也不是没有机会。一次生命的交换,让他内心留下了永远的歉疚。陈健说:我无法用生命去报答他,我对我所做的一切,昨天没后悔,今天也不后悔,即使明天也不会后悔。历史也不该把金训华遗忘。

当知青开始返城的时候,妻子对守墓不理解,提出离婚。陈健二话没说,放弃了房产和孩子。他坚持要守墓。

在陈健家里,我们能看到许多当年有关金训华报道的报纸,报纸年久已发黄,但陈健仍将这些像历史珍宝一样珍藏着。

解说词:

——在1969年这一年,一个叫金训华的知识青年和一个叫陈健的知识青年,一同为了抢救公共的财物跳入了江水之中,然而后来陈健上来了,金训华就再也没上来过,之后这37年,陈健是怎么度过的?

颁奖词:

一个生者对死者的承诺,只是良心的自我约束,但是他却为此坚守37年,放弃了梦想、幸福和骨肉亲情,淡去红火的时代背景,他身上有古典意识的风范,无论在哪个年代,坚守承诺始终是支撑人性的基石,对人如此,对一个民族更是如此。

7、听不到声音,但是却用美丽舞蹈打动观众的残疾艺术家邰丽华

事迹介绍:

女,1976年11月出生,聋哑人。 邰丽华目前就职于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先后荣获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一等奖、“奋发文明进步奖”个人文艺奖,现任中国特殊艺术协会副主席。

2005年春节晚会《千手观音节目》一炮打响。当身具优美舞姿和娴静神情的邰丽华与20位同样生活在无声世界的伙伴站在舞台上,用千手千眼将爱撒向人间时,没有人还会记得他们身有残疾,剩下的只是心灵的震撼。邰丽华与伙伴们用汗水和努力证实,自己的意志和智慧也可以给人们带来纯净至美的艺术享受。

解说词: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因为有共同的心愿,就成立了一个社团,社团的名字叫“花开社”,我说“花开社”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花开社”呢?他们告诉我说,花开是没有声音的,却很美丽,他们就是要通过学习手语来促进健全人与残疾人之间的交流,他们教我花开是要这样表达的,我觉得花开确实很美,美的让人流泪。

颁奖词:

从不幸的低谷到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一个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

8、保家卫国,为打造雄狮锐旅而鞠躬尽瘁的司令员杨业功

事迹介绍:

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员杨业功,1963年8月从湖北省应城市入伍,196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参谋、作训处长、旅长,基地副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入伍40多年来,他牢记军人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奋发向上,争先创优,特别是走上基地领导工作岗位后,殚精竭虑,忘我工作,为部队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和军事斗争准备呕心沥血,拼搏进取,做出了突出成绩。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2003年当选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2004年7月因积劳成疾病逝。他一心一意想打赢,参与筹建了我军第一个新型导弹旅,先后参加了多次重大军事演习和国庆50周年天安门大阅兵。

解说词:

——这位获奖者,他不能来到我们的颁奖现场,其实这件事情发生在好多年前的话会非常正常,因为那个时候替他出场的总是发射极其精准的导弹,而他始终在幕后,但是他今天不能到达是因为他已经离开了我们,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发射的不是导弹,而是人性中的一束束光辉,并且准确地击中了我们每个人心灵当中最脆弱的部分。

颁奖词:

铸就长缨锐旅,锻造导弹雄师。他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读秒计算自己的生命。未曾请缨提旅,已是鞠躬尽瘁。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他是中国军人一面不倒的旗帜!

9、20年行走在马班邮路上,成为世界邮递员楷模的王顺友

事迹介绍: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马班邮路”投递员,中共党员,苗族。2001年5月1日,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2005年5月1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王顺友同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木里,地处四川凉山州西北角,中国仅有的两个藏族自治县之一。地势险,平地少。多少年来,邮件传递也只能靠乡邮员步行背送。直到1960年,境况才有所改变,乡邮员开始配马——马班邮路由此而生。王顺友就是马班邮路上的邮递员。二十年,每年至少330天,在苍凉孤寂的深山峡谷里踯躅独行;二十年,步行26万公里,足可重走长征21回,环绕地球六圈半;二十年,没延误一个班期,没丢失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100%。

1995年的一天,邮路上骡子受惊后腿乱踢,王顺友的肠子被踢破了,他捧着肚子,连走9天,终于送完邮件。当被老乡架到医院时,人已气若悬丝,奄奄一息。 1988年7月,雅砻江上溜索绳突然绷断,王顺友人摔在江岸上,邮件却弹入水中,顺江而去,王顺友跳进江中,把邮包拖上岸。

除了送邮包,王顺友还自掏腰包,从城里带回了良种送给深山中的乡民。现在,深山里不仅庄稼亩产上升,冬天这里都能吃上新鲜蔬菜。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正是在这样平凡的工作中,王顺友表现出坚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折射出强烈的敬业精神。

解说词:

——在目前在很多地方,邮递员依然非常非常的重要,对于现在的很多的年轻人来说,可能孤独是可怕的,甚至就像一首歌曲唱的那样,会认为孤独是可耻的,但是我们接下来要认识的这位邮递员,孤独是他生活的一种常态,甚至会在十四、十五天的时间里自己跟自己的歌声打交道,跟身边陪伴他的马来打交道,这个时候你就知道,孤独是让人尊敬的,孤独是伟大的。

颁奖词:

他朴实的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二十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

10、在太空中遨游五天五夜,再次见证中国实力飞跃的神六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事迹介绍:

“没有哪一年会让这么多的中国人那么久地凝望天空,在漫天的繁星中我们好像看到了两双黑眼睛。那黑眼睛里带着自豪、带着笑意,好像在和我们对视,我们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牵连着我们的是什么”。去年10月12日至17日,费俊龙、聂海胜完成了5天5夜115小时的太空之旅,国人为之瞩目。

颁奖词:

谁能让全世界五分之一的心灵随着他们的节奏跳动五天五夜,谁能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见证中国实力的飞跃,他们出征苍穹,划出龙的轨迹,升空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他们是中国航天的黄金一代。

11、《感动中国》2005人物特别奖“青藏铁路的建设者” 颁奖词:

每当汽笛声穿过唐古拉山口的时候,高原上的雪山、冻土、冰河,成群的藏羚羊,都会想念他们,想念那些有力的大手和坚强的笑容。他们能驱动钢铁,也会呵护生命。他们,是地球之巅的勇者,他们,缔造了世界上最伟大的铁路!

推荐访问:感动中国 人物 2015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 2015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2015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及事迹介绍 2015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 2015感动中国人物王宽 2015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2015感动中国人物素材摘抄和颁奖词 2015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颁奖词 2015感动中国人物都有谁? 2015感动中国人物素材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