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散文朗诵欣赏3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3-01-23 13:15:29 来源:网友投稿

名家散文朗诵欣赏1  南方的夜——冯至  我们静静地坐在湖滨,  听燕子给我们讲南方的静夜。  南方的静夜已经被它们带来,  夜的芦苇发着浓郁的清热。——  我已经感到了南方的夜间的陶醉,  请你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名家散文朗诵欣赏3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名家散文朗诵欣赏3篇(范文推荐)

名家散文朗诵欣赏1

  南方的夜——冯至

  我们静静地坐在湖滨,

  听燕子给我们讲南方的静夜。

  南方的静夜已经被它们带来,

  夜的芦苇发着浓郁的清热。——

  我已经感到了南方的夜间的陶醉,

  请你也嗅一嗅吧这芦苇中的浓味。

  你说大熊星总象是寒带的白熊,

  望去使你的全身都感到凄冷。

  这时的燕子轻轻地掠过水面,

  零乱了满湖的星影。——

  请你看一看吧这湖中的星相,

  南方的星夜便是这样的景象。

  你说,你疑心那边的白果松

  总仿佛树上的积雪还没有消融。

  这时燕子飞上了一棵棕榈,

  唱出来一种热烈的歌声。——

  请你听一听吧燕子的歌唱,

  南方的林中便是这样的景象。

  总觉得我们不象是热带的人,

  我们的.胸中总是秋冬般的*寂。

  燕子说,南方有一种珍奇的花朵,

  经过二十年的寂寞才开一次。——

  这是我胸中觉得有一朵花儿隐藏,

  它要在这静夜里火一样地开放!


名家散文朗诵欣赏3篇扩展阅读


名家散文朗诵欣赏3篇(扩展1)

——名家爱情散文欣赏3篇

名家爱情散文欣赏1

  念在心间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独自思念,暗想曾经,纵观现世,唯有你博我情缘,提笔默然,化作思念。

  白云掠过蓝天,似懂天空的孤寂,愿点缀在半空,换作憩时的相伴,虽不能长久,却已无悔今生。花落花开又一年,不知时光匆匆,春去秋来又一季,怎敢再待春?时光带走了流年,回忆记录了时光,流年去了何方?是被时光不经意间磨灭了,还是被回忆默默冲淡了,或许是不曾有过,何来记得!

  发黄的旧照片捧在手心,化思念为心间,用回忆来缠绵,或许这是唯一能够解思的良方,于我。不知何时习惯了思念,熟悉了回忆你的容颜,手上还拿着那发黄的旧照片。相思化成流水,流水趟过我的心间,却不能带走寂寞的思念,原来它已扎根在心尖,最敏感的念源。

  何以解念?唯有飞到你的身边,相伴你的流年,共享的时间,让一切都不分开,思念时就在身边,相思不再思念。

  远方的故人,秋深意冷,多善待自己。

  思念还是在心间,文字并没有解念。

名家爱情散文欣赏2

  醉是红颜殇,岁月催人老。

  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待你青丝绾正,铺十里红妆可愿。却怕长发及腰,少年倾心他人;待你青丝绾正,笑看君怀她笑颜。

  ——醉是红颜殇、岁月催人老

  曾,以情作帷,免你一世哀愁。曾,以爱之名,许你地老天荒。青丝竹,丝音淙淙,柳岸沚汀,樽酒一杯,醉卧红颜怀。执笔丹青凝朱眉,朱砂殷红似泪滴,美人嫣然笑黛四月花,青丝为谁结,柳眉为谁描,朱唇为谁点,执起谁得手,牵起一生情。

  少年,我等你可好?等你为我绾发,等你为我凝上柳眉,等你为我点上朱唇,等你为我冠名汝姓。少年,你等我可好?等我青丝及腰,等我荫眉如柳,等我朱唇似砂。等我为你披上殷红的嫁衣。

  这世上最留不住的是岁月,最经不起的是等待。少年在诗词歌赋中沉醉,红颜在一江落红里消瘦。一帘幽梦,还未曾从中醒觉,便凋谢成淡淡的过往。一帘心事,还未曾说与汝听,便风干成浅浅的诗行。那个秋天,相思随一弯月瘦尽,衣袋渐宽也不曾让你动心;那个秋天,心事随一片黄花飘零,相思成疾也不曾让你回头。

  一回眸,已是经年;一转身,便是天涯;一别离,一生无缘。是相知不够,还是岁月太无情,望尽春晓,繁花轻轻别了枝头。这尘世,还有多少可以等待,又有多少值得等候。

  相思几壶泪,离别无情催,渡口瘦影斜,江心夕阳垂。过往怎么兑,而在梦里追。又见旧时月,不见良人归,案边诗成堆,心情几行醉。一生已给怎么退,丹青凝是新醉,无花岁月,三世红尘你无邪。

  只愿挽子青丝,共赴一世情长;只愿执子之手,换我一世缠绵。你说帘外海棠,锦屏鸳鸯,后来茶烟上绿,人影茫茫。你说的都还记得,那些温婉缠绵,像是在昨天,那些话萦绕在耳边,只是少了说话的那人。

  少年,如今你又在谁的怀里酣眠?红颜亦逝,青丝成雪,鬓如霜,繁花落幕,枫叶飘零,寒风渗透浅薄的罗衣,三层朱沙也留不住逝去的容颜,一盏凉灯在黑夜里扑朔迷离,屋外树影如鬼魅,想你越来越模糊的身影。少年,你可知我有多么的害怕?

  少年,如今你为谁绾起了青丝?执起了谁得手?执起丹青,却画不出你的轮廓,在梦你留念着你的身影。以为,可以把你铭记,却原来也是忘得这么容易,只是习惯了想念,习惯了等候,习惯了罢了……

  少年,如今你可还会想起,那些草长莺飞的日子,那些时光深处的凝眸,如今,你的温柔又给了谁?等了太久,忘了太久,忘了欢笑,忘了喜悦,忘了时光飞逝,忘了红颜亦老……忘了有些东西等不起。为你写完最后的绵绵情意,怕我会忘记最后的想念。

  如若可以,愿用十年韶光,不求一世情长,愿求不曾相遇。

  如若可以,愿擦掉一切过往,不求忘记,但求一世安稳。

  如若可以,愿用一世笑颜,不求超度,盼春梦早醒。

  我知道,如若可以擦过所有的从前,我依旧会选择在茫茫人海里,和你重新遇见,和你在一起,等新月变成月圆。

  醉是红颜殇,岁月催人老。


名家散文朗诵欣赏3篇(扩展2)

——名家朗诵散文3篇

名家朗诵散文1

  爱,总是有条件的

  不要说你无条件地爱一个人,爱,总是有条件的。

  你可以什么也不要,但是你要他爱你,这难道不是条件吗?

  父母爱子女,也是有条件的,条件就是他们必须是他的儿女,如果是别人的儿女,

  他不会爱他们,不会用生命保护他们。

  女孩说:“我的确是无条件地爱他,我甚至不需要他爱我。”是的,即使他不爱她,

  她还是愿意守候在他身边一辈子,她爱他的才华。如果他没有才华,她还会那样义无反

  顾地爱他吗?不会了。她的爱,还是有条件的。

  女人可以爱一个顶没用的男人,他没才华,没出息。女人说:“这还不算无条件

  吗?”但她要他承诺永远和她一起,要他承诺改过缺点。要一个男人付出承诺。这不是

  条件又是什么?

  男人说:“我就是爱她这个人。”如果她不是长得不难看,如果她不是那么聪明,

  不是有他喜欢的性格,他还会爱她吗?她必须符合他的条件才会被爱。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被有条件地爱着,也是有条件地爱着别人。不必心灰意冷。既然

  知道世上没有无条件的爱,你应该努力使自己更具备条件去被爱,同时也该学习忘记一

  些条件去爱一个人。

名家朗诵散文2

  如花,绽放在红尘

  一瞬擦肩,一刻感动,就是缘分赐予的美景。

  不强求完全的拥有,不奢望彻底的看透,宁愿远远的想念,宁愿暗暗的欣喜。

  就像寻觅到梦想的蝶儿,那一刹那惊艳的眼神,也是带着疼爱的寂静。

  就如一朵花绽放在红尘!

  拥有自己独特的颜色,不必渲染,也不必求全。

  只在安静的角落,用自己的心,去抚摸春天。

  每一次与阳光的相遇,都会温暖进历经风雨的心灵。

  笑看风云流转,任岁月历练,懂得花开花谢不过是生命注定的流程,谁也不可改变。

  静雅于蝶翼带来的感动,为它去感谢生命赋予的峥嵘。

  绽放最彻底的灿烂,只为此刻茫茫宇宙里的相逢。

  秋日盈润,告别也可以是一场再次期待的重逢。

  一些错过,一些缘分,终可以从新书写,或在灵魂中得以永恒。

  如水婉约在红尘!

  任礁石横亘,任山川阻拦,只以一颗清澈的心随遇而安。

  奔流入海,融汇成泉,纵使跌落沟壑,依旧会如漱玉般拨动心弦。

  无争,无扰,以生命的空灵,去过滤世间的繁华云烟。

  读的懂春去秋来的沧桑,却不会效仿山般凝重的姿态。

  愿用快乐的音符,把生命的坎坷做一种新的演绎,把灵魂变得坚强而又简单。

  与梅入酒,携菊成茗,与雅士同酌,共文子升华,品味一些繁华或落寞的世界,心滋生温暖。

  无求,无欲,保留骨子里与生俱来的洁净与美好,任风云斐然。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在雾蔼萦绕的遥远与微风携带的气息里,感受一种淡然,安恬的情怀。

  距离在天海相接中变的虚幻,而岁月所有的悲欢都成为浪花美丽的沉淀。

  放逐喧嚣里的渴望,让生命回归最初的颜色。

  这一刻,眼睛如水般清淡,心亦似水般柔软。

  如诗,安静于红尘!

  任那些墨香把悲欢写进骨骼,任那些泪水润泽心灵。

  相信灵魂投身于文字时,那刻最真的倾诉,绝不是虚伪的表演。

  字里行间,早与喧嚣无关。

  写的人清绝,读的人婉约。一指兰花,留香的是似锦的岁月。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不仅是爱情有这般的诱惑。

  一瞬被柔软字句的击中,亦这般欣喜若狂。

  此时,我将翩跹着生就一双翅膀,会在一颗懂得的心里安暖飞翔。

  因为懂得,所以相信!相信所有在*仄里交汇的感动,都会永恒!

  相信所有彼此阅读的时光,都会是一种抵达心灵的巧遇!那么此刻,又有什么可以成为难题?

  于是,心为所动,不关俗世繁华,不关距离远近。

  只沉淀于*仄勾勒里的那份纯,只倾醉于清浅相诉的那种暖。

  若相知,不必繁琐流年,只需静雅的翻开我心灵流动的诗篇,或忧伤或快乐,都,见字如面!


名家散文朗诵欣赏3篇(扩展3)

——名家散文欣赏 (菁选5篇)

名家散文欣赏1

  相信蜻蜓飞舞的旷野里有一首歌,这首歌跟碧碧的荷粉粉的莲无关,但是跟青春相关,因为春天把那个小秘密留在了夏季火辣辣的娇媚里;相信蜂蝶翩翩的花丛里有一首诗,这首诗跟默默的绿淡淡的紫无关,但是跟青春相关,因为颜色所能表达的情感都是青春的底色;相信彩虹的绚丽光环里有一个梦,那个梦和明媚的日皎洁的月无关,但是跟青春相关,因为光环里有那座繁华的城,那方熟稔的禾,那汪肆意流淌的水,那里有青春五色的魂魄。当心扉尽情敞开,空旷得把大地之外的大海也揽入了怀里时,一切美好都顺其自然地被接纳了进来......

  那个可以用来任意挥霍的年纪,人们叫它——青春。上苍给予了抱负,也给予了理想,所以有胆识让劝告走开,让折腾进来,幸福和灾难不屑一顾,尝尝苦痛,碰碰壁,折腾累了,大不了转一个大圈儿回到原地。没有什么可后悔的,更没有什么可埋怨的,转这个圈儿,就是为了给青春抒写波澜壮阔的诗篇。

  前些日对面那个穿着破破烂烂牛仔裤的男孩突然离家出走,为了梦想不辞而别,如今空空如也地归来了,几朝不见似乎成熟了许多。看到我一边问好,一边若无其事甚至有点幸灾乐祸轻唱着:“归来哟,归来哟,归来却空空行囊......”我想这是唱给我听的还是唱给他自己听的呢?噢,是唱给自信的青春听的,这是我悟出的最终答案。我不得不深深的感叹:丢掉负担、包袱过日子除了青春,还有哪一段光阴呀?孩子是不是离开家才能长大?

  北上广漂泊的眼泪有苦有甜,染上诗意的梦总在青春的记忆里。

  还记得那个不施粉黛的北漂女孩任月丽吗?出生于河北涿州一个农村家庭,父亲患有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母亲是智障患者,来人不打招呼,有时候连自己的女儿都不认识,奶奶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家的重担就落到了16岁的女孩身上。她义无反顾背着吉他闯荡,带着青春上路,染着诗意地北漂。西单地铁的地下通道那首《天使的翅膀》还在网络里回旋,富有诗意的神话使她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的音乐圣殿。还有那从建筑工地走向舞台的旭日阳刚,还有那个从田头地间走出来的无冕之王王二妮......青春的诱惑总是在富有诗意的故事里传唱。

  再说说那个草根创业者马云吧,之所以能成为当今拥有青春梦者的崇拜偶像,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青春里有一个诗意的梦想。他高考、事业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那愈挫愈奋的精神来源于,染上诗意的不变的青春梦想。试想,如果马云无数次跌倒后,听从了父母的劝告,屈从命运的安排,去学习一门手艺,安安稳稳过他当临时工的生活,那么,还会有今天的马云,还会有今天的阿里巴巴吗?

  爬上高中危险的梯子,依然不忘等待着下课放学的钟声,依然相信山的那一边住着神仙。久久关在心头的无限风光,不会被狭隘无情的生存同化。奋斗饥渴难耐地想早点跳出那几个干瘪的文字,在大风大浪里实干一场,让好高骛远的理想早一点实现天马行空的浪漫。不相信天意,带上刚刚破壳的背叛行走于海之角天之涯。跨越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原来是梦想帮的忙,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愿望原来是拼搏帮的忙,总是肯用信任的眼光看待如此可爱的世界。相信明媚的阳光*等地洒在每一片叶子上,每一株植物头顶*等地长着一朵花儿,每一朵花儿*等地拥有一个美好的憧憬,一切美好在诗意中应运而生。

  诗歌的美丽,歌声的典雅,舞蹈的轻盈,都是青春的杰作。而青春又要与多个知己遭遇,一个叫明媚,一个叫忧伤,一个叫华丽,一个叫失败,一个冒险,一个叫背叛,一个叫机遇,一个叫成长......

  我想,青春最美的遭遇就是染上了诗意!

名家散文欣赏2

  这是公元1218年的事情。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很偶然的事件改变了成吉思汗的军事方向,也改变了世界的命运。

  天下最大的烈火,总是由最小的草梗点燃。

  据记载,那年成吉思汗派出一个四百五十人的商队到中亚大国花剌子模进行贸易。不料刚刚走到今天哈萨克斯坦锡尔河边的一座城市,就出事了。商队里有一个印度人是这座城市一位长官的老熟人,两人一见面他就直呼其名,没有表示应有的尊敬,而且还当场夸耀成吉思汗的伟大。那个长官很生气,下令拘捕商队,并报告了国王摩诃末。国王本来就对成吉思汗送来的国书中以父子关系形容两国关系十分不满,竟下令杀死所有商人、没收全部财产。

  成吉思汗从一个逃出来的骆驼夫口中知道了事情始末,便强忍怒火,派出使者质问事件真相。结果,使者被杀。成吉思汗泪流满面,独自登上一个山头,脱去冠冕,跪在地上绝食祈祷了整整三天三夜。他喃喃地说:“战乱不是我挑起的,请佑助我,赐我复仇的力量!”

  于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场征服战,开始了。

  耶律楚材,跟在成吉思汗身边。他会占卜,这在当时的军事行动中非常重要。除了占卜,他还精通天文历法,可以比较准确地提供天气预报,成吉思汗离不开他。

  他是积极支持成吉思汗的这一重大军事行动的。这从他一路上用汉语写的诗中可以看出来。他写道:

  关山险僻重复重,

  西门雪耻须豪雄。

  定远奇功正今日,

  车书混一华夷通。

  阴山千里横东西,

  秋声浩浩鸣秋溪。

  猿猱鸿鹄不能过,

  天兵百万驰霜蹄。

  这些诗句表明,他认为成吉思汗西征的理由是“雪耻”,因此是正义的,他还认为这场西征的结果有可能达到“华夷通”的大一统理想。这个理想,他在另外一首诗中表述得更明确:“而今四海归王化,明月青天却一家。”

  看得出来,他为成吉思汗西征找到了起点性理由“雪耻”和终点性理由“王化”。有了这两个理由,他心中也就建立了一个理性逻辑,跨马走在成吉思汗身后也显得理直气壮了。

  除此之外,我觉得还有两个更大的感性原因。

  第一个感性原因,是他对成吉思汗的敬仰。他曾在金朝任职,看够了那个朝廷的外强中干、腐败无效、沮丧无望。现在遇到了成吉思汗,只见千钧霹雳,万丈豪情,一切目标都指日可待,一切计划都马到成功。不仅如此,耶律楚材又强烈地感受到成吉思汗对自己这个敌国俘虏的尊重、理解和关爱。这种种因素加在一起,他被彻底溶化了,无条件地服从和赞美成吉思汗的一切意志行动。

  第二个感性原因,是他作为契丹皇族后裔的本能兴奋。这毕竟是一个生来就骑在马背上纵横驰骋的民族,眼前的世界辽阔无垠,心中的激情没有边界。更何况,作为几代皇族,骨子里有一种居高临下的统治基因,有一种睥睨群伦的征服欲望。尽管这一切由于辽国的败落而长久荒废,但现在被成吉思汗如风如雷的马蹄声又敲醒了。这种敲醒是致命的,耶律楚材很快就产生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回归感和舒适感。因此,参加西征,颂扬西征,有一半出于他的生命本性。

  但是,战争毕竟是战争,一旦爆发就会出现一种无法节制的残酷逻辑。

  例如,这次以“雪耻”、“复仇”为动因的战争,必然会直指花剌子模国的首都;在通向首都之前所遇到的任何反抗,都必须剿灭;所有的反抗都必然以城邑为基地,因此这些城邑又必然会遭到毁灭性的破坏;终于打到了首都,国王摩诃末当然已经逃走,因此又必须去追赶;花剌子模国领土辽阔,国王又逃得很快,因此又必须长驱千里;追赶是刻不容缓的事,不能为了局部的占领而滞留,自己的军队又分不出力量来守卫和管理已经占领的城市,因此毁城、*的方式越来越残忍;被追的国王终于在里海的一个岛上病死了,但这还不是战争的结束,因为国王的继位者扎兰丁还在逃,而且逃得很远,路线又不确定,因此又必须继续追赶……

  这就是由无数“必须”和“必然”组成的战争逻辑。这种逻辑显得那样严密和客观,简直无法改变。

  在这种客观逻辑之中,又包藏着另一种主观逻辑,那就是,成吉思汗在战争中越来越懂得打仗。军队组织越来越精良,战略战术越来越高明,谍报系统越来越周全,这使战争变成了一种节节攀高的自我竞赛,一种急迫地期待着下一场结果的心理博弈。于是,就出现了另一种无法终止的动力。

  鉴于这些客观逻辑和主观逻辑,战争只能越打越遥远,越打越血腥,在很大意义上已经成为一种失控行为。

  这就是说,种种逻辑组合成了一种非逻辑。

  战争,看起来只是运动在大地之间,实际上在大地之上的天际,还浮悬着一个不受人力操纵的魔鬼,使地面间的残杀沿着它的狞笑变得漫无边际。它,就是战神。

  在人类历史上,大流士、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十字军,都遇到过这个战神。现在轮到成吉思汗了,事情变得更大,超过前面所说的任何战争。

  于是,骑在马背上的耶律楚材不能不皱眉了。

  他的诗句中开始出现一些叹息——

  寂寞河中府,

  声名昔日闻。

  城隍连畎亩,

  市井半丘坟,

  这里所说的“河中府”,就是花剌子模国的首都撒马尔罕,在今天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的东部。这么一个声名显赫的富裕城市,经过这场战争,已经“市井半丘坟”了,可见杀戮之重。对此,耶律楚材不能接受,因此深深一叹。他的好些诗都以“寂寞”两字开头,既说明战争留给一座座城市的景象,也表明了自己的心境。

  一个曾经为万马奔腾的征战场面兴奋不已的人,突然在马蹄间感受到了深深的寂寞,这个转变意味深长。

名家散文欣赏3

  四点钟以后,我和英云便去到校长室告假去看淑*。校长半天不言语。过了一会,便用很低的声音说:“你们不必去了,今天早晨七点钟,淑*已经去世了。”这句话好像*地一声雷,我和英云都呆了,面面相觑说不出话来。以后还是英云说道:“校长!能否许可我们去送她一送。”校长迟疑一会,便道:“听说已经装殓起来,大夫还说这病招人,还是不去为好,她们的家长也已经来到。今天晚车就要走了。”英云说:

  “既然已经装殓起来,况且一会儿便要走了,去看看料想不妨事,也不枉我们和她同学相好了一场。”说着便滚下泪来,我一阵心酸也不敢抬头。校长只得允许了,我们退了出来,便去到医院。

  灵柩便停在病室的廊子上,我看见了,立刻心头冰冷,才信淑*真是死了。难道这一个长方形的匣子,便能够把这个不可多得的青年,关在里面,永远出不来了吗!这时反没有眼泪,只呆呆的看着这灵柩。一会子抬起头来,只见英云却拿着沉寂的目光,望着天空,一语不发。直等到淑*的家长出来答礼,我们才觉得一阵的难过,不禁流下泪来,送着灵柩,出了院门。便一同无精打采地回来。

  我也没有用晚饭,独自拿了几本书,踏着雪回到宿舍。地下白灿灿的,好像月光一般。一面走着,听见琴室里,有人弹着钢琴,音调却十分的凄切。我想:“这不是英云吗?”慢慢地走到琴室门口听了一会,便轻轻地推门进去。灯光之下,她回头看我一眼,又回过头去。我将书放在琴台上,站了一会,便问道:“你弹的是什么谱?”英云仍旧弹着琴,一面答道:“这调叫做‘风雪英雄’,是一个撒克逊的骑将,雪夜里逃出敌堡,受伤很重,倒在林中雪地上,临死的时候做的。”

  说完了这话,我们又半天不言语。我便坐在琴椅的那边,一面翻着琴谱,一面叹口气说:“有志的青年,不应当死去。*的有志青年,更不应当死。你看像淑*这样一个人物,将来还怕不是一个女界的有为者,却又死了,她的学问才干志向都灭没了,一向的预备磨砺,却得了这样的收场,真是叫人灰心。”英云慢慢地住了琴,抬起头来说:“你以为肉体死了,是一件悲惨的事情。却不知希望死了,更是悲惨的事情呵!”我点一点头,也不知道她是什么意思。英云又说道:

  “率性死了,一切苦痛,自己都不知道不觉得了。只可怜那肉体依旧是活着,希望却如同是关闭在坟墓里。那个才叫做……”这时她又低下头去,眼泪便滴在琴上。我十分的惊讶,因为她这些话,却不是感悼淑*,好像有什么别的感触,便勉强笑劝道:“你又来了,好好的又伤起心来,都是我这一席话招的。”英云无精打采地站起来,擦了眼泪说:“今夜晚上我也不知为何非常的烦恼焦躁,本来是要来弹琴散心,却不知不觉弹起这个凄惨的调来。”我便盖上琴盖,拿起书籍道:

  “我们走罢,不要太抱悲观了。”我们便一同步出琴室,从雪花隙里,各自回到宿舍。

名家散文欣赏4

  美丽的东西是横截面,一旦美丽便永远美丽。

  沏茶的水也是兴福寺的,泉水。水杯是一般常见的玻璃杯。水瓶也是一般常见的塑料外壳的水瓶。水瓶上用油漆写了号码。油漆已经斑驳,暗中透着沧桑。不知沏了多少杯茶了!我这个不喝茶的人,破例喝茶了。一杯接着一杯。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茶水香气扑鼻。无须精致的茶具烘托和引导,这是一种明明白白的清澈和香甜。生活中有时候去掉刻意讲究的形式,内容会更好。(茶)

  夜深深,在寺内缓缓散步。看风中低语的`古树。看树叶滑落潭水。看青苔暗侵石阶。看夜鸟梦呓巢穴。看回廊结构出种种复杂的立体图案。看老藤椅疑惑深夜的寂寞。看时间失去滴答滴答的声音。看僧人们的睡眠呈现一种寺庙独有的静寂。看细细的茸毛在皮肤上悄悄生长,色泽因此变得柔和。看身体的条条曲线向着灵魂蜿蜒,欲念因此变得清晰。你的眼睛里面有我的眼睛。你的笑意包含我的笑意。你的心情可以覆盖我的心情。

  我在新疆看见过又大又圆清澈如水的月亮,可它的背景是荒漠。点了篝火,一夕狂欢,狼狈的是天明之后的灰烬残酒。

名家散文欣赏5

  春天又来了,大地上蓬蓬勃勃地充满了生意。我们对于淑*的悲感,也被春风扇得渐渐的淡下去了,依旧快快乐乐地过那学校的生活。

  春季的大考过去了,只等甲班的毕业式行过,便要放暑假。

  毕业式是那一天下午四点钟的。七点钟又有本堂师生的一个*。也是话别,也是欢送毕业生。预备有游艺等等,总是终业娱乐的意思。那天晚上五点钟,同学们都在球场上随意的闲谈游玩。英云因为今晚要扮演游艺,她是剧中的一个希腊的女王,便将头发披散了,用纸条卷得鬈曲着。不敢出来,便躲在我的屋里倚在床上看书。我便坐在窗台上,用手摘着藤萝的叶子,和英云谈话。楼下的青草地上玫瑰花下,同学们三三两两的坐着走着,黄金似的斜阳,笼住这一片花红柳绿的世界。中间却安放着一班快乐活泼的青年,这斜阳芳草是可以描画出来的,但是青年人快乐活泼的心胸,是不能描画的呵!

  晚上的饯别会,我们都非常的快乐满意。剧内英云的女王,尤其精彩。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夸奖,说她有“婉若游龙、翩若惊鸿”的态度。随后有雅琴说了欢送词,毕业生代表的答词,就闭了会。那时约有九点多种,出得礼堂门来,只见月光如水,同学们便又在院子里游玩。我和英云一同坐在台阶上,说着闲话。

  这时一阵一阵的凉风吹着,衣袂飘举。英云一面用手撩开额上的头发,一面笑着说着:“冰心!要晓得明年这时候,便是我们毕业了。”我不禁好笑,便道:“毕了业又算得了什么。”英云说:“不是说算得什么,不过离着服务社会的日子,一天一天的近了。要试试这健儿好身手了。”我便问道:“毕业以后,你还想入大学么?”英云点首道:“这个自然,现在中学的毕业生,车载斗量,不容易得社会的敬重。而且我年纪还小,阅历还浅,自然应当再往下研究高深的学问,为将来的服务上,岂不更有益处吗!”

  我和英云一同站了起来,在廊子上来回地走着谈话。廊下的玫瑰花影,照在廊上不住的动摇。我们行走的时候,好像这廊子是活动的,不敢放心踏着,这月也正到了十分圆满的时节,清光激射,好像是特意照着我们。英云今晚十分的喜悦,时时的微笑,也问我道:“世界上的人,还有比我们更快乐的吗?”我也笑道:“似乎没有。”英云说:“最快乐的时代,便是希望的时代。希望愈大,快乐也愈大。”我点一点头,心中却想到:“希望愈大,要是遇见挫折的时候,苦痛也是愈大的。”

  这时忽然又忆起淑*来,只是不敢说出,恐怕打消了英云的兴趣。唉!现在追想起来,也深以当时不说为然。因为那晚上英云意满志得的莞然微笑,在我目中便是末一次了。

  暑假期内,没有得着英云的半封信,我十分的疑惑,又有一点怪她。

  秋季上学的头一天,同学都来了,还有许多的新学生,礼堂里都坐满了。我走进礼堂,便四下里找英云,却没有找着。

  正要问雅琴,忽然英云从外面走了进来,容光非常的消瘦,我便站起来,要过去同她说话。这时有几个同学笑着叫她道:

  “何太太来了。”我吃了一惊。同时看见英云脸红了,眼圈也红了。雅琴连忙对那几个同学使个眼色,她们不知所以,便都止住不说。我慢慢地过去,英云看见我只惨笑着,点一点头,颜色更见凄惶。我也不敢和她说话,回到自己座上,心中十分疑讶。行完了开学礼,我便拉着雅琴,细细的打听英云的事情。雅琴说:“我和她的家离的不远,所以知道一点。

  暑假以后,英云回到天津,不到一个礼拜,就出阁了,听说是聘给她的表兄,名叫士芝的,她的姨夫是个司令,家里极其阔绰。英云过去那边,上上下下没有一个不夸她好的。对于英云何以这般的颓丧,我却不知道,只晓得她很不愿意人提到这件事。”

  从此英云便如同变了一个人,不但是不常笑,连话都不多说了。成天里沉沉静静地坐在自己座上,足迹永远不到球场,读书作事,都是孤孤零零的。也不愿意和别人在一处,功课也不见得十分好。同学们说:“英云出阁以后,老成的多了。”

  又有人说:“英云近来更苗条了。”我想英云哪里是老成,简直是“心死”。哪里是苗条,简直是形销骨立。我心中常常的替她难过,但是总不敢和她做长时的谈话。也不敢细问她的境况,恐怕要触动她的悲伤。因此外面便和她生分了许多,并且她的态度渐渐的趋到消极,我却仍旧是积极,无形中便更加疏远了。

  一年的光阴又过去了。这一年中因为英云的态度大大的改变了,我也受了不少的损失,在功课一方面少得许多琢磨切磋的益处。并且别的同学,总不能像英云这样的知心,便又少了许多的乐趣。然而那一年我便要毕业,心中总是存着快乐和希望,眼光也便放到前途上去,目前一点的苦痛,也便不以为意了。


名家散文朗诵欣赏3篇(扩展4)

——兰花的名家散文3篇

兰花的名家散文1

  兰花的叶

  我爱兰花,爱看兰花俏丽的花,爱闻兰花独具的幽香。我更喜爱的,却是兰花的叶。

  小时学画画,手捏狼毫毛笔学画国画,带着稚气蘸墨,在雪白的宣纸上描绘的,常常是悠长的兰叶。三两笔轻轻着纸细拉,窄窄长长的兰叶,便一片片诞生了,瞬间成束了,以至丛生了。眼里,瘦瘦的,叶尖上扬,抑或下垂,各各不同,特别优美。此时,心里甜如蜜,情不自禁吹着口哨,我会欢乐好一阵子。独自欣赏了,还余兴未尽,叫家人来,让家大家放下手里的活,一同欣赏。

  兰花开花有期,叶片却四季常绿,碧绿的很优美;一条条不事张扬,斜斜地上扬起,叶梢弯曲下垂着,别有一番风味。倘若清风徐来,兰叶轻摇,一摇三摆,阿娜多姿,美丽的让人心动,奇异的出神入画。*以后,每每手捧一杯清茶,面对阳台上的盆栽,凝视盆中的兰叶,期盼快些开花,生出许多遐想。读了清代刘灏写兰叶的诗句,对兰叶更增添了别一番情致:

  泣露光遍乱,

  含风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

  看叶胜看花。

  读着诗,看兰叶,一片片兰叶,都变成了诗句。不是吗?人们赞扬兰花,把兰花看作坚贞、美好、高洁、挺拔的象征,将其和梅、竹、菊并列,视为君子,衍生出兰章、金兰、兰谱等称谓,许多美丽的诗词,却忽略了兰叶,兰叶并不因此生恼;*时自贱为草,面对盛誉满身的兰花,从不丝毫倦怠泄气,依然碧绿出奇特的诗意,坚持托起备获赞赏的兰花。

  兰叶的这种精神,能不获得“看叶胜似花”地赞誉吗?

  亲爱的好友,如果你生性高洁,喜做兰花,我便甘愿作叶,托出你俏丽如兰的身姿。愿不懈的遍被阳光雨露,竭力吸收营养,全力滋润鲜活你。呵呵,同根长相依,我永远陪伴着你。

兰花的名家散文2

  和兰花在一起

  兰的品种很多,单从时令上分就有春兰,夏蕙兰,建兰,报岁兰等,而我所知道的兰花品种有吊兰,君子兰,紫根兰,虎皮兰,其他如舶来品的兰花就更不知道名字了。但兰花如一的风格,我却喜欢。

  兰的品性清雅,从叶子到花,无一处不洋溢着高贵,单是欣赏叶子,看那舒展的姿态,油然从心底里生出一份敬意来。叶子不会芜杂到销了花的颜色,自顾自泼剌剌地疯长,花儿也不会登上高枝做望断云涯状而轻贱了叶子的映衬。花与叶子浑然一体,和谐的保持着那一份美,像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默契不言而喻,心犀相通,守着一份曼妙的情愫,彼此云汉迢遥,思念却不舍昼夜。

  那兰花,没有浓烈馥郁的香味,连花开的模样也决计不是张扬,灿烂的。总是低调的默守一份从容和高雅。萼萼花蕊从疏淡的叶子里薄薄浅出,然后擎出纤细的茎,花才开始绽放,一缕缕馨香含蓄地释放着,无需害羞,它本自脱俗,也无需鲜艳,它本自淡雅。恰到好处地融入性格,自是一副怡然,含蓄,耐读的姿态。

  兰的品性高洁,它是一种会爱的花,不施粉黛,不着铅华,美丽却一自天成。和兰花在一起,其言也馨,其情也雅。品兰,品兰花一样的人,生活从此多了一束高贵的牵挂,心海里从此种植一株解语的奇葩。

  一个如兰的人,是一个会释放爱的人,他的爱好,情操会自然牵着你走。也许是爱屋及乌,所以喜好他的"一切,连他病态的,颓废的姿势亦能感染你,像依恋张国荣的阴柔,时时能回顾他睥睨凡俗,疲惫萧索的眼神,一回首,一投足都足以赋予一个令人痴迷的惊艳,久久难以忘怀。

  因此,他的风格也是你的风格,他的爱好也是你的爱好。他崇诗文,好雅乐,你必然向这些爱好靠拢;他率真,他负气,你也必然心驰神牵;纵然相隔千里,未说过一句温存的话,未寄过一张玫瑰色的纸笺,但是却默默地牵挂,一份无以言说的情,随季节的更迭,随岁月的流逝而脉脉珍惜着。

  那一份波澜不惊的情,却是陈酿的酒,不似激情四溢春潮般的起伏动荡,却如绵绵秋水般跣炼而意味深长。用岁月沉积下来的一种知性与安静的兰花般的他相望,能切身地感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般的浪漫,有似曾相识燕尾剪春光的明媚,还有大漠孤烟寂然寥落后的绸缪。

  这是一个如兰的人,不施任何藤蔓缠绕,却令你心甘情愿高山仰止,偷走了那一颗心。嗅一嗅他散发的细细如缕的暗香,一种敬仰和依恋深深埋藏,谨慎地呵护着,常常有一种无所得而牵扯出的淡淡哀伤,但那忧伤也是甜蜜的。

  只因,他很安静,他很含蓄,还很耐读,她是一个如兰的人。

  兰,从此驻足人生。


名家散文朗诵欣赏3篇(扩展5)

——名家精美散文摘抄3篇

名家精美散文摘抄1

  一纸流年,一纸沙

  都说岁月无情,留了遗憾,留了伤悲,殊不知,它留下的只是很小一部分。人生除了回忆之外,还有很多美丽的借口,一如那些错开的相遇,总是承载不住时光的痛,却又单单的留下了记忆的红。

  --题记

  漫步于小城八月的街道,宁静里透出阵阵慵懒的气息,仿佛眼前的一切都在沉睡,不管感觉是真是假,只是它们都不愿意醒来。

  轻轻走过路的两旁,思绪停顿在心的沿岸,我用深情呼唤着记忆,努力的感受着四周的风景,只是,脑海里一直期待的画面却始终没有出现,似乎这个地点留下的时间和痕迹,早已远去的找不到一丁点线索。

  记忆的微笑,逗留在昨日的屋檐下,总是不愿散去,是否,被遗忘了的方向,再也找不回曾经的所有。于是,我便习惯了这样的感慨,总是执拗于时光的逝去,怎么也走不出心中的那份失落。

  奔走的年华匆匆,故事的来去不断,酝漾在脑海里的回忆,就像那绽放在春日里的花儿,是那么恣意的在摇摆。

  人生路上,风景迭换,有很多人,很多事,注定会与你擦肩而过,一如花儿的盛开,终究逃不过凋谢的归宿。我知道,即使所有的繁华都融入了梦中,醒来后也不过是一场盛世的虚幻。

  当经历的时光被斩断了回路,记忆再也无法连接到起点,此时的心境又该如何去言说,是否忘却才能让自己学会挣脱。若说可以,为何心底留有的那份感动却怎么也欺骗不了自己。想起那份似曾相识的熟悉,回首在灯火阑珊处的诧异,原来,还有那么多浅浅的遗憾和深深的思念存在。

  也许,这便是人生最本质的意义,只要记忆里还有一刹那的感动留下,精神的世界就会有无数的快乐的出现,哪怕是一次短暂的擦肩而过,哪怕所有的笑容都挂着泪痕,于是,我们都学会了很多,有感动,也有感激,感动所谓的命运带来的相遇,也感激所有的离别带来的回忆。

  其实,凡是经历过的人心里也都明白,因为你无法留下的人事太多,所以能要的也只有那么一点,无非是留一些酸甜苦辣的记忆,充盈在自己孤单的年华里。

  我们都知道,在这漫漫尘世间,真正能读懂你的人不多,能在茫茫人海间找到和自己有着相同气息的人更是不易,那需要太大的缘分。于是,我把这种渴望折叠成一朵美丽的花儿,轻轻地移植到心里,任由时光静静的翻阅。

  当记忆历尽沧海,沉淀所有的波澜壮阔,我把流年轻叩,让岁月把心灵漂白,留下最*静而又怡然的笑容。

  一纸流年,一纸华章,纵使千般无奈,万般感伤,时光也不会重来,只要珍藏了相遇的美好,那便是人生最纯净的幸福。

名家精美散文摘抄2

  重床值得留恋

  在重庆足足呆了六年半,差不多天天都在诅咒重庆,人人都在诅咒重庆,到了今天好些人要离开重庆了,重庆似乎又值得留恋起来。

  我们诅咒重庆的崎岖,高低不*,一天不知道要爬几次坡,下几次坎,真是该死。然而沉心一想,*的都市里面还有象重庆这样,更能表示出人力的伟大的吗?完全靠人力把一簇山陵铲成了一座相当近代化的都市。这首先就值得我们把来作为精神上的鼓励。逼得你不能不走路,逼得你不能不流点小汗,这于你的身体锻炼上,怕至少有了些超乎自学的效能吧?

  我们诅咒重庆的雾,一年之中有半年见不到太阳,对于紫外线的享受真是一件无可偿补的缺陷。是的,这雾真是可恶!不过,恐怕还是精神上的雾罩得我们更厉害些,因而增加了我们对于“雾重庆”的憎恨吧。假使没有那种雾上的雾,重庆的雾实在有值得人赞美的地方。战时尽了消极防空的责任且不用说,你请在雾中看看四面的江山胜景吧。那实在是有形容不出的美妙。不是江南不是塞北,而是真真正正的重庆。

  我们诅咒重庆的炎热,重庆没有春天,雾季一过便是火热地狱。热,热,热,似乎超过了热带地方的热。头被热得发昏了,脑浆似乎都在沸腾。真的.吗?零点有那样厉害吗?为什么不曾听说有人热死?过细想起来,这重庆的大陆性的炎热,实是热得干脆,一点都不讲价钱,说热就是热。这倒是反市侩主义的重庆精神,应该以百分之百的热诚来加以赞扬的。

  广柑那么多,蔬菜那么丰富,东西南北四郊都有温泉,水陆空的交通四通八达,假使人人都有点相当的自由,不受限制的自由,这么好的一座重庆,真可以称为地上天堂了。

  当然,重庆也有它特别令人讨厌的地方,它有那些比老鼠更多的特种老鼠。那些家伙在今后一段相当时期内,恐怕还要更加跳梁吧。假如沧白堂和较场口的石子没有再落到自己身上的份时,想到重庆的战友们,谁能不对于重庆更加留恋?

  一九四六年四月二十五日

  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四川乐山县人。194年赴日本留学,在十月革命影响下,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1919年至1920年之交,创作了诗集《女神》,成为*新诗的奠基人。1921年回国后,与郁达夫、成仿吾成立了著名文学团体“创造社”,从事新文*动。1926年投笔从戎,先后担任北伐革命军政治部秘书长等职。北伐失败后,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1928年流亡日本,开始研究*古代历史,在为期十年里,对*历史和古文字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战爆发后回国,相继写下了《屈原》、《虎符》等多部历史剧,揭露*的卖国投降政策。抗战胜利后,一直站在民主运动前列。建国后,历任*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等多种职务,但仍积极著述,发挥了他的多方面特长,一直被誉为史学界、文艺界的杰出战士。


名家散文朗诵欣赏3篇(扩展6)

——名家随笔散文3篇

名家随笔散文1

  每读李白、杜甫、王维的诗,眼前就会浮现出一幅幅山村水廓、竹篱茅舍的秀美画卷,每看石涛、朱耷,大千的画,心中又会默念起一首首吟梅咏菊、托物抒怀的隽永诗篇;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彼此是可以互动与转换的,都是文化瑰宝、智慧的结晶,我不想在这里谈诗论画,那文学艺术的东西,要留给行家们去探讨,唯有他们才梳理得清,这里要说的不是纸上山水,也不是庭中花卉,而是走进大自然时的真切感受和亲身经历。那里的巉崖峭壁,终年云遮雾障,那里的飞瀑流泉,四季枯涨有时;它们形成于开天辟地之时,昂首在风蚀雨淋之中。每当我攀越而上或穿行于林中,冷不防会掠过一溜烟四脚后影,会惊起一串铃清脆乐音;那都是自然的骄子、山国的臣民。大山就有这样的神奇,一旦到达顶峰,即使我不会写诗,也总想把白云当稿纸任意涂写,让激情释放;即使我不会唱歌,也敢对着蓝天大喊一声,让山鸣谷应。

  在山野之中,无论是有生命还是无生命,无论是活动还是静止的,其实都是一种符号,在为我们揭示出大自然的秘密,可惜大多数人都还不认识那种符号,没把天地万物当作大书来读,始终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无法上升到一种新的高度。过去我也是这样,看到大海,不过是那么多水,看到美女,不过是一张嘴巴两条腿;要是谁跟我侈谈什么高雅艺术,我就会避难就易,避重就轻,有时干脆就闭嘴,要不然,就会言不及义,出尽洋相。后来我经过深刻反省:认识到一个人虽然天赋重要,但起决定性作用的还应是后天,只要肯下功夫,通过不懈努力,岂能一成不变?于是便下定决心,从头开始,只要敢冲破那道自筑的围墙,打掉自卑感,只要站得高,就会看得远!于是我便夙兴夜寐,孜孜以求,频频走进大自然,去阅读高山大嶂,辨识流岚轻烟,并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渐渐就品出了滋味,尝到了甜头,然后一步步登堂上殿,不再坐井观天。说起来这种阅读方法,也简单得很,既不用焚香沐浴,也无须斋戒净身;可在崇山峻岭,也可在涧旁野径;只要放下得失,心无挂碍,一草一木,就能变成文字,一沙一石,也会化作语言。读罢高岭又读深谷,通篇都是生机勃勃、诗意盎然,真不愧是大自然的杰作,最精彩部份,便是天地大美。

  现在就把这种阅读的心得体会,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慢慢的述说出来。我深知手中这支笔其实非常生涩,已写不出什么好词佳句,只有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毫无保留地坦露出来,我最大的奢望就是,在景物描述中,能够透露出一些我内心深处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东西。

  说起来确实算不上复杂,我也并没有过什么奇遇,但要把这一历程完整地表述出来,还得先从城外一座青山说起。那山不算很高,离我居住的地方也不算远,每当天气晴和之时,就连我这肉眼凡胎也看得见,那可并不是一座*凡的山,人们习惯叫它为神山,山上除了景色优美,空气清新外,还有神庵古庙,禅宫寺院、晨钟暮鼓、袅袅香烟,我几次都想抽空上去看看,由于工作繁忙时间有限,一直未能如愿。也许是缘分到了,那一天似乎还在睡梦之中,耳边就传来阵阵鹊鸟的叫声,好象有什么喜事在催人早醒,我一骨碌爬了起来,有如神助一般,觉得精力充沛,精神饱满,刚好又是周末,是出游的好日子,于是,便背起行囊,掖好山杖,独自朝淡蓝色的山峰直奔而去。

  小时侯念过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攻关不怕难,只要肯登攀,当时是囫囵吞枣,并没有真正理解,如今想来却是至理名言。一路之上,可谓心舒情畅,但到了山脚,却踯躅不前。呆望着弥漫山峦,云遮雾障,路陡如天梯,总想打道回府,若真的是这样,岂不成了懦夫?还会让人笑话,正犹豫间,忽然想起了这首诗,正好用来激励自己,于是便一边念念有词,一边加快步伐,不久就跟上了先行者,甚至还把他们超了过去。

  果然是站得高,才看得远,此时的我,双眼正贪婪地饔飧着无边风暴,我不是宗教信徒,也不懂什么*和上帝,我只是一个大自然的爱好者,从小就醉心于探索一切未知和奥秘。于今在这里披襟远眺,饱览山川,思绪纵横,有如遍阅古今。走着走着,又是山随路转,一峰巍峨,云缭雾绕,直插云天,上有大雄宝殿,藏经书院,黄墙碧瓦,隐隐约约,如同太虚幻境一般,心里一阵激动,差点就要跳了起来伸臂并大声高喊,但马上又意识到,这是清静之地,不是闹市街区,不管这里是否真的有神,但是庙里的和尚尼姑,肯定也在修心养性。

  关于宗教信仰,我一向赞成信者有,不信者无,但人世间的真和假,善和恶,美与丑,一定要分清,不要让纯洁的心灵,被纷纷扬扬的尘埃所蒙蔽。凡上得此山来的人,不论是有神论还是无神论者,都想摆脱那陈腐的世俗观念,给心灵找到一块清净之地。人群中有老有少,有富有贫,有成双成对,也有独客单行,现在可看到,每个人都是心境祥和,喜气洋溢,没有半点疲劳的痕迹,尽管各自家庭环境不同,经历各异,但都愿修善心,愿种善果,愿做善事,让德福滋润后人。

  经过大半天不停地攀登,双脚终于站到了最高顶点,第一感觉就是远离了红尘。我久久地凝望着远方,不知不觉沉浸于半醉半醒中,恍惚间,山,不再是原来的山,而变成蓬莱仙境,云,也不再是往日的云,好似片片白帆在大海中航行,天上地下,远近高低,美仑美奂,有如梦境,我连忙用手往身上一捏,感觉是痛的,证明自己还清醒。莫非是菩萨在显灵?真不可思议,但我相信佛祖所说:境由心造,心由境生。这里有檀香袅袅,木鼓沉沉,所有烦劳郁闷,皆烟消雾散;一切恩恩怨怨,亦抛之脑后。此时的我,真的是超凡脱俗,悠哉悠哉,快乐无比。

  在香烟缭绕的山头兜了一圈,瞻仰了那神奇无比的一对生死树,同时也拜别了诸佛众神,然后又另择路径。这是一条盘回曲折、云遮雾障的崎岖小道,打从漫山遍野的丛林中悄然而去,很快又隐入其中,走着走着,不觉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心里正忐忑不定,只好穿过一片缠满枯藤的老树林,顿觉豁然开朗,别有洞天:绿树丛中,佛塔高耸,半山壁上,红亭翼然,一阵惊喜,急忙快步向前,忽见林外有楼宇隐现,斜斜石级,直通其间。我沿阶而上,抬头一望,方知是座神庙,红门漆柱,鎏金牌匾,松柏掩映,肃穆庄严。此时,一位长者,刚好走出庙门,一派道骨仙风,气度不凡,一看就知道是位高人,我连忙上前施礼:大师在上,小辈因山路不熟,一时迷失方向,误入宝地,有所惊扰,请多多原谅。只听一声阿弥陀佛:善哉!本殿乃修心静所,周围林木茂密,曲径环回,一般鲜为外人所知,今日施主有缘,老衲聊备清茶一盏,不妨到敝处稍坐片刻。我闻言喜不自胜,因有谜团萦绕于怀,正欲上前打听,不料长者开言有请,先是客气了一番,随即跟大师走了进去。

  茶毕,我起身辞谢,同时拱手相问:原谅晚辈孤陋寡闻,曾闻此地乃唐代佛门圣地,后因多场争战及盗贼浩劫,只存几处破败寺庙和残墙断壁,常年荒寂无人,不想今日所见,让我大为惊奇,山上楼台参差,殿阁魏峨,莫非已走入世外桃源,来到蓬莱仙境?大师听罢,哈哈一笑,答道:此山方圆二十里,本是人间福地,山幽景美,环境清静,禅堂寺院,众僧云集。只因人为毁坏及自然灾祸,民间又缺乏财资,已多年无人修缮,加上风摧雨残,狐鼠侵袭,境况日渐衰落,香火时断,致使一片狼藉。虽然佛寺破败不堪,但佛祖并未被人们忘记。善男信女们,还会前来进香,看到庙宇凋敝,香火时断,景象凄凉,许多人常常因此寝食难安,有些便私下里商议,若把它打造成旅游胜地,既可让人烧香拜佛,也可让人来观山赏景,岂不两全其美!这造福于人的大好事,已得到我佛的保佑,很快便行动起来,许多热心人士日夜操劳,献策献计,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更有海外亲友,闻风而动,争先恐后,捐资不息,众信善举,终于修成正果,历时数载,宣告大功告成。如今面貌,已今非昔比,正如施主所见,这里已是十步一亭,百步一阁,山上山下,游人如织。

  虽然我生性愚钝,脑子也并未开窍,可长者这番话语,却让我眼亮心明,茅塞顿开。如今佛门重振,佛界重兴,最关键的,不是神,而是人,假如山上还是原来的破庙,还是原来的荒亭,谁还会来烧香?谁又会来赏景?若不是当今有识之士,意识要到净化民风,淳化乡俗,绝对离不开慈怀善念和无私爱心,愿将所积资财,当作善款,奉献佛前,与民同益,否则,即使观音菩萨法力再高超,也只能在荒山野岭,无奈地打发一个又一个白天和黑夜,寂寞地度过一个又一个早晨和黄昏。

  离开佛殿后,我又隐入林中,一会是曲径通幽,一会是山光豁然,一会是悬崖峭壁,一会是古木森森,听罢泉水叮咚,又闻鸟声喧天。看到怪石,我不由的暗暗问道:石爷爷,你在这里守候了何止千百年,难道不寂寞?见到古树我又问:树公公,你在这里度过漫长岁月,难道不烦闷?可它们不答又不应,这让我感到莫明其妙。暗暗一想,莫非自己成了神经质,是脑子出了问题?石头哪里会说话?树木怎么懂感情?自己却在这里胡言乱语,难道是千年古树万载山石变成了精,已依附在我的身体上,让我作了这般异常举动,说出这种奇怪话语,这让我不寒而栗。就在这时,突然从脑子里冒出一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是出自一边挑灯看剑,一边握笔写词的辛弃疾之手,他一生戎马倥偬,绝不是那种无病*的人,可为什么在观山望景时,也会把持不住,说自己喜欢青山,青山也喜欢自己。我立即有所顿悟,这就是所谓万物互通、天人合一,因此思想包袱便放了下来,心里已经敞亮了许多。我相信,这里的山溪流泉,花草树木,不但有生命,而且有感情,看到我的来访,也很高兴,便偷偷与我换了位置,让我的心融进了山石树木,山石树木又融进了我的心境,以此来表达彼此的善意和爱心。

  山色幽幽,树影静静,仿佛进入到一个空灵的无我之境,行走在寂而静的山林地带,有时会觉得后面还有脚步声,回顾四周又空无一人。唯有山花在点头,山石在微笑,山鸟在歌唱,山泉在弹琴,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它蕴涵了许许多多的信息,不断向人们传递着生命的奥秘,只要静下心来,仔细观察,认真思索,就会明白,一切生命,都是*等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人并非万物之灵,还有一种更高级的东西,古人称之为“道”,现代科学叫自然规律,老百姓不懂那深奥哲理,干脆就说是“神”。老百姓知道,神就是明,相信神,就要明明白白做人,不做亏心事,而且还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怕不报,时候未到。

  树荫已经越来越浓,山脚下也渐渐转暗了,原来太阳早已倾西。我只好走出丛林,巨大的金红色火球,欲坠未坠,正放射出耀眼的光芒。遥想关山渺渺,时近黄昏,自己仍在高山之上,难免感到怅然若失。但一想今日此行,收获颇丰,凡所见所闻,大到诸方菩萨,佛殿寺院,小到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无不给我莫大的启示,仿佛见到了一盏明灯,让我在人生旅途中,能够清醒地走着而不致于迷误。不知不觉间,一股幸福的暖流荡漾了起来,归家之情也愈来愈急。当我迈开步子,向那苍茫暮色悄悄隐去时,蓦然回首,满山满坡,已被染成红彤彤一片,如同沐浴在灿烂的神光之中。(作者:罗松生,深圳作家,在国家、省、市级报刊发表过散文诗歌)

名家随笔散文2

  为了报刊的活跃,和文艺作品更能及时地反映新人新事,我想啊,大家似乎应该多写些小小说。小小说是最短的短篇小说,比如说每篇至多不超过两千字。

  写短了有好处。先从作者方面说吧,有些人以为作品越长越好,动不动就想写几十万字的长篇,事实证明,作品好坏不决定于字数的多少。几十万字里若有许多废话,也不过是废话作品而已。烂杏一筐不如鲜桃一口,人所共知。写的多不易字字珠玉,写的少易于精益求精。短而精是鲜桃一口,胜于冗长的烂杏一筐。我们应当求精,不应当贪多。知道的多而写的少,易于控制。善于控制是艺术本领。知道的少而写的多,必然东拉西扯。前者简练充实,言之有物;后者虚张声势,空洞枝冗。

  我们不排斥长篇。但是长篇也须善于控制,力求精炼。那么,练习练习短而精的,养成求精不贪多的习惯,定有好处。学会了短而精的,不愁不会写长而精的作品。反之,先习惯于拖泥带水地写长的,长的既写不好,也写不出短而精的来。

  再从社会需要方面来说:我们的国家正在百废俱兴,积极建设,所以人人忙,处处忙。在这情况下,短的作品更能及时地反映飞跃前进的现实,教育广大的读众。写长篇费时间,读长篇也费时间。短篇更起作用。我们不排斥长篇,但也必须承认短篇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的建设要快要好,所以作品也要短而精。虽然我们也需要长篇,但大势所趋,我们的时代到底是短篇的时代。

  无须顾虑时间性。及时地反映现实是作家的责任。而且,只要写得精,便能传留久远。我们今天还喜读莫泊桑与欧亨利的短篇小说。这也说明,这两位大师并不因创作短篇小说而不算大作家。

  那么,写短篇就是了,何必还要再短一些呢?我是这么看:现有的短篇作品中还有些不够精炼的,本来可以只用两千字,而用了三千。我们希望作家以后执笔,能够加工再加工,写得更短更精一些。我们更希望把小小说当作一个新体裁看待,别出心裁,只用一二千字就能写出一篇美好而新颖的小说。

  小小说是小说,不是随感或报导。它短小,可是还有人物。这可就不简单了。写这种小说,作者需要极其深入地了解问题与人物,并能够极其概括地叙述事实,用三言五语便刻画出人物。这是很高的本领。作者学会这个本领,将终生享受不尽。因为不会写短小精悍的才去写长的,便是对长篇不负责任。

  我们不排斥随感与报导。可是我们争取多写有人物的小小说,社会主义的人具有特殊的、空前的光采,我们的事情可贵,我们的人更可贵,因此,我们若能努力写出既短又精,而且有人物的小小说,一定是难能可贵的。

名家随笔散文3

  雨后,院里来了个麻雀,刚长全了羽毛。它在院里跳,有时飞一下,不过是由地上飞到花盆沿上,或由花盆上飞下来。看它这么飞了两三次,我看出来:它并不会飞得再高一些,它的左翅的几根长翎拧在一处,有一根特别的长,似乎要脱落下来。我试着往前凑,它跳一跳,可是又停住,看着我,小黑豆眼带出点要亲近我又不完全信任的神气。我想到了:这是个熟鸟,也许是自幼便养在笼中的。所以它不十分怕人。可是它的左翅也许是被养着它的或别个孩子给扯坏,所以它爱人,又不完全信任。想到这个,我忽然的很难过。一个飞禽失去翅膀是多么可怜。这个小鸟离了人恐怕不会活,可是人又那么狠心,伤了它的翎羽。它被人毁坏了,而还想依靠人,多么可怜!它的眼带出进退为难的神情,虽然只是那么个小而不美的小鸟,它的举动与表情可露出极大的委屈与为难。它是要保全它那点生命,而不晓得如何是好。

  对它自己与人都没有信心,而又愿找到些倚靠。它跳一跳,停一停,看着我,又不敢过来。我想拿几个饭粒诱它前来,又不敢离开,我怕小猫来扑它。可是小猫并没在院里,我很快的跑进厨房,抓来了几个饭粒。及至我回来,小鸟已不见了。我向外院跑去,小猫在影壁前的花盆旁蹲着呢。我忙去驱逐它,它只一扑,把小鸟擒住!被人养惯的小麻雀,连挣扎都不会,尾与爪在猫嘴旁搭拉着,和死去差不多。

  瞧着小鸟,猫一头跑进厨房,又一头跑到西屋。我不敢紧追,怕它更咬紧了可又不能不追。虽然看不见小鸟的头部,我还没忘了那个眼神。那个预知生命危险的眼神。那个眼神与我的好心中间隔着一只小白猫。来回跑了几次,我不追了。追上也没用了,我想,小鸟至少已半死了。猫又进了厨房,我楞了一会儿,赶紧的又追了去;那两个黑豆眼仿佛在我心内睁着呢。

  进了厨房,猫在一条铁筒——冬天升火通烟用的,春天拆下来便放在厨房的墙角——旁蹲着呢。小鸟已不见了。铁筒的下端未完全扣在地上,开着一个不小的缝儿小猫用脚往里探。我的希望回来了,小鸟没死。小猫本来才四个来月大,还没捉住过老鼠,或者还不会杀生,只是叼着小鸟玩一玩。正在这么想,小鸟,忽然出来了,猫倒象吓了一跳,往后躲了躲。小鸟的样子,我一眼便看清了,登时使我要闭上了眼。小鸟几乎是蹲着,胸离地很近,象人害肚痛蹲在地上那样。它身上并没血。身子可似乎是蜷在一块,非常的短。头低着,小嘴指着地。那两个黑眼珠!非常的黑,非常的大,不看什么,就那么顶黑顶大的楞着。它只有那么一点活气,都在眼里,象是等着猫再扑它,它没力量反抗或逃避;又象是等着猫赦免了它,或是来个救星。生与死都在这俩眼里,而并不是清醒的。它是胡涂了,昏迷了;不然为什么由铁筒中出来呢?可是,虽然昏迷,到底有那么一点说不清的,生*源的,希望。这个希望使它注视着地上,等着,等着生或死。它怕得非常的忠诚,完全把自己交给了一线的希望,一点也不动。象把生命要从两眼中流出,它不叫也不动。

  小猫没再扑它,只试着用小脚碰它。它随着击碰倾侧,头不动,眼不动,还呆呆的注视着地上。但求它能活着,它就决不反抗。可是并非全无勇气,它是在猫的面前不动!我轻轻的过去,把猫抓住。将猫放在门外,小鸟还没动。我双手把它捧起来。它确是没受了多大的伤,虽然胸上落了点毛。它看了我一眼!


名家散文朗诵欣赏3篇(扩展7)

——名家散文

名家散文

  在**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散文的身影吧?狭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散文要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名家散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名家散文1

  我跋山涉水远道而来,不为利益驱使,不为权贵折腰,只为采撷一朵青春之花,以青山绿水为伴,行走于幽幽小径。

  我不断在品味,不断在思考,蓦地,我仿佛听到几声呼啸的长音,那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与激情,亦或是“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雄心与壮志,又或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气势与无尽的力量。

  独步于河畔,唯见小溪缓缓流淌,它深信,终有一天,它会到达自由的水域,即使遇上像厄尔布鲁士峰一样的山,也会将他劈开,早晚会到达。我已渗透着恍惚迷离中的真谛,生命是根华美如涛的弦,青春是弦内的执着与坚守,不论世事沧桑,不怨处境险恶,只深信坚持的力量,惟愿在花开之时,归来开放。

  万丈悬崖,瀑布倾泻而下,如同永不停息的灵魂深处的胆识与气魄,没有畏惧,没有一丝退却之意,只是找准了倾斜口,便不顾一切向前冲去。这是青春特有的标志,处于春的大号年华,就当没有畏惧,不会退却,面对长风破浪而波澜不惊,面对黑暗而达观从容,即使面度死亡犹如面对生。

  于是我从不停止向前的脚步,内心拥有一种力量,就像“可上九天揽月”的胆识与勇气,一直在驱使我向前,再向前。于是我在一片竹林中明白了缘由。竹虽无为,却分外招人喜爱,只因它挺拔向上的毅力,这毅力来自它一颗昂扬向上的心,没有疑虑,没有畏惧。

  我注视着手中的青春之花,心中默念:青春是一场梦,一场如香槟雨般的梦,因为内心的壮志与激情足以让天地为之震撼,即便是渺若沧海一粟,也自有其宽度与厚度。

  我跋山涉水远道而来,只为洞悉青春之价值与意义。而此刻,我已知,青春如同列车,只有来时的路,却忘记了往返的征途,而我定会用激情为生活擦出火花,为生命筑起不倒的尊严。

  于是,我用尽全力向前奔去,没有羁绊,没有畏惧。

名家散文2

  清早起来,打开一扇窗来,早春泥土的陈气,嫩草的香气扑鼻而来,嗅到了便如一股清泉直灌入顶,如若此时止步,便是可惜了,其实听来的春才是最好的。

  我喜欢听春,品一杯香茗,坐在椅子上静静地听小草从土里钻出来的声音;还有清晨那一只只麻雀叽喳叫不停,仿佛就是要报春似的;看春风拂动着飘动的柳枝,听着那和谐的节奏,美丽的春天也就是有虫鸣的,但显然没有秋天来得那么急那么悲,多的就是和谐,柔美像钢琴曲般光滑。我打开自己的心扉,认真去聆听春的私语。

  美丽的春天的雨水好似那柔软的江南,更多的是温柔,不像朔冬的风一般凛冽,远没有夏日*雨般汹涌,更没有那撕扯大地的神力,有的便是洛神般的娇羞。都说春雨是有灵魂的。而我更是这样认为,它用自己的泪水洗刷了一冬的尘土,送来的是眼前的明亮,我则喜欢沐浴在这具有灵气的春雨中,那与自然浑然一体的惬意就是无从所有的,那香甜的雨水洗去了我心头的苦痛,心便如明镜般。

  如果说春雨使人欣喜的话,那么春风则更是使人惬意了。小时候的美丽的春天就是最令人兴奋的了,村子的尽头有一条小溪,美丽的春天河水开化的时候,唤上几个伙伴到小溪里捉鱼,其实[br/]也谈不上是捉鱼,不过是几厘米的鱼苗罢了,可我们总是能站在冰凉的溪水里,大声的欢笑,快乐的玩上大半天,玩得累了,我们便坐到河边的井台上,井台根长着一棵大柳树,我们几个都合抱不住,扭曲的枝干,反而使我们几个小孩也能随意上下。坐在上面吹着暖色的风,满脸的夕阳,痒痒的,折下吹绿的柳条围个圈圈戴在头上当帽子,别提多开心了。现在想来,那仿佛就是半个世纪前的事了,春风依旧,吹得事过境迁。

  美丽的春天的花儿便是生得妖艳,争着一缕缕的阳光,叫嚷着要开放,唯恐错过了这大好的时节,不时有大群的蜜蜂、蝴蝶停在花朵上,贪婪的吮吸着,听得见嗡嗡的鸣叫,让人看见了秋天的果满园。

  美丽的春天的私语远不止这些,我只听得了几分之一而已。而更多的则就是要我们用心去感受。

名家散文3

  普通称月曰月亮婆婆,中秋供素月饼水果及老南瓜,又凉水一晚,妇孺拜毕,以指蘸水涂目,祝曰眼目清凉。相信月中有娑婆树,中秋夜有一枝落下人间,此亦似即所谓月华,但不幸如落在人身上,必成奇疾,或头大如斗,必须断开,乃能取出宝物也。

名家散文4

  “不到海南,不知道钱多钱少;不到北京,不知道官大官小;不上网,不知道*的作家如此浩淼”(摘自网友博客),叫我说还得续上一句:不读博客,不知道当今“诗坛”如此热闹。

  因为管理着个小博客圈子,每天都要阅文,时间一长,就看出点意思来了。其中以“诗作”最多。博客的兴起让众多网友一夜之间都成了诗人,任谁都可以上来吼上几嗓子,吼他种的地瓜,吼她养的小猫,吼他今天生了一肚子闷气,不一而足。博客本来就是个人的领地,你在这里学狼嗷学驴叫,只要不违法乱纪不损害人民群众,也无所谓。我说的是一些诗坛大师、名家,干嘛把诗写的那么高深晦涩?

  半夜我披着窗帘起飞,提着泉水的灯笼/天空回转身惊诧我头顶跳跃的黑发/我浑身的瓦片上都点着蜡烛/墙壁竖起了道路,帽子飘飞起旗帜/梯子向上升起我的脚/一首纯粹的诗在风中挽着苹果出现/在翘望的树林与太阳高高飞翔的下巴上/灯罩与音乐歪倾着脸/默默坐在大麦丰满芳香的桌子上

  你看懂了吗?反正我看了N次都没整明白,不得已,看下面的注释:“整首诗恍惚迷离,诗人打通了各个器官,听任想象力纵横驰骋,天马行空,诗境清新、明亮、天真、开阔,极富童趣和幽默感。泉水的灯笼是个奇怪的组合,白晃晃的灯火好象清亮的泉水,冷与暖不可思议地结合在一起了,诗人把自己想象成一座房子,点亮的蜡烛意味着诗人周身透亮,开放了整个生命。”

  这么一说,多少摸着点头脑了,可还是想不通诗人要表达什么感情传达什么思想?就是说你三更半夜,窗帘作翅,高高飞翔,水做灯笼,后来浑身成了瓦片?(向作者致歉),诗人可能要表达更玄秘的东西,恕我才疏学浅。这是超现实主义的作品。

  最近又看到了“超超现实主义”的提法,两个“超”字摞在现实主义的前头,一下子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拉开了几亿光年之遥。超现实主义者宣称:人的本能、梦幻、下意识领域是文艺创作的源泉。即所谓的洋为中用的“下意识书写、潜意识心理”。法国的布勒东在创始“超现实主义”思潮的时候,不知道想没想到有一天会波及东方大地进而引领诗歌方向。

  我不否认这是一种流派,一种风格。

  黑格尔在《美学》中说:“诗用语言,不能像日常意识那样运用语言,必须对语言进行诗的处理,无论在词的选择和安排上,还是在语言的音调上,都要有区别于散文的表达方式。”

  诗是语言的艺术,是文学的先锋旗帜。诗的写作要用非常节俭的语言表达非常浓厚的感情,来源于作者精妙的词句运用能力,发现和提炼生活或者事物最深层又是最“要害”部位的水*。甚至还要兼具异于常人的思维。诗虽短,不好写。

  有的人写诗,喜堆砌华丽词藻,以表其学识渊博;爱运用生僻字眼,以彰其文字功底。看不懂是吧?那就对了。看懂了还叫诗吗?还是我写的诗吗?诗人之所以为诗人,就是我能写出来而你看不懂。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都知道这是余光中的经典作品《乡愁》。估计只要认字就能看懂。写的好吗?不是好,是太好。以点带面,以“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之小见“乡思、乡愁”之大。把一个大题材凝聚到几个点上,行文流畅,且“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极为工整,读着很美。看来白话式的文字与好诗并不矛盾。

  “好的文学作品能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但必须让读者有同感,产生共鸣。还有那首《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之所以流传甚广,就是感人,看一次,流泪一次。

  写作本来就是很有个性的行为,再添枝加叶,弄一云遮雾罩的东西出来,字是认得,就是不懂,咋和您共鸣?最后只能您老人家独自得意,自鸣。

  特别是一些文学大刊的诗,估计看懂的人并不多,如有一人说写的好,其他人也跟着好好好,大作家,写的能不好吗?都发出来了,能不好吗?最后都成了皇帝新装的参观者、拥护者。

  单位订了诸多报纸,邮递员每天都会准时丢下一大抱文字垃圾。正版肯定要歌功颂德粉饰太*一番,副刊更精彩,各路女明星披着越来越少的衣服占据着越来越大的版面,偶而见个文字版的,也是你为何出轨我如何外遇之类无聊故事。不看也可。单位有个同事就没有看报的恶习,除非失眠的时候。

  还有,大街上随便拉住几个人采访一下,知道路遥的找不出几个,但肯定都知道周杰伦。时下的文学,特别是诗歌,更像是一个狭小的贴着所谓“光芒”标签的圈子,里面的人自写自读自评自得意,与圈子外的大众无关。诸如此类,从这一点上说,也不怪咱老百姓与文学离得远---你们都把文学搞的这么高而深而玄乎,俺真的不懂!

  我只是呼吁诗歌写作要通俗化大众化,从一个普通欣赏者和阅读者的角度。

  套用一句官话,“以上汇报,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名家散文5

  我与我的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我的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我的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我的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我的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我的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因为丧事,一半因为我的父亲赋闲。丧事完毕,我的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我的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我的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我的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我的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名家散文6

  一九四三年十月二十四日,八十二岁的斯坦因在阿富汗的喀布尔去世。

  这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日子。*,又一次在生死关头被他人认知,也被自己认知。

  第二天,也就是斯坦因去世的那一天,伦敦举行“*日”活动。博物馆里的敦煌文物,又一次引起热烈关注。

  在斯坦因去世的同一天,*历史学会在重庆成立。

  我知道处于弥留之际的斯坦因不可能听到这两个消息。

  有一件小事让我略感奇怪,那就是斯坦因的墓碑铭文:

  马克·奥里尔·斯坦因

  印度考古调查局成员

  学者,探险家兼作家

  通过极为困难的印度、*新疆、波斯、伊拉克之行,扩展了知识领域

  他*生带给西方世界最大的轰动是敦煌藏经洞,为什么在墓碑铭文里故意回避了,只提“*新疆”?敦煌并不在新疆,而是在甘肃。

  我约略知道此间原因。那就是,他在莫高窟的所作所为,已经受到文明世界越来越严厉的谴责。

  阿富汗的喀布尔,是斯坦因非常陌生的地方。整整四十年一直想进去而未被允许,刚被允许进入,却什么也没有看到就离开了人世。

  他被安葬在喀布尔郊区的一个外国基督教徒公墓里,但他的灵魂又怎么能安定下来?直到今天,这里还备受着贫困、战乱和宗教极端主义的包围。而且,蔓延四周的宗教极端主义,正好与他信奉的宗教完全对立。小小的墓园,是那样孤独、荒凉和脆弱。

  我想,他的灵魂最渴望的,是找一个黄昏,一个与他赶着车队离开时一样的黄昏,再潜回敦煌去看看。

  如果真有这么一个黄昏,那么,他见了那座道士塔,会与王圆箓说什么呢?

  我想,王圆箓不会向他抱怨什么,却会在他面前稍稍显得有点趾高气扬。因为道士塔前,天天游人如潮,虽然谁也没有投来过尊重的目光;而斯坦因的墓地前,永远阒寂无人。

  至于另一个男人,那个蒋孝琬的坟墓在哪里,我就完全不知道了。

  有知道的朋友,能告诉我吗?

名家散文7

  这已不知是第几日了,我总在落着雨的早晨醒来,窗外照例是一片灰的天空,没有黎明的曙光,没有风,没有鸟叫。后院的小树都很寂寥的静立在雨中,无论从哪一个窗口望出去,总有雨水在冲流着。除了雨水之外,听不见其他的声音,在这时分里,一切全是静止的。

  我胡乱的穿着衣服,想到今日的考试,想到心中挂念的凉,心情究竟无端的沉落下去,而对这样的季候也无心再去诅咒它了。昨晚房中的台灯坏了,就以次为借口,故意早早睡去,连笔记都不想碰一下,更不要说那一本本原文书了。当时客厅的电视正在上演着西部片,黑暗中,我躺在床上,偶尔会有音乐、对白和枪声传来,觉得有一丝朦胧的快乐。在那时考试就变的不重要,觉得那是不会有的事,明天也是不会来的。我将永远躺在这黑暗里,而凉会不会找我也不是问题了。不过是这个季节在烦恼着我们,明白就会好了,我们岂是真的就此分开了,这不过是雨季冲乱着我们的心绪罢了。

  每此早晨醒来的时候,我总喜欢仔细的去看看自己,浴室镜子的我是一个陌生人,那是个奇异时分。我的心境在刚刚醒来的时候时不设防的,镜中的自己也是不设防的,我喜欢一面将手浸在水里,一面凝望着自己,奇怪的轻声叫着我的名字——今日镜中的不是我,那时个满面渴望着凉的女孩。我凝望着自己,追念着凉的眼睛——我常常不能抗拒的驻留在那时分里,直到我听见母亲或弟弟在另一间浴室里嗽洗的水声,那时我会突然自己该进入的日子和秩序,我就会快快的去喝一杯蜂蜜水,然后夹着些凌乱的笔记本出门。

  今早要出门去的时候,我找不到可穿的鞋,我的鞋因为在雨地中不好好走路的缘故,已经全都湿光了,于是我只好去穿一双咖啡色的凉鞋。这件小事使得我在出门时不及想象得沉落,这凉鞋落在清晨水湿的街道上的确是愉快的。我坐了三轮车去车站,天空仍灰的分不出时辰来。车帘外的`一切被雨弄得静悄悄的,看不出什么显然的朝气,几个小男孩在水沟里放纸船,一个拾垃圾的老人无精打采的站在人行道边,一街的人车在这灰暗的城市中无声的奔流着。我看着这些景象,心中无端的升起一层疲惫来,这是怎样令人丧气的一个日子啊。

  下车付车钱时我弄掉了笔记,当我俯身在泥泞中去拾起它时,心中就乍然的软弱无力起来。

名家散文8

  雪

  雪满山野,总令我想起国画里的留白。王摩诘画山而不见云,齐白石画虾而不见水,那留出的空白,便是云,是水。与西画比起来,国画手法最简洁,而意韵却最丰厚。每当雪至,五色杂陈的世界只剩下黑白两色,山川大地便成了落笔简约的国画,环境纯粹了许多,心灵也就跟着纯粹了许多。

  所以,雪来的时候,我的心中总是充盈着几许淡淡的欢愉。倘在山中,那感觉就更好。黎明于客舍醒来,心中纳罕天缘何亮得这般早,披衣行至院中,发现大雪早巳没膝。呼啸了一夜的北风不知何时戛然而止,空气清爽如琼浆,天气温静如睡熟的少女,崖上翠柯、溪上板桥、无一不穿上白袍,只有檐上麻雀,傻兮兮地挺立着,黑得可爱。

  于是,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便禁不住于口中滑脱而出,那种深透的意境遂将自己浑身浸透。这时的内心纯净得就像白纸,随时等待着思想的浓墨,滴染出幽美的图影。

  大雪封山,路是走不得了,喝罢老板娘亲熬的热汤,便于窗下慵读一卷《聊斋》这或许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罢。读得倦了,便再去访雪。周遭静无声息,而脚底踏出的咯吱声,好似雪地轻柔的言语,令我感到亲切和愉悦。

  我之看雪,是看它的银白空蒙,于无色中想像有色,于无形中揣测有形,于无生命中体味凛然的生命力,任思维的雪橇恰然划向岁月深处,去领略世界的无涯与多姿。有人写道:“能欣赏荒寒幽寂的人,必定具有一种特殊的素质,那是一种坚强的生命活力,那是一种桀骜不驯的人格力量。”古人常从孤寒寂寞之中酝酿出一种生命的诗情。北宋书院中,不乏以空山荒寺,寂寞无人之境为主题的画作。我曾在一家博物馆的《寒江独钓图》前伫立良久:沃雪千里,地老天荒,只有一只孤影,一叶篷舟,境界何其寂寥,然而我看到的不是生命的渺小与哀苦,相反,却是挺拔的灵魂与不屈的意志。一如明人胡应鳞所说:“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这个“闹”字很刁,一下子就点化出了柳公《江雪》一诗中昂扬的活力。所谓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君不见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而渚上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或许,只有雪天的凄冷,方能反衬人心的温热;只有雪野的空旷,方能凸显生命的充实。那片苍茫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如国画中的留白,意味深远。我钦佩胡应鳞,他分明是将柳宗元心底的境界,玩味透彻了。

  记忆深处的大雪无边无际,静好如诗。我就站立在雪地里,默默地伫望着。我在一片寂寞中感受生命的怡静与温馨,逝去的梦境再度重现,凋谢的热情开始复苏,而那一瓣六角雪花,自天上落下来,咝的一声,就在我滚热的心窝里融化了。

  雪

  李白句:“燕山雪花大如席”。这话靠不住,诗人夸张,犹“白发三千丈”之类。据科学的报道,雪花的结成视当时当地的气温状况而异,最大者直径三至四寸。大如席,岂不一片雪花就可以把整个人盖住?雪,是越下得大越好,只要是不成灾。雨雪霏霏,像空中撒盐,像柳絮飞舞,缓缓而下,真是有趣,没有人不喜欢。有人喜雨,有人苦雨,不曾听说谁厌恶雪。就是在冰天雪地的地方,爱斯基摩人也还利用雪块砌成圆顶小屋,住进去暖和得很。

  赏雪,须先肚中不饿。否则雪虐风饕之际,饥寒交迫,就许一口气上不来,焉有闲情逸致去细数“一片一片又一片……飞入梅花都不见”?后汉有一位袁安,大雪塞门,无有行路,人谓已死,洛阳令令人除雪,发现他在屋里僵卧,问他为什么不出来,他说:“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此公戆得可爱,自己饿,料想别人也饿。我相信袁安僵卧的时候一定吟不出“风吹雪片似花落”之类的句子。晋王子犹居山阴,夜雪初霁,月色清朗,忽然想起远在剡的朋友戴安道,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假如没有那一场大雪,他固然不会发此奇兴,假如他自己粥不继,他也不会风雅到夜乘小船去空走一遭。至于谢安石一门风雅,寒雪之日与儿女吟诗,更是富贵人家事。

  一片雪花含有无数的结晶,一粒结晶又有好多好多的面,每个面都反射着光,所以雪才显着那样的洁白。我年轻时候听说从前有烹雪论茗的故事,一时好奇,便到院里就新降的积雪掬起表面的一层,放在甑里融成水,煮沸,走七步,用小宜兴壶,沏大红袍,倒在小茶盅里,细细品啜之,举起喝干了的杯子就鼻端猛嗅三两下——我一点也不觉得两腋生风,反而觉得舌本闲强。我再检视那剩余的雪水,好似有用矾打的必要!空气污染,雪亦不能保持其清白。有一年,我在汴洛道上行役,途中车坏,时值大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饥肠辘辘,乃就路边草棚买食,主人飨我以挂面,我大喜过望。但是煮面无水,主人取洗脸盆,舀路旁积雪,以混沌沌的雪水下面。虽说饥者易为食,这样的清汤挂面也不是顶容易下咽的。从此我对于雪,觉得只可远观,不可亵玩。苏武饥吞毡渴饮雪,那另当别论。

  雪的可爱处在于它的广被大地,掩盖一切,没有差别。冬夜拥被而眠,觉寒气袭人,蜷缩不敢动,凌晨张开眼皮,窗棂窗帘隙处有强光闪映大异往日,起来推窗一看,——啊!白茫茫一片银世界。竹枝松叶顶着一堆堆的白雪,杈芽老树也都镶了银边。朱门与蓬户同样的蒙受它的沾被,雕栏玉砌与瓮牖桑枢没有差别待遇。地面上的坑穴洼溜,冰面上的枯枝断梗,路面上的残刍败屑,全都罩在天公抛下的一件鹤氅之下。雪就是这样的大公无私,装点了美好的事物,也遮掩了一切的芜秽,虽然不能遮掩太久。

  雪最大的益处于人之处是在农事方面,我们靠天吃饭,自古以来就看上天的脸色,“上天同云,雨雪纷纷。……既沾既足,生我百谷。”俗语所说“瑞雪兆丰年”,即今冬积雪,明年将丰之谓。不必“天大雪,至于牛目”,盈尺就可成为足够的宿泽。还有人说雪宜麦而辟蝗,因为蝗遗子于地,雪深一尺则入地一丈,连虫害都包治了。我自己也有过一点类似的经验,堂前有芍药两栏,书房檐下有玉簪一畦,冬日几场大雪扫积起来,堆在花栏花圃上面,不但可以使花根保暖,而且来春雪融成了天然的润溉,大地回苏的时候果然新苗怒发,长得十分茁壮,花团锦簇。我当时觉得比堆雪人更有意义。

  据说有一位枭雄吟过一首咏雪的诗:“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出门一啊喝,天下大一统。”俗话说“官大好吟诗”,何况一位枭雄在夤缘际会踌躇满志的时候?这首诗不是没有一点巧思,只是趣味粗犷得可笑,这大概和出身与气质有关。相传法国皇帝路易十四写了一首三节联韵诗,自鸣得意,征求诗人批评家布洼娄的建议,布洼娄说:“陛下无所不能,陛下欲做一首歪诗,果然做成功了。”我们这位枭雄的咏雪,也应该算是很出色的一首歪诗。

名家散文9

  ——老舍

  中秋前后是北*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匀。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西山北山的蓝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还披上各色的霞帔……

  同时,那文化过熟的北*人,从一入八月就准备给亲友们送节礼了。街上的铺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像鲜艳的新娘子;就是那不卖礼品的铺户也要凑个热闹,挂起秋节大减价的绸条,迎接北*之秋。

  北*之秋就是人间的天堂,也许比天堂更繁荣一点呢!

  《中秋的月亮》

名家散文10

  雨后,院里来了个麻雀,刚长全了羽毛。它在院里跳,有时飞一下,不过是由地上飞到花盆沿上,或由花盆上飞下来。看它这么飞了两三次,我看出来:它并不会飞得再高一些,它的左翅的几根长翎拧在一处,有一根特别的长,似乎要脱落下来。我试着往前凑,它跳一跳,可是又停住,看着我,小黑豆眼带出点要亲近我又不完全信任的神气。我想到了:这是个熟鸟,也许是自幼便养在笼中的。所以它不十分怕人。可是它的左翅也许是被养着它的或别个孩子给扯坏,所以它爱人,又不完全信任。想到这个,我忽然的很难过。一个飞禽失去翅膀是多么可怜。这个小鸟离了人恐怕不会活,可是人又那么狠心,伤了它的翎羽。它被人毁坏了,而还想依靠人,多么可怜!它的眼带出进退为难的神情,虽然只是那么个小而不美的小鸟,它的举动与表情可露出极大的委屈与为难。它是要保全它那点生命,而不晓得如何是好。

  对它自己与人都没有信心,而又愿找到些倚靠。它跳一跳,停一停,看着我,又不敢过来。我想拿几个饭粒诱它前来,又不敢离开,我怕小猫来扑它。可是小猫并没在院里,我很快的跑进厨房,抓来了几个饭粒。及至我回来,小鸟已不见了。我向外院跑去,小猫在影壁前的花盆旁蹲着呢。我忙去驱逐它,它只一扑,把小鸟擒住!被人养惯的小麻雀,连挣扎都不会,尾与爪在猫嘴旁搭拉着,和死去差不多。

  瞧着小鸟,猫一头跑进厨房,又一头跑到西屋。我不敢紧追,怕它更咬紧了可又不能不追。虽然看不见小鸟的头部,我还没忘了那个眼神。那个预知生命危险的眼神。那个眼神与我的好心中间隔着一只小白猫。来回跑了几次,我不追了。追上也没用了,我想,小鸟至少已半死了。猫又进了厨房,我楞了一会儿,赶紧的又追了去;那两个黑豆眼仿佛在我心内睁着呢。

  进了厨房,猫在一条铁筒--冬天升火通烟用的,春天拆下来便放在厨房的墙角--旁蹲着呢。小鸟已不见了。铁筒的下端未完全扣在地上,开着一个不小的缝儿小猫用脚往里探。我的希望回来了,小鸟没死。小猫本来才四个来月大,还没捉住过老鼠,或者还不会杀生,只是叼着小鸟玩一玩。正在这么想,小鸟,忽然出来了,猫倒象吓了一跳,往后躲了躲。小鸟的样子,我一眼便看清了,登时使我要闭上了眼。小鸟几乎是蹲着,胸离地很近,象人害肚痛蹲在地上那样。它身上并没血。身子可似乎是蜷在一块,非常的短。头低着,小嘴指着地。那两个黑眼珠!非常的黑,非常的大,不看什么,就那么顶黑顶大的楞着。它只有那么一点活气,都在眼里,象是等着猫再扑它,它没力量反抗或逃避;又象是等着猫赦免了它,或是来个救星。生与死都在这俩眼里,而并不是清醒的。它是胡涂了,昏迷了;不然为什么由铁筒中出来呢?可是,虽然昏迷,到底有那么一点说不清的,生*源的,希望。这个希望使它注视着地上,等着,等着生或死。它怕得非常的忠诚,完全把自己交给了一线的希望,一点也不动。象把生命要从两眼中流出,它不叫也不动。

  小猫没再扑它,只试着用小脚碰它。它随着击碰倾侧,头不动,眼不动,还呆呆的注视着地上。但求它能活着,它就决不反抗。可是并非全无勇气,它是在猫的面前不动!我轻轻的过去,把猫抓住。将猫放在门外,小鸟还没动。我双手把它捧起来。它确是没受了多大的伤,虽然胸上落了点毛。它看了我一眼!

名家散文11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三日(农历),在别人正吃中午饭的时候,一个女娃哇哇哭着地来到了这个世界,这就是本人。

  我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自懂事开始,就是整天跟着姐姐们到处去耍,不是留着男孩头就是剃光头,好搞笑吧?当时村里有些人家养着火鸡,它们经常跑到靠屋的田边杂草堆里下蛋,我们就躲在一边,等那鸡一出来,大家就往那冲,跑第一的那蛋就归谁了,这就是童年时候的赛跑。

  荷花的季节,我们会作伴去采花或摘荷叶当伞,那些漂亮的荷花总是躲到池塘的中间,害得我们还要下水去,又怕被蚂蝗盯上,拿到手后,有好几次都被那些主人追赶,追骂到家门口,更少不了家里的一顿棍板饭。

  夏天,是我们游泳的天地。村旁的那个池塘,就是我们的水上乐园。开始不会游泳的就学着在水里憋气,把整个头都往水里冲。个个都会游后就开始比赛,累了就用毛巾在边沿的水草里抓小虾与小鱼。有一次,堂姐膝盖上有条黑黑的东西,好像是泥秋,大家都抢着去抓,一摸才知道是蚂蝗,最后都围着她猛泼水,直到那蚂蝗不见才停下来。在那个池塘里,为了抢地盘,还与男孩子们约好晚上在晒谷场上打架,谁赢谁就是那里的主人。整天泡在水里,连饭都不肯回家吃,管我们的奶奶总是气得把我们的衣服拿回家去,害得我们最小的只能光着身子回去偷衣服。

  到了秋冬天,田里就开始有西红柿,我们这帮小鬼就在晚上的八九点出发了,不敢拿手电筒,摸黑地跑到那里,摸到大的,不管是绿的还是红的,摘了就跑,根本没想到会有蛇或是喷了农药。然后拿到自家米缸的最下层去闷熟。

  那个时候,有电视的家庭是最热闹的,因为不管男女老少,都喜欢跑到那里去占位置,虽然我们小孩子看不懂,可是却喜欢看那里面的人头,觉得特别奇怪,怎么会有人出现在里面?真的好神奇。

  村里面的那个林子,简直就是我们的藏身所与游乐园。喜欢在那里用两条绳子与板登绑在一起当秋千,晃着晃着,有时候连人带登的就被飞甩在地上,不怕死的又重来,简直是一支敢死队的模样。

  村里有谁家入宅,我们这帮小布点就会早早地睡早早地起来,为的就是去那里吃糖粥,感觉粘粘的,特别好吃,*常家里是很少吃到的。还有的就是有人结婚的时候,我们会跑得最快,因为那里会见到谁都发喜糖。当有丧事的时候,我们也会过去,因为在那里吃饭后,还可以拿一碗回家。

  再有就是过家家了,每天都乐此不彼的,简直是花样多多,家里人叫回家吃饭都请不动。总是说,我们长大后要像谁谁那样生活,总在模拟别人的生活,特别有趣。

  爱跟尾巴,总被奶奶打,也爱哭,别人怎么哄也不听,除非自己真的不想哭了,才停下来。

  最喜欢的就是过年,不但有压岁钱,还有很多自家做的小年糕,还有好的饭菜,简直是爱死了这个节日。但是常常听到大人们在叹气,可怕的日子要来了。

  这就是我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好怀念。

名家散文12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村风乡俗中,四时二十四节,而最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味的,却是二十四节之外的春节。

  春节是现在通行的官称,我却跟我的运河乡亲父老一般,守旧地尊称为过年,或曰大年。

  想当年,我小的时候,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到年根下。

  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玉米粒儿在拌着热沙子的铁锅里毕剥毕剥响;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装在簸箕里,到院里晾脆,然后端进屋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吃得我食火上升,,只得喝烧糊了的锅巴泡出的化食汤。化食汤清净了胃口,的食火消退,又该吃腊八粥了。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粟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喝过腊八粥,年昧儿更浓重。卖糖葫芦的小贩穿梭来往,竹筒里抽签子,中了彩赢得的糖葫芦吃着最甜。卖挂落枣儿的涿州小贩,把剔核硒干的老虎眼枣儿串成一圈,套在脖子上转着吃。卖糖瓜和关东糖的小贩,吆喝叫卖,此起彼伏,自卖自夸。

  还有肩扛着谷草把子卖绒花的小贩,谷草把子上插满五颜六色的绒花,走街串巷,大姑娘小媳妇把他们叫到门口,站在门槛里挑选花朵。上年纪的老太太,过年也要买一朵红绒花插在小疙瘩鬏上。村南村北、村东村西,一片杀猪宰羊的哀鸣。站鸡笼子里,喂养了一个月的肥鸡,就要被开刀问斩。家家都忙着蒸馒头和年糕,穷门小户也要蒸出几天的豆馅。天井的缸盖和筛子上冻豆腐,窗沿上冻柿子,还要渍酸菜。妇女们忙得脚丫子朝天,男人们却蹲篱笆根晒太阳,说闲话儿。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香烛纸马送灶王爷上天。最好玩的是把灶王爷的神像揭下来,火化之前,从糖瓜上抠下几块糖粘儿,抹在灶王爷的嘴唇上,叮嘱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安。灶王爷走了,门神爷电也换岗了,便在影壁后面竖起天地杆儿,悬挂着一盏灯笼和在寒风中哗啦啦响的秫秸棒儿,天地杆上贴一纸:“在此”。邪魔鬼祟就不敢登门骚扰了。

  腊月三十的除夕之夜,欢乐而又庄严。阖家团聚包饺子,谁吃到包着制钱的饺子最有福,一年走红运。院子里铺着芝麻秸儿,小丫头儿不许出屋,小小子儿虽然允许走动,却不能在外边大小便,免得冲撞了神明。不管多么困乏,也不许睡觉,大人给孩子们说笑话,猜谜语,讲故事,这叫守岁。等到打更的人敲起梆子,梆声才能锅里下饺子,院子里放鞭炮,门框上贴对联,小孩产们在饺子上锅之前,纷纷给老人们磕辞岁头,老人要赏压岁钱,男孩子可以外出,踩着芝麻秸到亲支近脉的本家各户,压岁钱装满了荷包。天麻麻亮,左邻右舍拜年的人已经敲门。开门相见七嘴八舌地嚷嚷着:“恭喜,恭喜!”“同喜,同喜!”我*时串百家门,正月初—要给百家拜年。出左邻入右舍,走东家串西家,村南村北各门各户拜了个遍,这时我才觉得得到了公认,我又长了一岁。

  今年岁逢丙子,是我的本命年,六十“高龄”回忆往事,颇有返老还童之感。

名家散文13

  张晓风

  花蕾是蛹,是一种未经展示未经破坏的浓缩的美。花蕾是正月的灯谜,未猜中前可以有一千个谜底。花蕾是胎儿,似乎浑淹无知,却有时喜欢用强烈的胎动来证实自己。

  花的美在于它的无中生有,在于它的穷通变化。有时,一夜之间,花拆了,有时,半个上午,花胖了,花的美不全在色、香,在于那份不可思议。我喜欢慎重其事地坐着昙花开放,其实昙花并不是太好看的一种花,它的美在于它的仙人掌的身世的给人的沙漠联想,以及它猝然而逝所带给人的悼念,但昙花的拆放却是一种扎实的美,像一则爱情故事,美在过程,而不在结局。有一种月黄色的大昙花,叫“一夜皇后”的,每颤开一分,便震出轰然一声,像绣花绷子拉紧后绣针刺入的声音,所有细致的蕊丝,顿时也就跟着一震,那景象常令人不敢久视——看久了不由得要相信花精花魄的说法。

  我常在花开满前离去,花拆一停止,死亡就开始。

  有一天,当我年老,无法看花拆,则我愿以一堆小小的春桑枕为收报机,听百草千花所打的电讯,知道每一夜花拆的音乐。

  《岁月》

  席慕容

  好多年没有见面的朋友,再见面时,觉得他们都有一点不同了。

  有人有了一双悲伤的眼睛,有人有了冷静的嘴角,有人是一脸的喜悦,有人却一脸风霜;好像几十年没能与我的朋友们共度的沧桑,都隐隐约约地写在他们脸上了。

  原来岁月并不是真的逝去,它只是从我们的眼前消失,却转过来躲在我们的心里,然后再慢慢地来改变我们的容貌。

  所以,年轻的你,无论将来会碰到什么挫折,请务必要保持一颗宽谅喜悦的心,这样,当几十年后,我们再相遇,我才能很容易地从人群中把你辨认出来。

  《白色山茶花》

名家散文14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窗外天上北归的雁群,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那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时,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名家散文15

  没有到过黄山之前,常常听人说黄山的松树有特色。特色是什么呢?听别人描摹,总不得要领。所谓“黄山松”,一向在我脑际留下一个模糊的概念而已。这次我亲自上黄山 ,亲眼看到黄山松,这概念方才明确起来。据我所看到的,黄山松有三种特色:

  第一,黄山的松树大都生在石上。虽然也有生在较*的地上的,然而大多数是长在石山上的。我的黄山诗中有一句 :

  “苍松石上生。”石上生,原是诗中的话;散文地说, 该是石罅生,或石缝生。石头如果是囫囵的,上面总长不出 松树来;一定有一条缝,松树才能扎根在石缝里。石缝里有 没有养料呢?我觉得很奇怪。生物学家一定有科学的解说; 我却只有臆测:《本草纲目》里有一种药叫做“石髓”。李 时珍说:“《列仙传》言邛疏煮石髓。”可知石头也有养分。黄山的松树也许是吃石髓而长大起来的吧?长得那么苍翠,那么坚劲,那么窈窕,真是不可思议啊!更有不可思议的呢:文殊院窗前有一株松树,由于石头崩裂,松根一大半长在空 中,象须蔓一般摇曳着。而这株松树照样长得郁郁苍苍,娉娉婷婷。这样看来,黄山的松树不一定要餐石髓,似乎呼吸空气,呼吸雨露和阳光,也会长大的。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生物啊!

  第二个特色,黄山松的枝条大都向左右*伸,或向下倒生,极少有向上生的。一般树枝,绝大多数是向上生的,除非柳条挂下去。然而柳条是软弱的,地心吸力强迫它挂下去 ,不是它自己发心向下挂的。黄山松的枝条挺秀坚劲,然而绝大多数象电线木上的横木一般向左右生,或者象人的手臂一般向下生。黄山松更有一种奇特的姿态:如果这株松树长在悬崖旁边,一面靠近岩壁,一面向着空中,那么它的枝条就全部向空中生长,靠岩壁的一面一根枝条也不生。这姿态 就很奇特,好象一个很疏的木梳,又象学习的“习”字。显然,它不肯面壁,不肯置身丘壑中,而一心倾向着阳光。

  第三个特色,黄山松的枝条具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狮子林附近有一株松树,叫做“团结松”。五六根枝条从近根的地方生出来,密切地偎傍着向上生长,到了高处才向四面分散,长出松针来。因此这一束树枝就变成了树干,形似希腊殿堂的一种柱子。我谛视这树干,想象它们初生时的状态 :五六根枝条怎么会合伙呢?大概它们知道团结就是力量, 可以抵抗高山上的风吹、雨打和雪压,所以生成这个样子。 如今这株团结松已经长得很粗、很高。我伸手摸摸它的树干 ,觉得象铁铸的一般。即使十二级台风,漫天大雪,也动弹它不了。更有团结力强得不可思议的松树呢:从文殊院到光明顶的途中,有一株松树,叫做“蒲团松”。这株松树长在山间的一小块*坡上,前面的砂土上筑着石围墙,足见这株树是一向被人重视的。树干不很高,不过一二丈,粗细不过合抱光景。上面的枝条向四面八方水*放射,每根都伸得极长,足有树干的高度的两倍。这就是说:全体象个“丁”字 ,但上面一划的长度大约相当于下面一直的长度的四倍。这一划上面长着丛密的松针,软绵绵的好象一个大蒲团,上面可以坐四五个人。靠近山的一面的枝条,梢头略微向下。下面正好有一个小阜,和枝条的梢头相距不过一二尺。人要坐这蒲团,可以走到这小阜上,攀着枝条,慢慢地爬上去。陪我上山的向导告诉我:“上面可以睡觉的,同沙发床一样。 ”我不愿坐轿,单请一个向导和一个服务员陪伴着,步行上山,两腿走得相当吃力了,很想爬到这蒲团上去睡一觉。然而我们这一天要上光明顶,赴狮子林,前程远大,不宜耽搁 ;只得想象地在这蒲团上坐坐,躺躺,就鼓起干劲,向光明顶迈步前进了。

推荐访问:朗诵 名家 散文 名家散文朗诵欣赏3篇 名家散文朗诵欣赏1 名家散文朗诵欣赏100字